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姑花養(yǎng)殖(江蘇慈姑的種植方法和時間)
江蘇慈姑的種植方法和時間
1、選址、整地。
茨菇在種植的時候,最好是選擇陽光充足的地方,土壤要肥沃一些。在種植之間,先要將土地施好基肥,一般用農(nóng)家肥就可以了。
2、種植方法。
最好是在每年的夏季,七八月份的時候來種植。種植的時候,一間距30厘米左右最好,將它的秧苗一個個的種植進去,然后輕輕的用泥土將邊上填平就行了,一般一畝地差不多能在4200株的樣子。
3、種植管理。
種植之后,茨菇是最肥料的需求是很大的,在施肥的時候,一般以農(nóng)家肥或者是綠肥為主,在種植之后的低三十天的樣子,要施肥一次,然后是一個半月左右,要施肥一次。澆水的話,需要做到及時,不能讓它的秧苗出現(xiàn)干旱的情況,否則就會影響它的成活率。好需要及時的進行除草,以免讓其余的雜草吸收了它的營養(yǎng),讓茨菇的長勢變的不好。
4、病蟲害防治。
茨菇的病蟲害防治一定要做好,特別是在秋季的時候,天氣開始降溫了,這個時候,最容易出現(xiàn)一些病蟲害。常見的病害就是黑粉病,蟲害就是蓮縊管蚜。在發(fā)病的時候,可以選擇專門的藥劑來防治,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抗蚜威2500—3000倍液等。平時還需要加強管理,合理的密植,選擇沒有病害的芽苗等都是很關(guān)鍵的。特別是在每年將茨菇收獲了之后,要將它的一些病害的殘留物清楚干凈,這樣才能杜絕病原。
慈姑生長環(huán)境
茨菇又叫芽菇或慈菇,是一種生育溪邊、水田中或淺水溝種的植物,其球莖可用于食用,富含維生素、無機鹽、蛋白質(zhì)等營養(yǎng)物質(zhì),是人們餐桌上喜愛的食物之一。
育苗秧田宜選擇背風(fēng)、向陽、肥沃的稻田,整田時施足基肥,基肥以農(nóng)家肥或綠肥為主,每畝施1600-2000公斤為宜,帶水耕耙、田平泥化,一般七月初下秧,栽插密度以6×6厘米,栽插深度要求頂芽第三節(jié)位入土2厘米,水深保持3厘米左右。
慈姑圖片大全 種植
慈菇很容易種植,雖然慈菇是生長在水中,但對水量的要求并不嚴(yán)格,即使淺水區(qū)域也可以很好的生長。慈菇對土壤是有要求的,最好是營養(yǎng)豐富的黏土。白露前后是種植慈菇的時節(jié)。在處暑之后,就有農(nóng)民開始種慈菇了,大部分人都會在白露前種完,“慈不過露,過了白露種植,個頭可能就沒有那么大了,這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經(jīng)驗?!?/p>
慈姑如何種植技術(shù)
毛慈菇為多年生藥材,一般3年可采收,4-5年產(chǎn)量較高。一、二年生小球只長葉不開花,可留作種用。三年以上則為成熟老球,大球作為藥用。一年生分生小球鮮重1-1.5克,二年生小球1.5-2.5克,三年生小球6-7.5克。
1、栽培技術(shù)
毛慈菇(冰球子)為附生植物,根系較淺,可大田栽種和盆栽。盆栽可用較淺的盆,口徑為l3、26、40厘米,土壤則用營養(yǎng)土??捎靡娓辉瓷锞拾l(fā)酵劑發(fā)酵的營養(yǎng)土(1瓶可發(fā)酵1000斤有機營養(yǎng)土)。一般在12月至1月間球莖上新芽和根尚未萌發(fā)前移栽較好。栽種后用營養(yǎng)土將球莖固定,立即澆水(需防老鼠偷吃哦)。等新芽、新根萌發(fā)出來后再逐漸增加澆水量。
3月以后新芽萌發(fā)并迅速生長,此時需要澆水補充水分,澆水時可以加入益富源藥材營養(yǎng)液,促進塊莖生長,保持土壤和空氣濕度。生長期半月左右澆一次水較合適。
地植:毛慈菇喜陰濕環(huán)境,可于陰濕林地貼地栽培.用腐殖土(或苔蘚)將假鱗莖固定(澆水、追肥同盆栽)。如果野外栽植,山區(qū)濕度大也可以不澆水。進入秋季(7月上甸后)毛慈菇逐漸停止生長,葉片漸枯黃、干死,三周后根系全部死掉,停止?jié)菜?/p>
完全休眠后將球莖從土中取出,將根系(已死)在離球莖約6毫米左右處剪掉,大球作為藥用,小球作種球。
2、經(jīng)濟性狀
