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鵝養(yǎng)殖注意事項(雛鵝飼養(yǎng)技術五要點)
雛鵝飼養(yǎng)技術五要點
剛孵化出來的小鵝可以先喂水,過上兩三個小時再喂飼料,飼料的話現(xiàn)在都有成品料,可以買雛鵝的那種,直接飼喂就可以,如果不想喂飼料的話,也可以用米糠加一些碎菜葉。
雛鵝如何飼養(yǎng)
小鵝養(yǎng)殖方法:
1、小鵝禁忌油膩物,用洗凈切細而鮮嫩的青綠飼料拌上碎米喂10一15天,青料比例要多?! ?/p>
2、白天喂3—4次,晚上喂1—2次,并供給清潔飲水。
3、15天以后可全喂青料,晚上補喂糠、麩和少量包谷粉等精料?! ?/p>
4、氣候溫和的地方,雛鵝出殼后3—5天就可在附近草場上放養(yǎng),吃食嫩草,減少喂飼,并可將小鵝放到戶外能曬得到太陽的水里洗澡10多分鐘,15—20天后可任其自由下水?! ?/p>
5、冷水田、深水、積水陰溝及泥漿田均不宜放?! ?/p>
6、40天以前小鵝,要謹防雨淋,晚上防止打堆,并勤換窩棚墊草保持廄舍干燥、清潔。
7、60天的雛鵝,以放為主,一般不再補喂糠、麩。如果天熱可用細沙墊欄,以防過熱。如果用抱窩母鵝育雛,i00只左右雛鵝,放3一4只母鵝和一只公鵝。公鵝能防敵害。
雛鵝的管理與飼養(yǎng)
剛孵出的小鴨,第一次飲水稱開水,第一次喂料叫開食。科學地做好開水、開食工作,關系到鴨子以后的生長發(fā)育,也是雛鴨飼養(yǎng)管理的關鍵。
(1)開水 開水又叫潮口、點水或放水。要先開水后開食。雛鴨出殼14~24小時后,雛鴨絨毛已干,活潑好動,常發(fā)出“嘎嘎”的叫聲,并喜歡活動、互啄,這時就要先喂水后開食,有利于雛鴨消化道及整個機體正?;顒?,促進卵黃的吸收。
開水可將雛鴨連同鴨簍慢慢浸入水中,以浸沒鴨的爪子為宜,讓雛鴨在淺水中站立10分鐘左右,雛鴨受冷水刺激,變得活躍起來,一面飲水,一面活動,生理上處于興奮狀態(tài),促進新陳代謝,促使胎糞排泄。如在水面上放少量浮萍,效果更佳,春末或秋初,當氣溫超過15℃時,可直接在冷水中開水,氣溫低于14℃時,要加點熱水,適當提高水溫。氣溫較低的早春或深秋開水時可往雛鴨身上噴少量溫水,使其互相啄食水珠。
開水的另一種方法是,將雛鴨放在潮濕的篾席或塑料布上,在篾席或塑料布下面的四周墊竹或木條,使水不外流,然后向雛鴨身上噴灑溫水,使雛鴨的絨毛上形成水珠,任其相互吮吸。這種方法適于在氣溫低的早春或秋末進行。
(2)開食 開食常在開水后15分鐘左右進行。即開水以后讓雛鴨梳理一下羽毛,身上干一點后再開食。開食一般先在塑料布或草席、篾席上灑點水,然后放出雛鴨,飼養(yǎng)員一邊輕撒飼料,一邊吆喝調教,引誘雛鴨啄食。最好是開食的第一天所有的雛鴨都能吃進一點東西,但不能吃得太多。發(fā)現(xiàn)吃得較猛、較多的雛鴨要提前捉出,以免過飽傷食。對吃得很少或沒有進食的雛鴨,也要捉出,單獨圈在一起,圈得密一點,將夾生米飯拌點蛋黃,撒在雛鴨身上,吸引雛鴨相互啄食。對個別仍不吃食的雛鴨,要單獨喂點糖水或葡萄糖水。喂水的工具最好選擇注射器,注射器頭上套一根細橡皮管(可用自行車內胎上的氣門芯),插入雛鴨食道內,以免糖水流入氣管致死?;蛘哂玫喂芴咨夏z皮管代替注射器喂糖水。喂料時要撒均勻,撒得開,第二遍撒料時,要注意找空隙處投撒,使雛鴨采食時不致?lián)頂D,以免互相踐踏,使體質較弱的雛鴨也有機會吃到飼料。
