花尾榛雞養(yǎng)殖證(花尾榛雞哪里有)
花尾榛雞哪里有
榛雞俗稱“飛龍”(東北又有“樹雞”、“樹榛雞”之稱),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屬于雞形目,松雞科鳥類,在全世界共有3種,即“花尾榛雞、”“斑尾榛雞”和 “披肩雞?!被ㄎ查浑u的分布范圍較大,自歐亞大陸西端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花尾榛雞能吃嗎
野生飛龍當然有養(yǎng)殖的。
榛雞俗稱“飛龍”(東北又有“樹雞”、“樹榛雞”之稱),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屬于雞形目,松雞科鳥類,在全世界共有3種,即花尾榛雞、斑尾榛雞和披肩雞。
花尾榛雞的俗名為“飛龍”,本文提及“花尾榛雞”一詞時以其俗名代之
1、雛期注意工作
1.溫度。1——10日齡育雛溫度為37——32℃,溫度每2天降1℃;11——20日齡為31——25℃;21——30日齡為25——20℃;31——60日齡為25——11℃,除陰雨天氣外,正常天氣白天不需給溫,夜間室內(nèi)適當給溫;61——90日齡可在自然條件下正常生長發(fā)育。在保證溫度的同時,必須注意通風換氣
保溫的要求:(1)看雞給溫:如果雛雞縮頸藏頭,擁擠扎堆,說明溫度偏低,要適當提高溫度;如果雛雞張翅喘氣,飲水頻繁,說明溫度偏高,要緩慢降溫;溫度適宜時,雛雞精神活潑,活動自由,散布均勻,采食正常。(2)看天給溫:晴天減少加溫次數(shù),陰雨天增加加溫次數(shù)。加溫的方法可以采用電暖器、火炕、火墻等取暖,也可利用紅外線燈、電褥子及電熱管作為熱能的來源
2.濕度。1——10日齡育雛相對濕度為60%——70%;11——20日齡育雛相對濕度為60%——50%,每日要經(jīng)常觀察濕度計,發(fā)現(xiàn)濕度不適宜要及時調(diào)整,60日齡以后的雛雞可在自然條件下生長發(fā)育。加濕的方法可以采用加濕器加濕或地面噴灑水等方法加濕。
3.光照。1——10日齡雛雞宜晝夜給光,光照時間隨著日齡增加而逐漸縮短,雛雞長至30日齡以后夜間可以不給光,讓其充分的休息。
4.飲水。初雛應先飲水后開食。初次飲水應飲青霉素水,濃度為2000單位/只/日,以消毒腸道。日常雛雞飲水應采用自由飲水方式,這樣有利于雛雞的生長發(fā)育。
5.飼料。雛雞應以雛期顆粒料為主,因為花尾榛雞的盲腸特別發(fā)達,所以飼料中應加拌粗纖維飼料,如玉米粉、麩皮等。為使雛雞獲得全面營養(yǎng)還應在飼料中適量添加雞蛋、魚粉、鈣粉、小米、青菜、微量元素、維生素等。
6.防疫。1——4日齡小雛飲青霉素水,劑量2000單位/只/日,可預防雛白痢病的發(fā)生;10——14日齡雛飲用1次青、鏈霉素水,青、鏈霉素各2000單位/只/日,可預防雞球蟲??;11月份對雞群作新城疫免疫預防接種,劑量按家雞的1/5接種即可。
7.防啄癖。花尾榛雞中雛期易發(fā)生啄肛,啄羽等惡癖。為防止惡癖發(fā)生:(1)做好斷喙工作。斷喙在15——20日齡為宜,在斷喙之前所用工具必須消毒,斷喙時切去上喙1/3,下喙1/4為宜。(2)在籠舍內(nèi)放置一些落葉松嫩枝讓雛雞啄食。(3)在飼料中添加微量元素,維生素等進行治療。(4)當發(fā)生啄癖時,必須將被啄傷雛雞取出單獨飼養(yǎng)治療。(5)發(fā)現(xiàn)有淘氣愛啄其它雛雞的,可將淘氣雛雞隔離喂養(yǎng)。
8.密度。1——10日齡雛雞密度為40到50只/平方米;11——30日齡雛雞密度為20只左右/平方米,隨著日齡的增大育雛密度逐漸減??;到60日齡后育雛密度應降至2——3只/平方米,育雛密度一定不能過大,否則易導致惡癖的發(fā)生。
9.防意外事故發(fā)生。對雛雞舍門、窗、網(wǎng)要經(jīng)常檢查與維修,防止雛雞鉆出飛逃。雞舍內(nèi)取暖設施為爐子或火炕的,火滅后一定要把灶炕門擋上,防止雛雞鉆進去而燙傷
2、飼養(yǎng)方式
