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管施工工藝(頂管施工工藝流程)
頂管施工工藝流程
兩者一般間距120~150,中間工作井,兩邊接收井;頂管工作井單方向頂管為矩形工作井,接收井基本為圓形;多方向頂管則采用圓形頂管工作井。
也可以長距離頂管的,看工程需要了。
----------------------
頂管施工工藝流程正常頂進階段
方法/步驟
1、機頭的選擇在施工前拿到施工地點的詳細地質(zhì)報告,綜合公司的具體情況,頂管的機頭決定采用氣壓平衡網(wǎng)格(水沖)式機頭進行施工,優(yōu)點是通過氣壓平衡正面土壓穩(wěn)定機頭,減少外部土體對周圍地面的影響。防止了對其他建筑物或者地形山體的影響。
2、主頂采用4臺200噸/臺千斤頂作為主頂,千斤頂行程為1.4米。千斤頂動力由油泵提供。千斤頂后端用道木和分壓環(huán)將反力均勻作用于工作井,前端頂進分壓環(huán),頂鐵將頂力傳至管節(jié)。分壓環(huán)制作具有足夠的剛性,與管端面接觸相對平整,無變形。
3、中繼器在長距離頂進過程中,當頂進阻力超過容許總頂力時,無法一次達到頂進距離時,須設置中繼間分段接力頂進。本頂管工程在頂進長度超過100米時,考慮在機頭后設置一只中繼間,并采用觸變泥漿注漿工藝。中繼間由前殼體、千斤頂及后殼體組成。前殼體與前接管連接,后殼體與后接管連接,前后殼體間為承插式連接,兩者間依靠橡膠止水帶密封,防止管道外水土和漿液倒流入管道內(nèi)。每只中繼間安裝10個、每個頂力為30噸的千斤頂,千斤頂沿圓周均勻布置。千斤頂?shù)男谐虨?8厘米,用扁鐵制成的緊固件將其固定在前殼體上。鋼殼體結(jié)構進行精加工,保證其在使用過程中不發(fā)生變形。中繼間殼體外徑與管節(jié)外徑相同,可減少土體擾動、地面沉降和頂進阻力。當管道頂通以后,拆除千斤頂及各種輔件,外殼與管節(jié)內(nèi)壁之間的間隙用細石混凝土填充。
4、接口管節(jié)接口主要由外套環(huán)(鋼套環(huán))橡膠止水帶和軟土襯墊組成。鋼套環(huán)在加工處至現(xiàn)場運輸?shù)跹b過程中不能變形,接口不損壞,以確保管節(jié)在對接過程中,橡膠帶不移位、不翻轉(zhuǎn),確保管節(jié)的密封性。同時,鋼環(huán)套在進場前還必須做好防腐處理。橡膠止水帶應保持清潔、無油污,并存放在陰暗處,防止老化。施工中,將橡膠止水帶用強力膠水粘貼于混凝土管口凹槽處,并粘貼牢固,在管節(jié)對接前涂無腐蝕性潤滑油以減少摩阻,防止止水帶翻轉(zhuǎn)、移位和斷裂。軟木襯墊采用多層膠合板(厚度1cm左右),將其夾于前后管節(jié)鋼套環(huán)間,以均勻管節(jié)間的相互作用力,減少接口損壞。管道頂通后,管道須作內(nèi)接口處理,將管節(jié)間的膠合板鑿至同樣深度(深度2~3cm即可),并用瀝青彈性嵌縫膏或水泥砂漿抹平。
5、注漿工藝在長距離(大于100米)管道頂進過程中,必須采用注漿工藝,利用觸變泥漿套減少頂進過程中管壁與土體之間的磨擦力,并填充流失的土體,減少土體變形、沉降和隔水。觸變泥漿由膨潤土和水攪拌而成,配合比為1:8。觸變泥漿經(jīng)攪拌后存入儲漿箱,通過注漿機經(jīng)管道輸送至混凝土管注漿孔,注入土體形成泥漿套。
頂管施工工藝流程視頻
3大條件,第一,書本一定要非常熟悉,第二,看最近兩年的真題和一套模擬題,了解出題的目的,思路,第三,熟悉專業(yè)實務的基本工藝和規(guī)范,如市政工程的頂管,沉井,橋梁各項工藝,2019年市政專業(yè)的一建主觀題,就考到了沉井,橋梁,頂管,道路等方面的工藝