開食的適宜時間,春鴨一般為出殼后24小時左右。夏鴨為出殼后18~20小時,秋鴨為出殼后24~30小時。如果在開食前不知道雛鴨的準確出殼時間,或者已將不同時間出殼的小鴨混在一起,那就要根據(jù)以下兩種情況進行分群開食:一是看精神狀態(tài),對活潑好動、神態(tài)老練、并有求食行為者,可以先開食;二是看雛鴨腳上的表皮,凡腳脛和蹼上的表皮干燥收縮者,說明出殼時間已久,可以先開食,凡表皮細嫩,似在水中浸過一樣濕潤者,說明出殼不久,可以暫緩開食。
養(yǎng)雛鵝注意事項
雛鵝要特別注意加強保溫、保濕等方面的管理。育雛室的窗門不宜密閉,要注意通風透光,室內相對濕度以維持在60%-65%為宜。室內不宜放置濕物,水槽中的水切勿外溢,以保持地面干燥。一般出殼后要保溫2-3周。農村多用自體供溫與人工供溫相結合的方法。不同日齡的雛鵝所需的溫度不同,1-5日齡時要求維持在27℃-28℃;6-10日齡時為23℃-24℃;11-17日齡時為19℃-20℃;18-24日齡時為15℃-16℃。擴展資料雛鵝育雛所需溫度,可按日齡、季節(jié)及雛鵝的體質情況進行調整。
注意觀察雛鵝對溫度的反應。溫度適宜時,雛鵝無扎堆現(xiàn)象,安靜無聲,睡眠時間長;溫度過低,雛鵝聚集扎堆,互相擠壓,發(fā)出尖叫聲;溫度過高,雛鵝向四周散開,遠離熱源,張口呼吸、大量飲水,有口渴現(xiàn)象。
當觀察到雛鵝表現(xiàn)出溫度過高或過低的行為活動時,應立即調整溫度。
在夜間,尤其是凌晨2~3點時,氣溫較低時,應注意適時加溫,以免受冷打堆。
根據(jù)氣溫情況把握好脫溫時間,一般雛鵝達20~30日齡時,就可以逐漸脫溫。
鵝苗怎么養(yǎng)
養(yǎng)殖鵝苗一定要及時開水開食,并且給它們注射疫苗,以防傳染病導致大規(guī)模死亡。
育雛期要保證溫度適宜、光照充足,但不能受強光照射,投喂飼料要以青料為主,同時搭配精料。隨著它們的長大,要進行分群,并降低養(yǎng)殖密度。
雛鵝的喂養(yǎng)方法
21天小鵝喂養(yǎng)方法如下。
21—30日齡的小鵝,飼料中可以適當加入煮到裂開的谷粒,根據(jù)雛鵝的消化情況逐漸加喂?jié)窆龋?0日齡后小鵝已經開始長大毛,可以全天放牧,只需要夜間加喂一次。如果是舍養(yǎng),飼料中青飼料90—92%,混合精飼料8—10%,每天喂5次。
雛鵝的飼養(yǎng)管理
養(yǎng)鵝最主要的是要扎小鵝疫疫苗,(沒扎疫苗的死亡率特別高)鵝的正常體溫在38~40度左右。
飼養(yǎng)管理
1.鵝舍的建設
鵝舍可分為育雛舍、肉鵝舍、肥育舍、種鵝舍,它們的具體建筑要求和條件也不一樣。
(1)育雛舍