1.籠養(yǎng):在室內(nèi)建筑疊層式(多層,單列成雙列)育成籠。前期可用小飲水器和食盤,后期食槽與水槽全懸掛籠外,可集約化飼養(yǎng)和管理,飼養(yǎng)密度大,生長良好,疾病少。
2.網(wǎng)上:把育成飛龍育在離地的金屬網(wǎng)上,生長情況最佳。因為空間大,能曬到陽光,有利增加活動量,減少疾病。網(wǎng)養(yǎng)又可分為半舍飼養(yǎng)和全舍飼養(yǎng)。前者由室內(nèi)和室外圍網(wǎng)運動場組成,都設有離地的金屬網(wǎng);后者完全在房舍內(nèi)設金屬網(wǎng)飼養(yǎng),窗戶釘上鐵網(wǎng)以防逃逸。
3.地面:把育成飛龍育在鋪有干凈墊料,門、窗釘上鐵絲網(wǎng),并附設有圍欄和圍網(wǎng)的飛翔運動場,公母混養(yǎng),對培育后備種飛龍有利,且飼養(yǎng)成本比網(wǎng)養(yǎng)、籠養(yǎng)都低,但對防疫不利
3、育成期工作
1.轉(zhuǎn)群:4~8周齡應移到陽光能照射的地方,保證室內(nèi)溫度,根據(jù)天氣情況開窗通風,8周齡以后最好轉(zhuǎn)到室外采取各種方式飼養(yǎng)有利通風,以降低呼吸疾病及維生素D3的合成。保持每日光照14小時,光強度稍低些。
2.雌雄分群飼養(yǎng)飛龍長到8周齡時,雄鳥即有性行為,為確保生長發(fā)育,應該雌雄分群飼養(yǎng)。雌雄差別主要在于雌飛龍喉部為淡棕黃色,雄飛龍喉部為黑色。
3.選種:到13周齡時體重基本達到成鳥體重水平
4.飼養(yǎng)密度:4周齡每平方米20~25只,以后每2周左右疏散一次,使密度減半,直至每平方米2~3只。13周齡后每平方米降為1只。
5.合理飼喂:采用干喂法,喂干粉或顆粒料,每天喂3~5次或自由采食。飼料以谷類為主,但不能缺少動物性蛋白。蛋白質(zhì)水平4~8周齡不能低于22%;8~13周齡不能低于19%;13周齡到產(chǎn)前不能低于16%。同時在飼料中加入適量麩皮滿足胃腸對粗纖維的消化。夏季氣溫高時加20%左右各種青菜,飲水天天換,保持清潔。冬季氣溫低可適當喂一些原糧。
6.疾病防制:一是防植物性蛋白過高,引起中毒;二是適當拌粗纖維飼料,如麩皮;三是合理搭配飼料防啄癖發(fā)生;四是40日齡以上進行新城2型疫苗接種,60日齡進行1型疫苗接種,同時用抗生素,以預防霍亂、球蟲、傷寒病發(fā)生。
7.防意外事故發(fā)生:防鼠、鷹及小動物喧嘩、敲擊聲、生人等刺激可能引起的飛龍驚群、炸群,以免造成傷亡。 。 :。 :。 。。:。
花尾榛雞分布
特產(chǎn): 東北新三寶 東北新三寶——紅景天、林蛙、不老草,這是近年來科學研究的成果。 “新三寶”中第一寶是紅景天,又叫高山紅景天,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在世界107種景天屬植物中最具藥用價值,主產(chǎn)于海拔1700至2300米的高山火巖中。
主要成份為紅景天甙??茖W研究證明,高山紅景天扶正固本的作用明顯優(yōu)于人參。對心肌衰竭、陽萎、糖尿病、肺結(jié)核等病癥都具有獨特的療效。對于手機、微機常用者、腫瘤化療者,長時間接觸電視熒屏者有重要的保健作用。
第二寶是中國林蛙,滿語叫哈什蟆,因其肉質(zhì)細嫩,勝似雞肉,又稱田雞。屬兩棲類紅蛙科動物。春、夏、秋三季生活在山坡樹叢中,冬季于河水深處石塊下冬眠。林蛙味甘、驚涼、無毒,含有豐富的蛋白脂、糖類、水份和少量脂肪,肉味鮮美,春天鮮、秋天香,是桌上的佳肴。
田雞油(雌性林蛙干燥的輸孵管)是名貴的中藥和滋補的佳品。具有滋陽補腎、益精強身、潤肺生津之功效??芍委熒眢w虛弱、氣血虧損、眩暈失眠、肺虛咳嗽等癥。 第三寶是不老草,學名草蓯蓉。
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花期為5至7月,果熟期為8月,是長白山的珍稀藥用植物。它生長在海拔1300米至2000米的陡溝邊或懸崖峭壁上,生境特殊,范圍很窄,寄生在水冬瓜樹上。不老草全草入藥,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等功效,人們因此視為長生不老的神草,故名“不老草”。
