鬣鬃怎么讀(躐鬣怎么讀)
鬣鬃怎么讀
鼠上加個套加三撇讀作:liè,字:鬣。
部 首:髟
筆 畫:25
五 行:火
繁 體:鬣
五 筆:DEVN
筆順名稱:橫、豎、橫、橫、橫、撇折、點、撇、撇、撇、撇點、撇點、撇點、豎、橫折、撇、點、橫、豎提、點、點、豎提、點、點、斜鉤。
基本釋義
某些獸類(如馬、獅子等)頸上的長毛。
詳細釋義
鬣(liè)
〈名〉
某些哺乳動物頸上生長的又長又密的毛。
組詞
鬣狗 鬐鬣 彘鬣 馬鬣 鬣鬃 鬣毛 剛鬣 鬃鬣 狎鬣 豕鬣 鬣刺 鬣封 髯鬣 鬣戟
躐鬣怎么讀
升堂廓無主,考擊誰敢輒。
出自宋詩人王安石的《游土山示蔡天啟秘?!?/p>
定林瞰土山,近乃在眉睫。
誰謂秦淮廣,正可藏一艓。
朝予欲獨往,扶憊強登涉。
蔡侯聞之喜,喜色見兩頰。
呼鞍追我馬,亦以兩黥挾。
斂書付衣囊,裹飯隨藥笈。
翛翛阿蘭若,土木老山脅。
鼓鍾臥空曠,簨簴雕捷業(yè)。
升堂廓無主,考擊誰敢輒。
坡陀謝公家,藏槨久穿劫。
百金買酒地,野老今行饁。
緬懷起東山,勝踐比稠疊。
於時國累卵,楚夏血常喋。
外實備艱梗,中仍費調(diào)燮。
公能覺如夢,自喻一蝴蝶。
桓溫適自弊,苻堅方天厭。
且可緩九錫,寧當快一捷。
彼哉斗筲人,得喪易矜怯。
妄言屐齒折,吾欲刊史牒。
傷心新城埭,歸意終難愜。
漂搖五城舟,尚想浮河檝。
千秋隴東月,長照西州堞。
豈無華屋處,亦捉蒲葵箑。
碎金諒可惜,零落隨秋葉。
好事所傳玩,空殘法書帖。
清談眇不嗣,陳跡怳如接。
東陽故侯孫,少小同鼓篋。
一官初嶺海,仰視飛鳶跕。
窮歸放款段,高臥停遠蹀。
牽襟肘即見,著帽耳才菟。
數(shù)椽危敗屋,為我炊陳浥。
雖無膏污鼎,尚有羹濡筴。
縱言及平生,相視開笑靨。
邯鄲枕上事,且飲且田獵。
或昏眠委翳,或妄走超躐。
或叫號而寢,或哭泣而魘。
幸哉同圣時,田里老安帖。
易牛以寶劍,擊壤勝彈鋏。
追憐衰晉末,此土方岌業(yè)。
強偷須臾樂,撫事終愁惵。
予雖天戮民,有械無接摺。
翁今貧而靜,內(nèi)熱非復葉。
予衰極今歲,儻與雞夢協(xié)。
委蛻亦何恨,吾兒已長鬣。
翁雖齒長我,未見白可鑷。
祝翁尚難老,生理歸善攝。
久留畏年少,譏我兩呫囁。
束火扶路還,宵明狐兔懾。
蔡侯雄俊士,心憭形亦諜。
異時能飛鞚,快若五陵俠。
胡為阡陌間,踠足僅相躡。
諒欲交轡語,呿予不能嗋
鬣鬃怎么讀音
鬣 liè基本含義:
1. 馬、獅子等頸上的長毛:~鬃。剛~。
2. 魚頷旁小鰭。
3. 〔~狗〕哺乳動物,外形略像狗,頭比狗的頭短而圓,毛棕黃或棕褐色,有許多不規(guī)則的黑褐斑點,多生長在熱帶或亞熱帶地區(qū),吃獸類尸體腐爛的肉。
4. 掃帚的末端。常組詞組:1. 鬣狗 liègǒu構(gòu)成鬣狗科的幾種舊大陸產(chǎn)的大型強壯夜行性的食肉類動物,頸長而粗,頭大,顎堅強,毛皮粗糙,腳有四趾,爪不能收縮,主要以腐肉為食2. 鬣鬃 lièzōng馬、豬等獸類頸上的長毛
鬣毛和鬃毛怎么讀
把字母y換成字母e,組成新單詞mane,意思是n.鬃毛;(馬)鬃;(獅)鬣毛;長發(fā);濃密的頭發(fā)。
例句:1.The mane of the horse is very beautiful.