20日齡前的雛鵝體溫調節(jié)能力較差,因此,育雛舍要有好的保溫性能,要求舍內干燥、空氣流通但不漏風,窗戶面積與舍內地面比例以1∶10~15為好,屋檐高2m,舍內地面比舍外高25~30cm,用水泥或三合土制成,有利沖洗消毒和防止鼠害。育雛舍前應設運動場,場地平坦而略向溝傾斜,以防雨天積水。
?。?)肉鵝舍
肉鵝生長快、體質健壯、抵抗力強,飼養(yǎng)比較粗放,所建造肉鵝舍只要上面遮雨,東西北可以擋風,就可以達到基本要求,寒冷地區(qū)要注意防寒。
?。?)肥育舍
肥育舍要求環(huán)境安靜,舍內光線暗淡、通風良好,要求舍檐高1.8~2m,地面大多采用夯實的泥土,將水槽放在排水溝上,以便使溢出的水能流入溝中,溝上鋪鋁絲網式木條,舍內分成若干小間,每間面積為12m2,可容納50只肉鵝。
?。?)鵝舍
要求防寒隔熱性能優(yōu)良,光線充足。舍檐高1.8~2m,南面是窗戶,窗戶面積與舍內地面面積的比例為110~15,每m2可養(yǎng)種鵝2~3只。在陸上運動場與水面連接處,須用石塊砌好,用水泥做好斜坡,坡度約為25~35b,斜坡要深入水中與枯水期的最低水平持平。
2.雛鵝飼養(yǎng)
雛鵝出殼后,按鵝的強、弱分隔飼養(yǎng)。24小時后,將其放入盛有水的盆中,水深以能淹蓋雛鵝跖部為度,讓其自由活動和飲水5分鐘。1~3日齡把經過水浸淘的米飯一份和切成絲的青菜兩份,充分混合備用。按量將飼料撒在塑料布上,誘其啄食,兩天后,可每隔2~3小時喂一次。4~10日齡,逐日增加飼喂量,每日喂7~8次,同時喂水,可改用飼槽加飲水器飼喂。11~20日齡,應練習游水和放牧,飼料可以青料為主,精料改喂碎米,適當拌入糠麩,減少飼喂次數(shù)(每天5~6次)。
雛鵝飼養(yǎng)階段,特別要注意防寒、保溫、防濕。最好以竹簍墊干草或破布保溫。將雛鵝關在簍內,利用自身的熱量來保溫取暖,即“自溫育雛”。氣候寒冷時應供給熱源。室內應注意通風和透光,喂飼時注意飲水不要外溢,保特地面和墊草干燥,以防下痢。
群牧和喜水是鵝的自然生活習性。初次放牧和游水在出殼后7~10天,選擇晴天風平之日,待飼喂后趕在草地上任其采食青草,并趕在淺水邊讓鵝自由下水,切不可強迫趕回休息。20日齡以后逐漸終日放牧,任它自由下水,40日齡以后可露宿野外放牧飼養(yǎng)。
3.仔鵝的放牧
30~90日齡的仔鵝是骨骼、肌肉、羽毛生長最快的階段,應加強放牧和補充生長發(fā)育所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以培育適應性強、耐粗飼、增重快的鵝群。鵝以放牧自行覓食野生鮮嫩青草為主。野草只要無毒、無異味,鵝都可以采食。放牧時每群以80~100只鵝為宜。對草地合理利用,選擇一定的放牧路線,逐片放牧,吃飽以后任其在草地上休息。一般每天放牧9小時。放牧時,要注意“放水”,每天應不少于2~3次,每次放水約半小時。
仔鵝以終日放牧飼養(yǎng)為主,還要給以適當?shù)难a飼。一般補飼糠麩、秕谷,以降低飼養(yǎng)成本。補飼料在晚間歸牧時喂飼,補喂量視放牧采食青料情況靈活掌握。
4.種鵝的飼養(yǎng)