現(xiàn)已被列入吉林省一類保護植物、國家級重點保護植物。 特產(chǎn): 浮石 火山噴發(fā)后巖漿冷卻形成的一種礦物質(zhì),主要成分是氧化硅,質(zhì)地軟,比重小能浮于水面,故稱浮石,又叫江沫石(因形得名)。
浮石最早用于建筑材料,以其為原料加工的空心浮石砌塊是較理想的紅磚替代產(chǎn)品。目前廣泛用于服裝加工業(yè),成品服裝經(jīng)其“水洗”后更加柔軟、輕盈。而今“水洗服”已穿遍大街小巷。 由浮石加工后形成的浮石粉,是良好的“拋光粉”,可用于電視機彩色顯象管的表面拋光、各種光學儀器的鏡片拋光。
浮石系列產(chǎn)品-“保溫聚渣劑”也廣泛應用于冶金行業(yè)。用浮石零散料作成的“洗腳石”有促進足部血液循環(huán)、健康人體第二心臟等功效。 特產(chǎn): 黑木耳 黑木耳主要產(chǎn)于長白山區(qū),多生于櫟、樺闊葉樹的枯木上,依賴枯木中的物質(zhì)來營養(yǎng)自己。
黑木耳耳片肥厚,平滑質(zhì)嫩,營養(yǎng)豐富,味道鮮美。有滋補身體,清肺益氣,補血鎮(zhèn)靜等功效。 特產(chǎn): 吉林彩繪雕刻葫蘆 吉林彩繪雕刻葫蘆是利用本地特產(chǎn)的葫蘆為雕刻原料,經(jīng)過打皮、繪畫、刻制、打磨、著色、彩繪、著漆等步驟精雕細刻而成。
是吉林市獨特的旅游紀念品。 特產(chǎn): 吉林剪紙 吉林剪紙起源于滿族,其選型精獷、樸素,不受視野和時空限制,富有關東特色。以往的剪紙多以滿族傳說和故事為題材,如:“人參娃娃”、“鎖龍桿的傳說”、“烏鴉救主”、“射獵”以及蔬菜、瓜果、勞動、家畜等為題材。
質(zhì)樸渾厚,剛勁豪放。 特產(chǎn): 吉林手工彩繪木雕 吉林手工彩繪木雕是采用木質(zhì)細膩的樺木,經(jīng)手工雕刻而成。主要以飛禽走獸為題材,具有較高的收藏和觀賞價值,深受歐美、東南亞、非洲和中國周邊地區(qū)、國家眾多消費者的喜愛。
特產(chǎn): 蕨菜 蕨,多年生草本植物。產(chǎn)在針闊混交林或闊葉林中,吉林地區(qū)為主要產(chǎn)區(qū)之一。其幼味為上等山菜,習稱蕨菜,別名如意菜。既可鮮炒或做湯食用,又可鹽漬或曬成干品,以備常用,是著名的綠色食品。
該菜營養(yǎng)豐富,每百克鮮蕨菜含胡羅卜素1。68毫克,維生素C35毫克。干蕨菜維生素C及其它營養(yǎng)素都比普通蔬菜含量多。 蕨菜全株用藥,有利尿解毒、安神降壓之功效。吉林省出口量居全國首位。
特產(chǎn): 靈芝 靈芝別名赤芝、紅芝、靈芝草等,產(chǎn)于長白山。靈芝的子實是名貴中藥,除治療虛勞、神經(jīng)衰弱、慢性肝炎、支氣管哮喘、冠心病等癥外,對防止血管硬化和調(diào)節(jié)血壓也有一定的療效,是高級營養(yǎng)滋補藥品。
特產(chǎn): 鹿茸 鹿茸主要有產(chǎn)于大興安嶺的馬鹿鹿茸和產(chǎn)于長白山的梅花鹿鹿茸。鹿茸的藥用價值很高,可生精補髓,養(yǎng)血益陽,強筋健骨,治療身體虛弱、耳聾目暗等癥。除外,鹿角、鹿腎、鹿胎、鹿尾、鹿筋、鹿骨、鹿血、鹿皮及鹿肉都是珍貴的藥材。
可以說,鹿的全身都是寶。 特產(chǎn): 蘋果梨 蘋果梨為延邊特產(chǎn)之一,已有60多年的栽培歷史。一只蘋果梨通常重200克左右,最大可達800克。 蘋果梨果核小,香甜多汁,而且耐寒,成品果耐儲藏。
特產(chǎn): 人參 人參是東北“三寶”第一寶,為百草之王。野生的稱“野參”,較名貴,栽培的稱“園參”。因人參含有人參甙、人參酸、芳香油、植物甾醇、維生素配糖體等成分,具有興奮中樞神經(jīng),促進新陳代謝,降低血糖等作用。
是大補元氣、舒筋活血、提神壯力、補脾健胃的名貴藥材。還可用于烹飪、制糖、浸酒、制燈及制成營養(yǎng)性高級化妝品。 特產(chǎn): 山楂 山楂樹屬薔薇科落葉小喬木??苫畎倌暌陨?,每株產(chǎn)量最高可達千近。
山楂果呈圓形,皮色深紅光滑,營養(yǎng)豐富。每百克果實中含鐵和鈣18毫克,在各種果品中占首位。含維生素C比蘋果多十七倍以上。不但可以鮮食,還可以加工成多種營養(yǎng)食品。山楂還有藥用價值,由于含有較高的果味酸,能助消化、增食欲、散瘀解毒、化痰醒腦。