這匹馬的鬃毛非常漂亮。
2.He had a great mane of white hair.
他滿頭濃密的白發(fā)。
3.She has a rich mane of black hair.
她長著一頭又長又密的黑發(fā)。
髟鬣怎么讀
鬣 拼音:liè 注音:ㄌㄧㄝˋ[1] 部首:髟,部外筆畫:15,總筆畫:25 五筆86、98:DEVN 倉頡:SHVVV 鄭碼:CHOZ 筆順編號:1211154333555253415445445 四角號碼:72712 UniCode:CJK 統(tǒng)一漢字 U+9B23[1] 基本字義 鬣 liè ㄌㄧㄝˋ 馬、獅子等頸上的長毛:~鬃。剛~。項~。 魚頷旁小鰭。 〔~狗〕哺乳動物,外形略像狗,頭比狗的頭短而圓,毛棕黃或棕褐色,有許多不規(guī)則的黑褐斑點,多生長在熱帶或亞熱帶地區(qū),吃獸類尸體腐爛的肉。 掃帚的末端。[1]
鬃鬣狗怎么讀
1、山頂洞人
中國華北地區(qū)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化石。屬晚期智人。因發(fā)現(xiàn)于北京市周口店龍骨山北京人遺址頂部的山頂洞而得名。1930年發(fā)現(xiàn),1933~1934年中國地質(zhì)調(diào)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由裴文中主持進行發(fā)掘。與人類化石一起,出土了石器、骨角器和穿孔飾物,并發(fā)現(xiàn)了中國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地質(zhì)時代為晚更新世末,據(jù)放射性碳素斷代,年代為境和在當?shù)氐那榫跋嗨啤I缴嫌忻艿纳?,山下有廣闊的草原。虎、洞熊、狼、似鬃獵豹、果子貍和牛、羊等生存于其間。山頂洞人以漁獵和北京斑鹿個體的骨骼,應是他們狩獵的主要對象。在遺址里還發(fā)現(xiàn)鯇魚、鯉科的大胸椎和尾椎化石,說明山頂洞人已能捕撈水生動物,把生產(chǎn)活動范圍擴大至水域,這標志著人類認識和利用自然界的能力的提高。
2、元謀人
元謀人,因發(fā)現(xiàn)地點在云南元謀縣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崗上,定名為“元謀直立人”,英文稱雕塑:Homo erectus yuan mouensis,俗稱“元謀人”?!霸\”一詞,出自傣語,意為“駿馬”。
元謀人牙齒化石是1965年“五一”節(jié)在云南元謀縣上那蚌村發(fā)現(xiàn)的,元謀縣被譽為“元謀人的故鄉(xiāng)”。1976年根據(jù)古地磁學方法測定,生活年代約為一百七十萬年前左右,差距最多不超過前后十萬年(也有學者認為其年代不應超過73萬年,即可能為距今60萬至50萬年或更晚一些)。
在約在170萬年以前,云南元謀一帶,榛莽叢生,森森郁郁,是一片亞熱帶的草原和森林,先有枝角鹿、爪蹄獸等第3紀殘存的動物在這里生存繁衍。再往后推移一段時間,則是桑氏鬣狗、云南馬、山西軸鹿等早更新世的動物出現(xiàn)在這片草原和森林。它們大多數(shù)都是食草類野獸。為了生活下去,元謀人便使用粗陋的石器捕獵它們。根據(jù)出土的兩枚牙齒、石器、炭屑,以及其后在同一地點的同一層位中,發(fā)掘出少量石制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動物化石,證明他們是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類。