產蛋期飼養(yǎng),母鵝最好舍飼和就近放牧相結合,每天早、中、晚各飼喂一次;白天可上下午各放牧一次。飼料中稻谷和粗糠的比例為2∶1,并配以礦物質飼料。每次喂飼后,均讓其充分飲水,種鵝公母按1∶5選留飼養(yǎng),公鵝可在30厘米深水池順利交配,也可在旱地自由交配,均能達到滿意的受精率。母鵝產蛋多在午夜至上午10∶00,外出放牧時,能自動回巢產蛋,最好就近放牧或舍飼。整個產蛋周期為20~25天。
鵝病的防治
1.科學選擇鵝場址是防治傳染病的基礎
場址選擇在地勢較高,比較干燥通風,水源充足、衛(wèi)生,電源通暢、交通方便的地方。要布置合理便于使用和消毒防病。
2.清潔衛(wèi)生是防治傳染病的根本措施
清潔衛(wèi)生的鵝場,有利于疫病控制,同時也能使鵝場地吃料長肉,提高生產性能。
?。?)水源衛(wèi)生:盡量不用河、塘、表面水作飲用水。
(2)工作人員的衛(wèi)生:飼養(yǎng)員要有專用工作衣、鞋、帽等。
?。?)用具衛(wèi)生:包括水槽、料槽等。
(4)環(huán)境衛(wèi)生:清潔衛(wèi)生的環(huán)境,可減少病源,切斷一切傳播疫病的途徑。
3.管理是防治傳染病的有力保證。
為了預防疫病,維護家禽的健康,要從家禽管理的各個方面進行,盡量排除可引起發(fā)病的不利因素。
?。?)根據(jù)不同品種,不同日齡的要求供給按科學配制的營養(yǎng)全價飼料。
?。?)防止引入的鵝種帶來疫病。
(3)采取全進全出的飼養(yǎng)方式。
?。?)不同種類的畜禽不要混合飼養(yǎng)。
?。?)作好記錄工作,有利于掌握場內家禽健康狀況,疫病的種類和發(fā)病規(guī)律等。
4.有效消毒是防止傳染病的關鍵
要建立一種制度,經常除糞,常規(guī)清掃,嚴格控制外來人員及車輛進入場區(qū),定期消毒,切斷疫病的傳播途徑,降低疫病死亡,提高生產成績。
5.確切的免疫是防治傳染病的核心
預防接種就是指將疫苗通過滴鼻、飲水、霧、注射等途徑。接種到鵝體內,使之產生抗體,從而保證鵝不受感染,隔斷傳染病的發(fā)生。
6.科學合理用藥是防治傳染病的有力補充
應用藥物預防和治療也是增強機體抵抗力和防治疾病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對尚無有效疫苗可用或免疫效果不理想的細菌病,如沙門氏菌病、大腸桿菌病、漿膜炎等。
雛鵝前10天的飼養(yǎng)技術
小鵝養(yǎng)殖方法:
1、小鵝禁忌油膩物,用洗凈切細而鮮嫩的青綠飼料拌上碎米喂10一15天,青料比例要多。
2、白天喂3—4次,晚上喂1—2次,并供給清潔飲水。
3、15天以后可全喂青料,晚上補喂糠、麩和少量包谷粉等精料。
4、氣候溫和的地方,雛鵝出殼后3—5天就可在附近草場上放養(yǎng),吃食嫩草,減少喂飼,并可將小鵝放到戶外能曬得到太陽的水里洗澡10多分鐘,15—20天后可任其自由下水。
5、冷水田、深水、積水陰溝及泥漿田均不宜放。
6、40天以前小鵝,要謹防雨淋,晚上防止打堆,并勤換窩棚墊草保持廄舍干燥、清潔。
7、60天的雛鵝,以放為主,一般不再補喂糠、麩。如果天熱可用細沙墊欄,以防過熱。如果用抱窩母鵝育雛,i00只左右雛鵝,放3一4只母鵝和一只公鵝。公鵝能防敵害。
養(yǎng)鵝育雛技巧