人工頂管施工工藝流程
頂管井點降水施工方案 1、工程概括 本次頂管工程分為兩段xxxxxxxxxxx地下水豐富具承壓性,易形成流沙。工作井、接收井施工過程中,采取井點降水,以降低地下水位。因管道處于流砂層位置,所以頂管施工采用土壓平衡施工工藝。 其中頂管工作井為鋼板井沉井,接收井為鋼板樁井(坑)。 2、沉井施工 頂管工作井下部4米深為鋼板井沉井,尺寸為5.5m×3.0m(長×寬)上部采用磚砌護壁墻體。 2.1施工工藝流程
2.2沉井主要施工方法 2.2.1基坑開挖 為保證沉井制作均勻下沉,先將井區(qū)范圍的障礙物與表層土挖出。根據(jù)設計要求,考慮沉井整體的安全性,基坑開挖深度暫設定為2.0米~2.5米?;拥拈_挖范圍比沉井外壁尺寸大1.6米左右,邊坡取值1:0.67,在基坑四周挖設排水溝,在對角基坑四周設置集水坑并配備水泵,以便及時排除坑內(nèi)積水和周圍來水。
頂管施工工藝流程文字詳解
1、手工掘進頂管法
頂管施工中最簡單的一種方法,也是廣泛采用的方法。它是由人工負責管前挖土,隨挖隨頂,挖出的土方由手推車或礦車運到工作坑,然后用吊裝機械吊出坑外。這種頂進方法工作條件差,勞動強度大,僅適用于頂管不受地下水影響,距離較短的場合。
2、機械掘進頂管法
機械掘進頂管法與手工掘進頂管法大致相同,除了掘進和管內(nèi)運土不同外。該法在頂進工具管里面安裝了一臺小型掘土機,把掘出來的土裝在其后的上料機上,然后通過礦車、吊裝機械,將土直接排棄到坑外。該法不受地下水的影響??蛇m用于較長距離的施工現(xiàn)場。
3、水力掘進頂管法
利用管端工具管內(nèi)設置的高壓水槍噴出高壓水,將管前端的水沖散,變成泥漿,然后用水力吸泥機或泥漿泵將泥漿排除出去,這樣邊沖邊頂,不斷前進。這種方法優(yōu)點是效率高、成本低,缺點是頂進時方向不易控制。
市政頂管施工工藝流程
穿越道路的施工,一般情況下要到當?shù)芈氛k理相關手續(xù)。還要提交專項施工方案。具體每個地方要求不一樣。如果是高速路,要到高速管理部門去辦理相關手續(xù)。
手掘式頂管施工工藝流程
頂管施工的主要優(yōu)點:垍頭條萊
1、頂管施工可不阻斷交通,不破壞道路和植被,因而可以避免開挖施工所帶來的居民生活和交通干擾,以及對環(huán)境建筑基礎的破壞影響,無污染,無噪音。萊垍頭條
2、減少了開挖施工的地下作業(yè)工程量,避免地下水作業(yè)的麻煩。加快了非開挖工程施工進度,縮短了施工工期,作業(yè)面小,綜合施工成本低,它帶來的是地下管線施工的一次技術革命。頭條萊垍
3、在開挖施工難以進行或根本不允許進行的情況下,非開挖工程采用可使管線施工成為可能,并且可將管線設計在施工工程量最經(jīng)濟合理的地點穿過。擴展資料:世界上第一個有據(jù)可查的關于頂管技術的記錄是在1892年,最初的頂管施工作業(yè)是在1896~1900年間由美國北太平洋鐵路公司完成。我國頂管施工技術 起步較晚,自從1954年(也有認為是1953年的,無確切記載)在北京進行的第一例頂管施工以來,我國從國外引進頂管技術已經(jīng)正好半個世紀了,早期發(fā)展較慢,是以人工手掘式為主,設備非常簡陋,也無專門的從業(yè)人員。直至1964年前后上海首次使用機械式頂管,上海的一些單位并進行了大口徑機械式頂管的各種試驗和相關的一些理論研究。 條萊垍頭
![](/static/images/biaoqian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