毛慈菇(獨蒜蘭)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三年以上成熟,人工栽培三年以上球莖鮮重可達6-7.5克.平均重6.5克。1畝栽6萬株,產(chǎn)量可達390公斤,畝收入6千以上。山區(qū)農(nóng)戶可利用閑散陰濕林地栽種,不與農(nóng)業(yè)爭地,也是增加收入的一種途徑。
山慈姑怎么種植
白芨種植前景 白芨,近期大多產(chǎn)區(qū)正在產(chǎn)新中,野生資源隨連年采挖,新貨產(chǎn)量極少,且個頭不如往年。
多商看好后期行情,銷售心理強,目前應(yīng)市新貨量少,偶有零星貨源走動,今年采購鮮貨做種球的商家較多,野生資源匱乏,后期行情仍向好?! ?/p>1、資源量少 白芨屬于野生資源,隨逐年采挖,貨源漸漸減少,近幾年貴州、云南等地也有發(fā)展家種,不過目前尚未有產(chǎn)出,對市場影響有限,所以白芨行情持續(xù)走堅。貴州黔南前幾年可以產(chǎn)70-80噸貨源,今年只有不到10噸干貨;云南大理的一個縣今年只有7-8噸鮮貨?! ?/p>
2、需求受限 白芨是云南白藥系列產(chǎn)品的配方之一,也是“快胃片”、“ 白芨顆粒、沖劑、膠囊”的主要原料。近年來隨著價格不斷升高,白芨偽品開始充斥市場,如羊角參、山慈姑、水白芨、扁白芨等。
3、采挖難 由于白芨均生長在山谷、懸崖地段,由于野生苗難找,不少農(nóng)戶用繩索拉著到危險懸崖段采挖,采挖難度系數(shù)極高?! 【C上所述,隨白芨資源量遞減,市場關(guān)注度提高,近期各大市場藥商均在產(chǎn)地訂貨,需求較旺,不少商家期待高價行情,售貨不積極,預(yù)計后期行情仍有上升趨勢。 現(xiàn)有紫花大白芨、石斛,組培瓶苗、馴化苗出售,價格實惠,量大從優(yōu),品質(zhì)保證。免費提供種植技術(shù)。
慈姑產(chǎn)量及生長周期
采收
毛慈菇(冰球子)一般栽種3年可采收,4-5年采則產(chǎn)量較高。林下種植采收比大田耕種采收要困難些,因為草根和石塊較多,在挖取時要盡量避免損傷球莖;當(dāng)然也要仔細采收,從畦低端開始自下而上逐行采挖,別遺漏了哦
慈姑種植密度
種植茨菇的時候盡量選擇比較肥的土地,也可以自己打好基肥。插秧的時候最好選擇比較炎熱的季節(jié),并且保持一定的密度。茨菇的生長過程中,要施加三次左右的肥料,最后采收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能傷到球莖。
慈菇幾月份種
栽培技術(shù) 有很強的適應(yīng)性,在陸地上各種水面的淺水區(qū)均能生長,但要求光照充足,氣候溫和、較背風(fēng)的環(huán)境下生長,要求土壤肥沃,但土層不太深的粘土上生長。
風(fēng)、雨易造成葉莖析斷,球莖生長受阻?! ⊥寥栏? 慈菇喜富有機質(zhì)的粘壤上,土層約20厘米,耕地時畝施堆肥或人糞尿1000公斤,并配合草木灰100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為基肥,翻耕耙平,灌淺水后即可種植。春栽株行距按40×40厘米,畝栽4000株,秋夏栽植株距35厘米左右,栽植時將種球一個個插入泥中,使頂芽向上,深度以使頂芽剛剛穩(wěn)入上中為宜,過深發(fā)育不良,這淺易受風(fēng)吹搖動,隨即培泥填平,保持水深3厘米,緩苗后10天,追肥一次,以促進幼苗生長。立秋之后,天氣轉(zhuǎn)涼,植株新葉仍能旺盛生長,匍匐莖和球莖開始抽生和膨大,吸肥量最大,追施一次重肥,每畝人糞尿2000-2500公斤,草木灰100公斤,鉀肥有促進糖類合成和轉(zhuǎn)化,增強抗病抗倒能力,促進淀粉的積累,對球莖膨大有良好效果。在長江以南,如利用席草和茭白田的行間套種慈菇,在間作物收獲后,要追施人糞尿1000-2000公斤硫酸銨20-25公斤,以利慈菇生長?! 〔シN育苗 慈菇以球莖繁殖。各地都行育苗移栽。按利用球莖部位不同分為兩種,一種是以球莖頂穿;另一種是整個球莖行育苗?! ¢L江流域各省為了提早種植,在清明前后,取出留種球莖的頂芽,用窩席圈好,或放入籮筐內(nèi),上覆濕稻草,干時灑水,晴天置于陽光下取暖,保持溫度在15℃以上,經(jīng)10-15天出芽后,即可播芽育苗。