1、預防生病,防止鵝痛風。
鵝得痛風病就會構成 小鵝呈現(xiàn)癱瘓、瘸腿、腫腳 大量死亡等現(xiàn)象 這樣也會構成別的疾病的發(fā)作 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好鵝痛風病的治療與預防,做好及時的治療 才能降低養(yǎng)殖本錢 。
針對補充營養(yǎng)類藥物,如速肥美等
飼料添加達龍速肥美,專門用于各種肉禽快速催肥增重、冠紅毛亮。養(yǎng)肝護腎、調節(jié)機體平衡、防治啄羽打架、快速催肥長羽毛。
2、鵝的飲水和開食。
鵝苗進舍后,1~2小時內應先飲水,身體弱不會飲水的,應人工馴飲。
3、飼喂方法。雛鵝的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未完全,體積較小,雛鵝從食入到排出經過消化道的時間為2小時左右。因此飼喂雛鵝要做到少食多餐。1周齡前,每天可喂8~10次,其中2~3次在晚上喂,這是提高育雛成活率的關鍵;2周齡時每天可喂6~8次,其中晚上一定要喂1~2次。針對補充營養(yǎng)類藥物,飼料添加達龍速肥美,專門用于各種肉禽快速催肥增重、冠紅毛亮。養(yǎng)肝護腎、調節(jié)機體平衡、防治啄羽打架、快速催肥長羽毛。
4、飼料根據(jù)雛鵝的生理特點,應選用優(yōu)質小鵝專用飼料(特殊情況下可用小雞料代替),這樣不僅可以滿足雛鵝的生長需要,而且可以提高育雛成活率,從而增加養(yǎng)鵝的經濟效益。
5、光照和溫度。觀察雛鵝的叫聲和在舍內分布情況,根據(jù)天氣變化情況,適當調整溫度和光照。1周齡前要保持全天光照,舍溫28~30℃;2周齡保持晚間光照,舍溫24~28℃,以后逐步調低舍溫;4周齡前舍溫保持在20℃以上,晚上喂料時使用燈光照明。
6、定期消毒育雛舍。每天打掃鵝舍,經常清洗飼料槽、水槽,每隔5~7天用0.2%的百毒殺噴灑1次。
雛鵝的飼養(yǎng)管理技術
雛鵝初次放牧與放水時間視外界氣溫而定。天氣暖和時間在7~11日齡開始放牧,冷天在15~20日齡。必須選擇風和日暖的天氣。待飼喂完后,將其趕到附近平坦草地上放牧,任其自由采食青草,放牧0.5~1小時左右,趕到清潔的淺水塘中嬉水幾分鐘,再趕到岸上讓其梳理絨毛。切忌在日光暴曬的中午放牧,暴風雨來臨時,立即將雛鵝趕回舍內或避風遮雨的場所。初次放牧后,只要天氣好,要堅持天天放,隨雛鵝日齡增加逐步延長放牧時間,加大放牧距離,相應減少喂青次數(shù),白天甚至不喂,只需夜間補飼1次。每天爭取放5~6個飽,所謂吃飽,即鵝的嗉囊發(fā)鼓發(fā)脹到喉部下方處,即為一個飽的標志,收牧時清點數(shù),毛干后再趕回育雛室?! 》酪邷绮≡?~2日齡注射小鵝瘟抗血清0.5~1毫升/只或小鵝瘟高免卵黃抗體1毫升/只,也可在雛鵝3日齡皮下注射10倍稀釋的小鵝瘟疫苗0.2毫升/只;5~7日齡用鵝副黏病毒油乳劑滅活苗肌肉或皮下注射0.3毫升/只;在鴨瘟常發(fā)生地區(qū)雛鵝在5~10日齡取鴨瘟弱毒疫苗2~3只份,用0.5毫升生理鹽水稀釋后肌肉注射;30日齡左右用0.1%的敵殺死對鵝體噴灑,殺滅體外寄生蟲。 