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有茶葉是在四川對嗎(四川是茶葉發(fā)源地嗎)
四川是茶葉發(fā)源地嗎
如果你只是在成都市區(qū)游玩的話,建議你到茶葉經(jīng)銷店購買,成都的茶葉有蒲江縣的“蒲江雀舌”綠茶,這是地區(qū)品牌,具體的著名品牌茶葉有綠昌茗、嘉竹、蜀濤、了翁等;邛崍的綠茶,品牌有花秋;都江堰的綠茶,品牌有青城貢品堂。這些茶一般在全成都市的茶葉營銷店都能買到,你可以在春熙路附近的紅旗總店逛逛看,紅旗總店是市中心專門銷售特產(chǎn)的大百貨店。成都的綠茶,各種品牌價位相當,分中高低三檔,你給家人帶的話,建議你買簡包裝的,分二兩、四兩、半斤、八兩、一斤幾種規(guī)格,但是一般說來一斤的總體價位在200-500元之間。那種幾千元一斤的茶,沒必要買。
個人認為蒲江的茶葉,形、色、味都很不錯,這種雀舌茶,取茶樹的毛尖,每棵茶樹只取頭兩匹葉子,制出來后,形狀像鳥的舌頭。用玻璃杯開水沖泡后,茶豎立在杯中,茶湯清幽,味香。你試試吧。
四川是茶葉之鄉(xiāng)嗎
四川蒙頂山茶葉最多!
四川茶葉產(chǎn)區(qū)介紹
目前四川的名茶沒有太明確的共識,比較有名的品牌包括蒙頂山茶、峨眉竹葉青、青城雪芽、川紅工夫、文君綠茶等。
(1)蒙頂山茶:因產(chǎn)于四川名山縣蒙山之頂,故名“蒙頂山茶”,其中品質(zhì)最佳者為甘露、黃芽。唐朝開始,至清朝,上千年間,蒙頂茶歲歲為貢茶,在中國茶葉史上為罕見。
(2)峨眉竹葉青:屬于綠茶類,產(chǎn)于四川省峨眉山,主產(chǎn)區(qū)為海拔800-1200米的清音閣、白龍澗、萬年寺、黑水寺一帶。峨眉山產(chǎn)茶始于唐代,竹葉青為60年代創(chuàng)制之新茶,由陳毅命名,此后開始批量生產(chǎn)。
(3)青城雪芽:產(chǎn)于四川青城山。青城茶見于陸羽《茶經(jīng)》,宋代即設(shè)茶場,并形成傳統(tǒng)工藝。青城雪芽為50年代創(chuàng)制之新茶。
(4)文君綠茶:產(chǎn)于四川邛崍縣,1979年創(chuàng)制。因邛崍曾有卓文君與司馬相如之佳話,故以茶名為紀念。文君綠茶為四川省優(yōu)質(zhì)名茶。
(5)川紅工夫:產(chǎn)于四川宜賓等地,誕生于50年代,為工夫紅茶后起之秀。這里茶樹發(fā)芽早,川紅4月即可進入市場,以早、新取勝。川紅之珍品名為“早白尖”。
擴展資料
2017年的首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揭曉了“中國十大茶葉區(qū)域公用品牌”評選結(jié)果,分別為浙江西湖龍井、河南信陽毛尖、湖南安化黑茶、四川蒙頂山茶、安徽六安瓜片、福建安溪鐵觀音、云南普洱茶、安徽黃山毛峰、福建武夷山茶、貴州都勻毛尖。蒙頂山茶作為四川唯一品牌入選名單。
參考資料:茶葉百科:四川五大名茶及產(chǎn)地
四川盛產(chǎn)茶葉的原因
1、所處的緯度較低,在北緯25°~29°40′之間基本上是南北走向,植物的起始點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如果處于高緯度的話像西伯利亞起始點已經(jīng)是亞寒帶針葉林了。西部受西南季風影響多地形雨,溫和濕潤;云嶺一帶濕度減低,背風谷地更為干旱。山地植被以云南松為主,農(nóng)業(yè)區(qū)主要在2,800公尺以下。2,300公尺以下有茶、油桐、核桃、板栗等經(jīng)濟林木。北緯27°40′以北垂直分帶明顯,2,800~3,800公尺分布有高山松林、云南松林,陰坡為云杉林;3,900~4,200公尺為冷杉、紅杉林;4,200公尺以上為高山灌叢、草甸帶;4,800~5,200公尺植被稀疏。農(nóng)作物上限約在3,910公尺左右。北緯30°以北,3,200~4,200公尺為寒溫帶針葉林,以云杉林為主。橫斷山脈為中國重要林區(qū),由于山勢坡度大,采伐不當,易致水土流失。橫斷山脈各處野生植物資源豐富,盛產(chǎn)貝母、冬蟲夏草、大黃、黨參、五味子、天麻等藥材。野生動物資源、水力資源也很豐富。
2.海拔高,落差大,地勢較陡。橫斷山脈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一級階梯交界處。由山底向山頂,由于溫度的差異,植被有所不同。植物、土壤垂直分布明顯,具有熱、溫、寒三帶景色。
3.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影響、山的走勢影響。橫斷山脈成為印度洋的暖濕氣流進入我國的通道,印度洋的暖濕氣流被喜馬拉雅山脈和岡底斯山脈兩條東西向的高大山脈所阻擋,沿南北走向的橫斷山脈進入我國,給青藏高原東南地區(qū)帶來豐沛雨水,進而對這里冰川發(fā)育、植物分布有重大影響。
4、因地勢陡,交通不便,受人類影響小。
茶葉起源于四川
關(guān)于茶葉的起源有很多爭論:說法一,起源于云南、貴州、四川、浙江等省份,誕生于秦漢、三國、唐代等;說法二,起源于達摩;說法三,起源于神農(nóng)氏。