特產(chǎn): 樹皮畫 有樺樹皮畫和銀芝畫。樺樹皮畫以中國山水畫、界畫構圖,通過精雕細刻便產(chǎn)生了設色典雅、雕刻、精刻高浮雕效果的精美樹皮壁畫。銀芝畫是以老牛干為主要制作原料,經(jīng)過切片、搭配、粘貼,制成飛禽走獸等銀芝圓雕作品,活靈活現(xiàn),形象逼真。
特產(chǎn): 松花湖浪木根雕 松花湖浪木經(jīng)過大自然的雕琢,千姿百態(tài),天然成趣,形成巧妙,古樸自然,顯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吉林市還專門成立了松花湖浪木藝術研究會。 特產(chǎn): 松花江奇石 松花江奇石產(chǎn)于松花江,具有“自然美、色彩美、形態(tài)美、神韻美”的特征。
不僅是旅游購物的天趣藝術品,也具有較高的收藏與觀賞價值。 特產(chǎn): 松口蘑 松口蘑又稱松茸。它肉質(zhì)細膩,香味特殊,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氨基酸、維生素D、鈣、鐵、碳水化合物等多種營養(yǎng)成份,被譽為野菇之冠。
除食用外,還有藥用價值??芍委熓肿懵槟?、腰酸腿痛、尿濁不禁等癥。有化痰、止痛、補腎、益精、助陽、改善更年期內(nèi)分泌紊亂、性功能失調(diào)等作用,所以有松茸賽鹿茸之說??茖W研究證明,松茸還有一定的抗癌功效。
特產(chǎn): 通化葡萄酒 通化葡萄酒的原料是生長在長白山區(qū),一種叫“阿木魯”(滿語)的山葡萄。這種山葡萄生存在攝氏零下40度的嚴寒環(huán)境中,皮和汁均為濃紫紅色,酸甜適度,口味純正,是天然的優(yōu)良釀酒原料。
采用傳統(tǒng)工藝和最新技術釀造的通化葡萄酒呈寶石紅色,色澤艷麗,清澈明亮,芳香濃郁,醇厚爽口,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1950年開始出口,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較高的聲譽。 特產(chǎn): 薇菜 薇菜學名桂皮紫萁,產(chǎn)于吉林東部與中部山區(qū)、半山區(qū)的林緣或灌木叢中的濕地、河岸凹地為多。
薇菜營養(yǎng)豐富,含多種維生素,分布產(chǎn)量少,只有生長20至30年根莖生出的幼葉才合科采摘標準,加工干薇菜工藝較復雜,因此被視為綠色食品山菜中之珍品。 薇菜也可藥用,有清熱解毒,止血殺蟲之功效。
根莖可治療腮腺炎、痢疾、鼻出血、白帶;幼葉絨毛能止創(chuàng)傷出血。浸泡之水,飲用后可防治感冒。 特產(chǎn): 榆黃蘑 榆黃蘑又叫金頂蘑、金頂機時耳,是長白山所產(chǎn)食用菌中的佳品。 榆黃蘑營養(yǎng)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
肉質(zhì)肥嫩,味道鮮美,可烹制成多種菜肴。并可入藥,有滋補健身的效用。 特產(chǎn): 真不同醬菜 真不同醬菜列入吉林菜譜的有40種,其中真不同醬肉、熏肉、叉燒肉、砂仁肘子、熏小肚、扒雞、燒雞、蔥熏黃花魚、熏牛肉干、真不同南腸菜等12種特別具有地方風味。
真不同醬菜現(xiàn)在的正宗生產(chǎn)中心是位于永春路的四馬路飯店醬菜部。 特產(chǎn): 榛雞 榛雞又名花尾榛雞、樹雞、飛龍、飛龍鳥,雞形目松雞科鳥類。吉林地區(qū)為主要產(chǎn)區(qū)之一。 榛雞肉質(zhì)細嫩潔白,味道鮮美。
用炸、爆、烤、燒、蒸等烹調(diào)方法,可做出數(shù)十種菜肴。如干炸飛龍、油爆飛龍等。冬季吃火鍋時,用飛龍下湯別具風味。 特產(chǎn): 雉雞 雉雞屬于雞形目雉科禽類。由于喜歡生活在荒野林邊,雄雞好斗,所以又名野雞。
又因習慣棲息于丘陵山地,又被稱為山雞。 雄雞肉質(zhì)細嫩,高蛋白,低脂肪,可做成數(shù)十種佳肴。它還有藥用價值。工藝美術家用它的羽毛貼制成羽毛畫,色彩艷麗,生動美觀。 。
花尾榛雞的功效
鳥對人類有哪些好處(幾條幾條的那種)