雛鵝初次放牧與放水時間視外界氣溫而定。天氣暖和時間在7~11日齡開始放牧,冷天在15~20日齡。必須選擇風和日暖的天氣。待飼喂完后,將其趕到附近平坦草地上放牧,任其自由采食青草,放牧0.5~1小時左右,趕到清潔的淺水塘中嬉水幾分鐘,再趕到岸上讓其梳理絨毛。切忌在日光暴曬的中午放牧,暴風雨來臨時,立即將雛鵝趕回舍內或避風遮雨的場所。初次放牧后,只要天氣好,要堅持天天放,隨雛鵝日齡增加逐步延長放牧時間,加大放牧距離,相應減少喂青次數(shù),白天甚至不喂,只需夜間補飼1次。每天爭取放5~6個飽,所謂吃飽,即鵝的嗉囊發(fā)鼓發(fā)脹到喉部下方處,即為一個飽的標志,收牧時清點數(shù),毛干后再趕回育雛室?! 》酪邷绮≡?~2日齡注射小鵝瘟抗血清0.5~1毫升/只或小鵝瘟高免卵黃抗體1毫升/只,也可在雛鵝3日齡皮下注射10倍稀釋的小鵝瘟疫苗0.2毫升/只;5~7日齡用鵝副黏病毒油乳劑滅活苗肌肉或皮下注射0.3毫升/只;在鴨瘟常發(fā)生地區(qū)雛鵝在5~10日齡取鴨瘟弱毒疫苗2~3只份,用0.5毫升生理鹽水稀釋后肌肉注射;30日齡左右用0.1%的敵殺死對鵝體噴灑,殺滅體外寄生蟲?! ☆A防性投藥一般出殼羽毛干后運到育雛室,稍加休息就可以飲水,1日齡飲5%多維葡萄糖水或5%~8%蔗糖水,以增加雛鵝能量,促進胎糞排除;2日齡飲0.02%高錳酸鉀水,以清洗和消毒胃腸道,并補充錳元素;3日齡飲0.1%穿心蓮和板藍根(大青葉)水,以清胃解毒,健胃殺菌;4~7日齡投喂0.02%土霉素和強力霉素10~20毫克/只,以及沙星類等藥物,以防止雛鵝胃腸道疾病。一旦發(fā)現(xiàn)雛鵝食欲不振、打蔫、糞便異常,立即投喂0.03%土霉素或卡那霉素,與水混合內服,每升水加入30~120毫克,每天2次,連用2~3天。 飲水與開食頭3天最好飲溫開水,每晝夜飲水不少于6~8次。經過長途運輸或飲水不足容易出現(xiàn)脫水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粘膜干燥,眼凹陷、腳蹼皮膚干癟、皺縮、羽毛逆立、體重減輕,應立即采取相應措施:提高育雛室溫到30℃~32℃,用0.9%的食鹽水浸泡細菜葉,令其充分采食,然后喂精料,最后再飲水,發(fā)現(xiàn)雛鵝脫水或極度口渴時,第1次飲水必須限制飲水量,逐漸增加飲水量,切忌暴飲,以防水中毒。飲水后1小時就可以開食,開始以細小的谷實類飼料為好,如小米、碎米等,經水浸泡2小時左右,喂前瀝干水分,或喂半生不熟的米飯,不粘不爛,或蒸六七分熟的玉米面窩頭,用麩皮或玉米面將窩頭搓成小顆粒喂給。開食時可把精料撒在草席或暗色塑料布上,任其啄食。然后再喂青綠飼料。每晝夜喂6~8次,其中夜間2~3次。每天喂的次數(shù)宜多不宜少,每次喂量宜少不宜多。喂的方法是“先飲后喂,定時定量,少給勤添,防止暴飲暴食”。2~3天后按定時、定量、定質飼喂。4日齡開始喂不溶性河砂,以幫助消化,喂量占精料的1%,大小1~1.5毫米,喂前砂礫用清水沖洗干凈或砂鍋消毒,每周喂量一次性喂完,切勿天天喂和敞開喂,否則招致“食砂癖”,影響對其他飼料采食?! 