每畝用頂芽10公斤,可供15畝大田栽插之用。 苗床選擇肥沃水田,整地時施廄肥河泥5000公斤,人糞250-500公斤為基肥。帶水耕耙1-2次,按1-1.3米寬做畦,每畦留33厘米小通道,畦上搭架約1米,上覆塑料薄膜防寒保溫。插芽時按密度為6.6-8.5厘米見方。入土深度達頂芽第一節(jié)。插后隨即放水,萌芽生長期間保持3厘米淺水層。有利提高土溫,促進幼苗生長。如遇晚霜,夜間灌深水保苗,第二天放淺水,經(jīng)7-10天后開始發(fā)根,苗夜26-30厘米,具3-4片葉時定植?! ∪A南地區(qū)氣候溫暖,生長期長,于2月收獲球莖后,隨即播種育苗,在15℃溫度下,球莖頂芽萌發(fā),40-50天后,具有3-4片真葉時,將育成的新株移植于苗床內(nèi),擴大繁殖。利用匍匐莖在20℃以上較高溫度條件下,頂芽向上生長鉆出土面抽出葉片,而基部發(fā)根形成分株,當(dāng)分株具4-5片葉時又可移植。這樣從立秋至秋分,可分期分批取苗,定植大田?! ∵x種育苗 慈菇為多年生栽培種水生蔬菜,適應(yīng)在肥沃的水田生長,抗病力強。一般在2月初育苗,8月初至9月中旬種植,收獲期在翌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畝產(chǎn)在1.5~2噸左右。大石慈菇呈卵形,白色或淺黃色,有光澤,外形美觀,個頭較大,耐貯運,淀粉含量高,有獨特風(fēng)味?,F(xiàn)將其種植技術(shù)介紹如下: 慈菇收獲期集中在每年春節(jié)前10天左右,而留好菇種是當(dāng)年種植好慈菇的關(guān)鍵。選擇形狀好、大小適中、無畸形、無病蟲害、筆芽粗壯的慈菇作菇種,畝用種量4~5公斤。育苗地選在近水口邊或排水良好水田的一角,四周筑田基,按株行距2~3厘米插下,菇芽向上,保持有10厘米的水面。每畝需育種地約12平方米。 假植 4月初(“清明”前后)將菇苗移至附近假植,株距50厘米、行距70厘米,四周筑好田基,保持田面有水。移植后15天噴一次10%興棉寶1000倍加40%樂果600倍防蟲,每畝施復(fù)合肥10公斤。假植期間進行人工除草并摘2次老葉。在7月下旬(“大暑”前后)將葉片30厘米以上部分包括葉柄全部割去,以便控制大苗生長,促進分蘗苗生長,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在種植前噴一次20%滅掃利1000倍或12%益掃利1000倍加50%多菌靈800倍,預(yù)防病蟲為害。慈姑繁殖方式
1、種植毛慈菇時,需要為其提供疏松且富含豐富腐殖質(zhì)的土壤。2、將完整無病害的毛慈菇種球放入到多菌靈藥劑中進行消毒。3、把毛慈菇種球埋入到土壤里,并覆蓋一層塑料薄膜。4、在毛慈菇苗期,需要為其追施速效氮肥。
毛慈菇怎么種植
1、土壤條件
毛慈菇種植技術(shù)
毛慈菇適宜生長在腐殖質(zhì)含量豐富的土壤中,種植毛慈菇時,需要先翻耕一遍土壤,將土壤中的雜草和石頭清理掉,再往土壤中施加腐熟的廄肥和餅肥,使其更為肥沃,然后向土壤噴灑高錳酸鉀進行消毒,促進毛慈菇健康生長。
2、消毒處理
種植毛慈菇時,需要選擇無病害、完整無破損的球莖作為種莖,再將毛慈菇的種莖放入多菌靈藥劑中浸泡10-15分鐘,消滅表面的病菌和細菌,降低毛慈菇的染病幾率,而且要將毛慈菇放置在太陽下晾曬1-2天,打破植株的休眠期。
3、種植方法
種植毛慈菇時,需要先往土壤中挖一個坑,再將毛慈菇的球莖埋入到坑里,然后對其澆灌一次水分,使土壤保持濕潤,并且要覆蓋一層地膜,為毛慈菇保溫保濕,等待1-2周左右,毛慈菇就會生根發(fā)芽了。
4、施肥管理
毛慈菇是喜肥植物,它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充足的養(yǎng)分,養(yǎng)殖毛慈菇時,需要在植株幼苗期間,為其追施速效氮肥,促進毛慈菇旺盛生長,而在毛慈菇的鱗莖膨大期時,需要為其追施磷肥和鉀肥,使植株的產(chǎn)量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