3、北京人
北京人又稱北京猿人,簡稱“北京人”,科學命名為“北京直立人”又稱“中國猿人北京種”(Sinanthropus pekinensis),是生活在更新世 (歷史學為舊石器時代)的直立人?;z存于1927年在中國北京市西南的周口店龍骨山發(fā)現(xiàn)。關(guān)于年代的爭議較大,一般認為約在距今70萬年前。而最近一項在英國《自然》雜志發(fā)表的應用Al/Be測年法的結(jié)果則把這一年代上推至68-78萬年前。北京人手腳分工明顯,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但還是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另指現(xiàn)代意義上的北京人,泛指居住或生活在北京的人。
鬣鬃的拼音
【光澤】 拼音 guāngzé 解釋 光澤[guāngzé] 1、[luster] 光彩;光華 [例句1]那鬣鬃一直披垂到膝下,閃著美麗的光澤。
——《天山景物記》
鬣 怎么讀
鬣,念 [liè]
鬣,漢語二級字,是一個中國漢字,讀作liè。上下結(jié)構(gòu),部首為髟。該字的主要字義是指獅子等頸上的長毛、魚頷旁小鰭。也指掃帚的末端。
部外筆畫:15,總筆畫:25
五筆86&98:DEVN
倉頡:SHVVV
鄭碼:CHOZ
筆順編號:1211154333555253415445445
四角號碼:72712
UniCode:CJK
統(tǒng)一漢字 U+9B23
鬣讀什么音
向左轉(zhuǎn)|向右轉(zhuǎn)
鰭是漢字, 讀音:[qí]
拼 音 qí
部 首 魚
筆 畫 18
五 行 水
繁 體 鰭
五 筆 QGFJ
詳細釋義
〈名〉
(形聲。從魚,耆聲。本義:魚類和某些其他水生動物的類似翅或槳的附肢) 同本義 ,起著推進、平衡及導向的作用。按其所在部位,可分為背鰭、臀鰭、尾鰭、胸鰭和腹鰭。
如:鰭棘(支撐魚鰭薄膜的棘刺狀硬骨。又叫鰭鬣)
相關(guān)組詞
肉鰭、腹鰭、 臀鰭、 背鰭、 脊鰭、 鱗鰭、 鰭鬣、 尾鰭、 魚鰭、 鰭棘植鰭、 鼓鰭、 鰭式、 鰭條。
基本釋義鰭(qí),(pinnaz)指魚類和某些其他水生動物的類似翅或槳的附肢,起著推進、平衡及導向的作用。許多不同的生物皆演化出鰭,尤其是大多數(shù)的魚類。在哺乳類中則有鯨魚與海獅等動物擁有鰭。其他還有少數(shù)的爬蟲類,如海龜;以及鳥類,如企鵝。有時無鰭的物種也會因為發(fā)育異常而長出形狀類似于鰭的肢。
鬃鬣怎么讀音是什么意思
鬃字頭加鼠念:鬣 [liè]
1. 馬、獅子等頸上的長毛:~鬃。剛~。
2. 魚頷旁小鰭。
3. 〔~狗〕哺乳動物,外形略像狗,頭比狗的頭短而圓,毛棕黃或棕褐色,有許多不規(guī)則的黑褐斑點,多生長在熱帶或亞熱帶地區(qū),吃獸類尸體腐爛的肉。
4. 掃帚的末端。
常用詞組:
鬐鬣、雨鬣霜蹄、毛羽鱗鬣、鬣毛、鬃鬣、毛鬣、風鬣、長鬣、兔鬣、項鬣、霧鬣、針鬣
![](/static/images/biaoqian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