叭取钡目刂啤叭取毕抵笢囟取穸群兔芏?。一般雛鵝的保溫期為3~4周。舍內溫度要平穩(wěn)。穩(wěn)中有降,切勿忽高忽低,忽冷忽熱,否則影響雛鵝健康與整齊度。溫度計應懸掛在鵝群中央,高度距墊料8厘米左右,應盡量保持雛舍干燥,有利于減少胃腸疾病和球蟲病的發(fā)生。1~5日齡:溫度27℃~28℃,相對濕度65%~75%,飼養(yǎng)密度:中、小型鵝種每平方米15~20只,大型鵝種12~15只;6~10日齡:溫度25℃~26℃,相對濕度60%~65%,飼養(yǎng)密度:中、小型鵝種10~15只,大型鵝種8~10只;11~15日齡:溫度22℃~24℃,相對濕度60%~65%,飼養(yǎng)密度:中、小型鵝種6~10只,大型鵝種5~8只;16~20日齡:溫度20℃~22℃,相對濕度65%~70%,飼養(yǎng)密度:中、小型鵝種5~6只,大型鵝種4~5只?! ⊥L與光照育雛室空氣越新鮮,雛鵝長的越快,成活率越高。若發(fā)現(xiàn)育雛室二氧化碳、氨、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多,有刺鼻、眼感覺,應先把雛鵝趕起來活動一會,再逐漸打開門窗通風換氣,不要有過堂風吹到鵝身體上。一般以人進入鵝舍時不覺得悶氣,沒有刺鼻眼的臭味為宜。 育雛期間,一般要保持較長的光照時間,有利于雛鵝熟悉環(huán)境,增加運動,便于采食、飲水。1~3日齡24~23小時光照,4~15日齡18小時光照,16日齡逐漸減為自然光照,晚上需開燈喂料。光照強度0~7日齡每15平方米用1個40瓦燈泡,8日齡后換用25瓦燈泡,高度距鵝背部2米左右?! 》拍僚c放水雛鵝放牧地應“就近、平坦、草嫩、水潔、僻靜”。鵝群大小以300~500只為宜,將日齡、大小、強弱接近的組成一群,最好采用全進全出制的管理方式?! ‰r鵝初次放牧與放水時間視外界氣溫而定。天氣暖和時間在7~11日齡開始放牧,冷天在15~20日齡。必須選擇風和日暖的天氣。待飼喂完后,將其趕到附近平坦草地上放牧,任其自由采食青草,放牧0.5~1小時左右,趕到清潔的淺水塘中嬉水幾分鐘,再趕到岸上讓其梳理絨毛。切忌在日光暴曬的中午放牧,暴風雨來臨時,立即將雛鵝趕回舍內或避風遮雨的場所。初次放牧后,只要天氣好,要堅持天天放,隨雛鵝日齡增加逐步延長放牧時間,加大放牧距離,相應減少喂青次數(shù),白天甚至不喂,只需夜間補飼1次。每天爭取放5~6個飽,所謂吃飽,即鵝的嗉囊發(fā)鼓發(fā)脹到喉部下方處,即為一個飽的標志,收牧時清點數(shù),毛干后再趕回育雛室。 防疫滅病在1~2日齡注射小鵝瘟抗血清0.5~1毫升/只或小鵝瘟高免卵黃抗體1毫升/只,也可在雛鵝3日齡皮下注射10倍稀釋的小鵝瘟疫苗0.2毫升/只;5~7日齡用鵝副黏病毒油乳劑滅活苗肌肉或皮下注射0.3毫升/只;在鴨瘟常發(fā)生地區(qū)雛鵝在5~10日齡取鴨瘟弱毒疫苗2~3只份,用0.5毫升生理鹽水稀釋后肌肉注射;30日齡左右用0.1%的敵殺死對鵝體噴灑,殺滅體外寄生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