1、據(jù)估計鳥類約有一千億只,它們在消滅害蟲、害獸以及在維持自然界的生態(tài)平衡(穩(wěn)定性)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據(jù)《酉陽雜俎》記述:“開元中蝗蟲食禾,有大白鳥數(shù)千,小白鳥數(shù)萬,盡食其蟲”。1848年摩門人開拓美國的猶他州,遇到洪水為災,隨后又來了成千上萬的蟋蟀,所過之處,莊稼一掃而光。
正當災民束手無策時,飛來了上千的加里佛尼鷗,很快將蟋蟀消滅?,F(xiàn)今猶他州鹽湖城的廣場上,尚豎立著價值四萬美元的、有兩只金色海鷗的紀念碑。
2、野生鳥類為人類提供了大量的肉、蛋、羽絨、糞肥。野禽的肉質(zhì)細嫩、營養(yǎng)豐富、味道鮮美,又加上比家禽受城市等工業(yè)污染的可能性小,因而成為人們競相選食的佳淆,價格比家禽昂貴。
我國狩獵鳥類極為豐富,其中有很多享有盛譽,例如大興安嶺和長白山特產(chǎn)的榛雞,曾是歷代皇朝的貢品,稱為“飛龍”。鳥類每年為人們所提供的羽絨、飾羽等原料,以及用其加工成的各種輕工業(yè)產(chǎn)品、玩具和工藝美術品等,更是不可勝數(shù)。
它們的價值有時是難以估計的,僅以美洲白鷺的飾羽而論,本世紀初西歐流行在婦女的帽子上裝幾根漂亮的羽毛,尤以美洲白鷺的飾羽最為名貴,1902年僅在倫敦市場上成交的就有1300公斤以上,按當時的價格以重量計,比金子還貴。
鳥糞含有大量的氮和磷化合物,是優(yōu)質(zhì)的有機肥料。沿海及海島上所集聚的海鳥,例如鸕鶿、信天翁、鷗類等,是鳥糞的主要提供者。每年由南美和非洲所提供的鳥糞,就有30萬公噸。
其中以秘魯?shù)漠a(chǎn)量最高,那里的海島上歷代沉積的鳥糞厚達55米,從19世紀起開始興建工廠,作為礦產(chǎn)開發(fā),到目前雖已開發(fā)完畢,但每年所積蓄的鳥糞尚有8厘米厚。我國西沙群島的很多島嶼,幾乎全被鳥糞覆蓋,是很有開發(fā)潛力的資源。
花尾榛雞和斑尾榛雞
不是雞科,是雉科:我國雉科的野生鳥類有:
雪鶉 藏雪雞 阿爾泰雪雞 暗腹雪雞 雉鶉 四川雉鶉 石雞 大石雞 中華鷓鴣 灰山鶉 斑翅山鶉 高原山鶉 鵪鶉 日本鵪鶉 藍胸鶉 環(huán)頸山鷓鴣 紅喉山鷓鴣 白頰山鷓鴣 臺灣山鷓鴣 紅胸山鷓鴣 褐胸山鷓鴣 四川山鷓鴣 白眉山鷓鴣 海南山鷓鴣 綠腳山鷓鴣 棕胸竹雞 灰胸竹雞 血雉 黑頭角雉 紅胸角雉 灰腹角雉 紅腹角雉 黃腹角雉 勺雞 棕尾虹雉 白尾梢虹雉 綠尾虹雉 原雞 黑鷴 白鷴 藍鷴 藏馬雞 白馬雞 褐馬雞 藍馬雞 白頸長尾雉 黑頸長尾雉 黑長尾雉 白冠長尾雉 雉雞 紅腹錦雞 白腹錦雞 灰孔雀雉 海南孔雀雉 綠孔雀 鐮翅雞 柳雷鳥 巖雷鳥 黑琴雞 西方松雞 黑嘴松雞 花尾榛雞 斑尾榛雞
花尾榛雞味道
飛龍 飛龍,學名榛雞,是大興安嶺獨有的一種森林留鳥。 飛龍肉質(zhì)雪白細嫩,營養(yǎng)十分豐富,味道鮮美,是世界上罕見的珍饈。在國宴上,飛龍湯很名貴。飛龍湯制作簡單,只要將肉切成絲或薄片,下入開水鍋,加少許鹽即成。飛龍湯清澈見底,不加任何佐料便滿室飄香。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龍肉就是指飛龍肉。 相傳在古時候,地方官員在鄂倫春、達斡爾、女貞族的獵民中大量收掠榛雞,送到京城給皇帝品嘗后,視為珍品,霸為只有皇帝才能享受的美味,特下詔書,賜名“飛龍”。 飛龍一年四季生活在茂密的森林里,屬鳥綱松雞科。體長四十厘米,體重六至九兩。頭很小,嘴短爪長,脖短,頭幾乎與肩膀緊挨著。胸脯豐滿突出,脊背平直。羽毛呈灰褐色,略帶白色斑點。頭頂一束盔毛,尾端有黑色條紋,兩只毛毛腿。雄鳥頦下有一紅圈黑毛,雌鳥喉部呈棕色。飛龍善于奔走,常隱樹上,起飛時撲撲作響。每次飛翔不太遠,落下后稍息片刻再飛。飛時多靠兩翅膀平展滑翔。飛龍的胸脯很發(fā)達,胸脯肉能占體重的三分之一還多。 飛龍性喜群居,一般多居信在高山或山谷的赤楊和樺林中。它的食物隨季節(jié)變化,以各種樹籽、野果、草籽為主。夏季也食昆蟲、嫩樹葉。夏天、棲息在樹上,每天數(shù)次出去覓食。冬天一到,飛龍就在積雪覆蓋的灌木叢或草叢下用雪筑起洞穴居住。
花尾榛雞是野雞嗎