茶葉起源爭論較多
中國是茶葉的原產(chǎn)地,關(guān)于茶葉的起源問題,歷來就有較多的爭論,包括云南、貴州、四川、浙江等省份,都有可能是茶葉的原產(chǎn)地。追溯歷史,有人認為起源于上古,有人認為起源于秦漢、三國、唐代等,說法眾多。
還有一種說法,傳說達摩從印度出使中國,花了九年時間不睡眠來禪定,前三年成功了,但后來達摩沒能堅持住,熟睡了過去,醒來時羞憤交加,便割下了自己的眼皮,眼皮被扔到地上,長出來了茶樹。
而根據(jù)大眾說法,茶葉起源于神農(nóng)氏。之所以唐朝之前沒有關(guān)于茶葉的記載,是因為唐朝陸羽在記錄茶葉的時候,將“荼”字減一畫而寫成“茶”,于是很多人說茶葉起源于唐朝。
茶的發(fā)源地在四川哪里
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稱很多,在“茶”確立之前,有一個“荼”字逐漸演變和形成的時期,認為“荼”就是“茶”的古體字。
根據(jù)史料記載呢,最先出現(xiàn)“荼”字的是《詩經(jīng)》(中國古代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有“荼”字的句子不少,被茶學(xué)界引用過的,大致有:
《詩?邶風?谷風》曰:“誰為荼苦,其甘如薺”。
《詩?大雅?緜》曰:“周原膴膴,堇荼如飴”。 等等……(不詳細舉例了…)
對于《詩經(jīng)》中出現(xiàn)的“荼”字,雖然有人認為指的是茶,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見。
而后成書于秦漢年間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原書已佚)曰:“苦荼,一名荼,一名選,一名冬游。”暫不說“荼”是否指茶,但至少表明:荼有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之分。
但明確表示有茶名意義的是《爾雅》,它是中國最早解釋詞義的一部專著,是我國古代考證詞義和古代名物的重要資料。
《爾雅注》曰:“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煮羹,蜀人名之苦荼。”
《十三經(jīng)注疏》曰:“檟,一名苦荼…今呼早采者為荼,晚取者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p>
又如,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也說:“荼,苦荼也”。等眾多著述,也都有類似記載。
茶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qū),被不同的人相繼發(fā)現(xiàn)和利用的!也由于古代人們對茶的不同認識,加之地域的障礙,語言的差異,以及文字的局限,致使對茶有著多種稱呼。
所以唐陸羽在《茶經(jīng)》中稱:茶,其名一曰茶,二曰檟,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但在唐以前,對茶的稱呼雖然很多,但用得最多最普遍,影響最深的乃是“荼”字。
但一個獨立完整的字,至少由三個部分組成,即“形、音、義”,缺一不可。從“荼”字形演變成“茶”字形,始于漢代。由“荼”字音讀成“茶”字音,始見于《漢書?地理志》,至會昌元年,柳公權(quán)書《玄秘塔碑銘》,入大中九年(855)裴休書《圭峰禪師碑》茶毗字,俱減此一畫,則此字變于中唐以后。
陸羽在中唐時期,在茶有著眾多稱呼的情況下,著述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jīng)》時,規(guī)范了茶的語音與書寫符號,將“荼”字減去一畫,一律改成“茶”字,使“茶”字從一名多物的“荼”字中獨立出來,一直沿用至今。
四川產(chǎn)茶葉的地方
川茶是四川產(chǎn)的茶葉簡稱
四川是茶葉發(fā)源地嗎知乎
苿莉花的品種有3個:單瓣茉莉、雙瓣茉莉和多瓣茉莉,以雙瓣茉莉最為普遍。目前單瓣茉莉花為福州長樂僅有,是花茶中的“尖貨”,形成福州茉莉的“鮮靈濃純”特點;四川有多瓣茉莉花,獨創(chuàng)“濃香、清香、熟香、兼香”四大類型。福州茉莉花茶多為“只聞花香不見花”,茶、花分離;而四川茉莉花茶多是茶葉與茉莉花共存,有茶有花。
四川主要出產(chǎn)的茶葉是什么
金駿眉是紅茶,屬于全發(fā)酵茶,是原產(chǎn)于福建武夷山的頂級紅茶。金駿眉成品干茶黑中帶著金黃,沖泡出的茶湯也為金黃之色,用白瓷杯沖泡還可以看到杯壁有一“金圈”,還帶有花香、果香、蜜香等馥郁悠長的香味。
色澤獨特,黑中帶著金黃,且略帶金色毫毛。沖泡出來的茶湯也呈金黃色,清澈透亮,用白瓷杯沖泡的金駿眉還會在杯壁一圈呈現(xiàn)出金色光圈。細細品聞茶湯,可以從其中嗅到花、果、蜜等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