在大興安嶺,因立地條件的差異及海拔高度不同,興安落葉松林呈現(xiàn)不同的森林類型,其中分布廣且具代表性的有杜鵑—興安落葉松林、越桔—興安落葉松林、杜香—興安落葉松林、草類—興安落葉松林及白樺—落葉松林等?! 《霹N—興安落葉松林代表著一種冷干的生境條件,是構成大興安嶺植被的主要森林植被類型。此類興安落葉松林多占據(jù)陽坡、半陽坡或分水嶺上。林木高大,木材蓄積量大,結(jié)構簡單,林相整齊。 越桔—興安落葉松林代表著一種冷濕的生境條件,在大興安嶺多見于山坡上部較平坦地段,分布較為廣泛。此類型林下天然更新良好,尤其在林窗處有大量的興安落葉松更新幼苗,生長狀態(tài)良好?! 《畔恪d安落葉松林是大興安嶺分布面積最廣的森林類型,多在坡度5°~10°之間的陰坡、半陰坡下部,生境較冷濕,水分充足,并常有滯水??葜β淙~分解不良,形成明顯的潛育化和泥炭化現(xiàn)象。加之土層極薄,又具永凍層,影響林木生長,因此立木低矮,胸徑小,林相雖整齊,但枯腐木和風倒木較多。由于林內(nèi)水分充足,利于興安落葉松種子萌發(fā),故林下幼苗很多。但因灌草茂密,妨礙了幼苗發(fā)育成幼樹,因此林下更新出現(xiàn)幼苗多、幼樹少的特點?! 〔蓊悺d安落葉松林集中分布于山地下部坡度一般為6°~10°的陽坡、半陽坡,多為同齡林,有成層現(xiàn)象,層片結(jié)構較簡單,有時林內(nèi)有大量更新幼樹。林下土壤為較肥沃的棕色針葉林土,因此草本層和灌木層發(fā)育較好,草本植物種類繁多?! “讟濉d安落葉松林在大興安嶺是一種過渡植被類型,是原生的興安落葉松林經(jīng)過采伐、火燒等干擾后,以白樺為主的闊葉樹種侵入形成,所以白樺—興安落葉松林在組成、結(jié)構上極不穩(wěn)定,但分布廣泛。白樺的壽命一般僅為70年~100年,而興安落葉松壽命較長,隨著林齡增加,白樺逐漸衰退,便恢復成各類興安落葉松林。雖然白樺—興安落葉松林不穩(wěn)定,但白樺在改善森林土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興安落葉松林演替的重要階段。
大興安嶺是中國東北部的著名山脈,也是中國最重要的林業(yè)基地之一。它北起黑龍江畔,南至西林木河上游谷地,全長1200多公里,寬200公里-300公里,海拔1100-1400米,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林區(qū),木材貯量占中國的一半。
大興安嶺東南坡較陡,西北坡向內(nèi)蒙古高原和緩傾斜。經(jīng)過長期侵蝕,山頂渾圓,以海拔2029米的黃崗梁為最高。東南坡夏季受海洋季風影響,雨水較多,西北坡卻較干旱,成為森林和草原的分界線。大興安嶺北部漫山遍野都是密密層層、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林帶北寬南窄,跨緯度7°,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約為62%。
大興安嶺中有許多優(yōu)質(zhì)的木材,如紅松、水曲柳等。落葉松、白樺、山楊等是這里的主要樹種。由于這里的樹木十分稠密,只有拚命地向上長,才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到陽光,因此,這里的樹木一般都很直、很高,是上等的建筑材料。有的大樹長到60多米,樹干仍然筆直。
大興安嶺盛產(chǎn)藍莓(俗稱篤斯、都柿),而且都是純野生的,是中國主要野生藍莓產(chǎn)區(qū)。藍莓(Blueberry),意為藍色的漿果之意。一種是低灌木,矮腳野生,顆粒小,但花青素的含量很高;第二種是人工培育藍莓,能成長至240cm高,果實較大,水分較多,花青素含量相對偏低。全世界分布的越橘屬植物可達400余種,主產(chǎn)于美國又被稱為美國藍莓,中國主要產(chǎn)在及大、林區(qū)尤其是大興安嶺中部。 大興安嶺的林地有730萬公頃,達74.1%,在浩瀚的綠色海洋中繁衍生息著寒溫帶馬鹿、馴鹿、駝鹿(犴達犴)、梅花鹿、棕熊、紫貂、飛龍、野雞、棒雞、天鵝、獐、麋鹿(俗稱四不像)、野豬、烏雞、雪兔、狍子(矮鹿、野羊)等各種珍禽異獸400余種,野生植物1000余種,成為中國高緯度地區(qū)不可多得的野生動、植物樂園。在大興安嶺流淌著甘河、多布庫爾、那都里、呼瑪、額木爾等二十多條大小河流,最終注入了邊陲人民的母親河---。這里盛產(chǎn)鱘鰉魚、哲羅、細鱗、大馬哈、江雪魚等珍貴的冷水魚類。
鳥類:大興安嶺的代表種類首推松雞科,雖然新疆、甘肅、青海、四川也有松雞科分布,但該區(qū)無論在種類或數(shù)量上均居全國之首位。主要有三種:黑嘴松雞(棒雞)、黑琴雞(烏雞)、花尾榛雞(飛龍)。它們不畏嚴寒,常年留居大興安嶺。多在地面棲息,也常上樹活動。春夏季吃樹芽、樹葉、昆蟲等,秋冬季吃鮮紅色的越桔果實、落葉松嫩枝、樺樹和榛子的花序、芽等。晚上鉆進雪窩過夜。它們在地面營巢,但其巢隱蔽甚好,極難發(fā)現(xiàn)問題。它們在本區(qū)屬于典型的冬候鳥。
雞類除松雞科處,雉科有三種,雉雞僅見于伊勒呼里山以南,斑翅山鶉等有一定數(shù)量。
陸禽除雞類外,還有山斑鳩,在這里是常見的夏候鳥。巖鴿見于山崖附近。
游禽在大興安嶺鳥類中占有相當?shù)奈恢?,包括目、雁形目、鷗形目三個目。是多種雁鴨類的天然繁殖場,其中鵲鴨、斑頭秋沙鴨等只在該區(qū)繁殖。
涉禽包括鸛形目、鶴形目、鸻形目,共40種,其中鸻形目種類最多,它們是沼澤濕地和河邊水域的居住者,都是候鳥。
猛禽在大興安嶺鳥類中所占比重不小,有隼形目19種,鸮形目10種。它們在控制嚙齒類的數(shù)量,維護自然界生態(tài)平衡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攀禽包括鵑形目、夜鷹目、佛法僧目、形目共13種,是重要食蟲鳥類。其中形目7種,是冬季林中的常見鳥類。
鳴禽共114種,是鳥類種數(shù)最多的一個生態(tài)類群。除鴉科、山雀科、文鳥科、雀科的少數(shù)種為留鳥外,絕大多數(shù)是候鳥。雀形目鳥類除雀科、文鳥科、百靈科外,大多為動物食性,是控制害蟲、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因素。
與國內(nèi)其它地方相比之下,該區(qū)特有種除松雞科外還有烏林鸮、猛鸮、鬼鸮、雪鸮、雪鹀等。此外,雖在國內(nèi)其它地方可以見到,但繁殖區(qū)僅限于或主要在該區(qū)者,有鵲鴨、丘鷸、斑頭秋沙鴨、短耳鸮、北噪鴨等。
獸類:大興安嶺的動物區(qū)系在中國動物地理區(qū)劃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依全國動物地理區(qū)劃,大興安嶺屬于古北界、東北區(qū)的大興安嶺亞區(qū)。從生態(tài)分布上看,大興安嶺的獸類屬于寒溫帶針葉林動物群。廣闊的森林植被給獸類提供了良好的掩蔽條件、食物資源與棲息生境均較草原優(yōu)越,而且人為干擾較少,為大型有蹄類動物以及森林提供了大面積的適宜生境。駝鹿、馬鹿、狍、麝和野豬的數(shù)量很多。由于該地區(qū)的氣候嚴寒且較干燥,昆蟲的種類與數(shù)量較少,因而食蟲目與翼手目動物種類不多。
據(jù)調(diào)查:哺乳動物總計6目16科56種。獸類資源十分豐富,已知56種中有許多屬于稀有珍貴的獸類,已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9種。
兩棲、爬行類動物資源:大興安嶺屬于寒溫帶氣候,冬季酷寒而漫長,生活條件較為嚴酷,作為變溫動物,兩棲、爬行類動物在這里分布的種類比較少,現(xiàn)有種類都是比較耐寒的,而且有冬眠的生態(tài)習性。受高寒氣候條件的影響,大興安嶺兩棲、爬行類種類單一、數(shù)量少。根據(jù)調(diào)查,大興安嶺地區(qū)兩棲、爬行類動物共4目14種,主要常見種類林蛙、胎生蜥、中介蝮等。
大興安嶺地區(qū)高寒的氣候條件,成為兩棲、爬行類動物向北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小鯢科上有30余種,國內(nèi)有13種,但僅有1種分布到該區(qū),即極北鯢,它是本科中最耐寒的一種,向北可達到北極圈的北緯65°。該區(qū)無尾兩棲類較多,有6種,蟾蜍有2種,林蛙有2種。 大興安嶺有以黑龍江、嫩江為主的水系,以伊勒呼里山為分水嶺,嶺北為黑龍江水系,嶺南為嫩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多古河、呼瑪河、塔河、多布庫爾河、甘河,流域面積50km2以上河流154條,流域面積1000km2以上河流有28條。大興安嶺河流河谷開闊,河床蜿年平均水面蒸發(fā)量為582mm,1月份最小,5月份最大。
黑龍江水系各河流年均徑流量為125.9億m3。嫩江水系徑流總量為44.2億m3。大興安嶺水資源人均占有量為35093m3,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 大興安嶺地表水資源量最多,年徑流深為262.4mm,折合水量為170.09億m3,地下水資源量相對較少,地下水位從年初呈緩慢下降趨勢,在3~5月份地下水位最低,此后降水量不斷增加,地下水位普遍開始抬高,8~9月份地下水位達到全年的最高值后,又逐漸消退。
河流水量主要集中于夏汛雨季。當年11月至次年4月為封凍期,河流水量主要靠地下水補給,水分逐漸減少,一些中、小河流發(fā)生斷流或連底凍現(xiàn)象。但降雪及冰凍也為河流儲蓄了一定的水量,到了春季氣溫回升,地面積雪、冰凍融化,匯入河流,則河流水量驟增,尤其發(fā)源于大興安嶺東側(cè)和伊勒呼里山北側(cè)的河流表現(xiàn)明顯,常常形成春汛,出現(xiàn)當年最高洪水,徑流的時空分布不均,年內(nèi)及年際變化很大,在全年徑流中雨水補給約占75%~80%,融雪補給約占20%~25%。
大興安嶺地區(qū)內(nèi)各條河流穿行于山谷間,坡陡流急,水量豐沛,除小河在冬季部分時間發(fā)生連底凍外,較大河流常年川流不息,流域內(nèi)植被良好,水土流失輕微,河流含沙量少。
大興安嶺林區(qū)擁有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人工濕地四大類型的濕地。 大興安嶺礦產(chǎn)資源也很豐富,是國家重點成礦帶,德爾布干和大興安嶺兩個成礦帶橫貫全區(qū),是國家19個重點成礦帶和3個重要找礦靶區(qū)之一;已發(fā)現(xiàn)礦種44種,約占全國已發(fā)現(xiàn)礦種的1/4;礦產(chǎn)地584處,礦床119處, 自古就以出產(chǎn)黃金著稱。已有多條鐵路伸入林區(qū)。 大興安嶺地區(qū)礦產(chǎn)多為稀有礦藏,品種多、品位高。
養(yǎng)殖花尾榛雞
農(nóng)村老話說“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這個龍肉指的是什么?真有龍肉嗎?
“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這句話應該是很多吃貨都知道的一句話,形容驢肉的香。那么“龍肉”到底是什么肉呢?
其實這個龍肉指的是東北的一種鳥類,叫做樹雞,學名叫榛雞,又叫飛龍。龍肉,說的就是這種叫做飛龍的鳥類的肉。體型比鴿子大一些,胖乎乎的。在以前東北冬天的集市上經(jīng)常有賣的。
現(xiàn)在是別想吃到飛龍的肉了,因為現(xiàn)在榛雞是國家的一級保護動物了,捕獵榛雞是違法行為了。但是現(xiàn)在也有人工養(yǎng)殖的榛雞了,至于這種人工養(yǎng)殖的榛雞是否能夠在市場流通我還真不清楚,反正近些年在東北的市場是看不到這種美味了。
花尾榛雞 養(yǎng)殖
榛雞多喂以玉米、小麥以及青菜等,冬季也吃一些樹芽和嫩枝。幼雛、中雛夏秋季喜吃漿果和昆蟲。飼養(yǎng)的榛雞食量較少。
注:冬季多棲息在避風向陽處,在最寒冷的季節(jié)它們長時間躲在禽舍或木堆下御寒。
家養(yǎng)榛雞的取食時間要比野生榛雞少得多,而休息時間則相應增加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