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傳播到國外(茶葉傳入歐洲)
茶葉傳入歐洲
西漢時期中國與歐洲的海上茶葉貿易開始興起。中國與南洋諸國海路通商,西漢時期就已開始了。此時中國在茶葉生產上有較大的發(fā)展,四川武陽是茶葉初級市場,成都是茶葉中級市場,茶葉從海上輸出南洋諸國有一定的可能性。
茶葉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外傳,最先到達朝鮮、日本,其次是東南亞,最后才傳到歐洲。
茶葉傳入歐洲的歷史
18世紀歐洲茶貴。18世紀,飲茶之風已經吹遍整個歐洲。歐洲殖民者又將飲茶習俗傳入美洲的美國、加拿大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亞等英、法殖民地,當茶葉最初傳到歐洲時,價格昂貴,荷蘭人和英國人都將其視為“貢品”和奢侈品。
后來,隨著輸入量的不斷增加,茶葉的價格才逐漸降下來,茶遂成為民間的日常飲料。此后,英國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茶客。
茶葉傳入歐洲的影響
通過出口貿易方式。
中國茶葉究竟最早是何時傳入英國,其傳播途徑如何,學術界眾說紛紜。目前可以確定的是順治十四年(1657年)出現在英國的茶葉是由荷蘭傳入的。威廉·烏克斯在《茶葉全書》中也有類似的記載。陳椽的《茶業(yè)通史》一書指出:“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荷蘭開始與中國通商。翌年成立東印度公司,專門從事東方貿易。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荷蘭商船自爪哇來澳門運載綠茶,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轉運回歐洲。這是西方人來東方運載茶葉最早的記錄,也是中國茶葉輸入歐洲的開始。”
書中還提到:“順治十四年(1657年),英國一家咖啡店出售由荷蘭輸入的中國茶葉……?!庇纱瞬枞~初入歐州應歸功于荷蘭人,莊國土教授也認為“第一批茶葉輸入歐洲,系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由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商船從中國澳門運到爪哇,再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運抵荷蘭阿姆斯特丹。”還有一些中國學者認同這種觀點。此外,簡·佩蒂格魯的《茶葉社會史》、劉鑒唐、張力主編的《中英關系系年要錄(公元3世紀一1760年)》等書都有類似的論述以及胡赤軍在《近代中國與西方的茶葉貿易》一文中也有類似的描述。
由此得知,荷蘭是最早把中國茶葉帶到歐洲的國家,而后將其轉售西歐其他國家。它在順治十四年(1657年)時第一次將少量的茶葉賣給了英國。
茶葉傳入歐洲后英國人一般何時飲午茶
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不同名族,喝茶的習俗也各不相同。而愛爾蘭喝茶的習慣是在1830年后才慢慢形成的。剛開始,愛爾蘭與其他西方喝茶國家一樣,茶是奢侈品,只有上層的有錢人才喝得起。愛爾蘭的貴族步英國貴族的后塵,也以開茶會(TeaParty)來聯絡感情,從上到下,一傳十,十傳百,漸漸的,喝茶人就多起來了。以后,在各地的雜貨店里,人們用雞蛋和黃油去換茶和方糖。到了1860年左右,愛爾蘭的所有家庭都會有茶壺和幾只茶碗,每天喝茶變成了愛爾蘭的傳統(tǒng)。
愛爾蘭茶原來多是用斯里蘭卡紅茶和阿薩姆茶的拼配,近年來,多用的是肯尼亞紅茶與阿薩姆茶拼配??夏醽?、2月的茶顏色鮮艷,特別是放進奶之后,味道很好。阿薩姆的茶6月的(我們可以叫二茶)是最濃烈的,口感濃強也滑順??夏醽喌牟璨挥棉r藥,它的茶園地勢高,沒有蟲害??喜璋l(fā)展得晚,而且有英國在印度開辟茶園的經驗,是有規(guī)劃的、現代的。在英國茶、斯里蘭卡茶、肯尼亞茶和阿薩姆二茶中,阿薩姆的茶產量少些,斯里蘭卡茶的價格比印度要高些,特別是烏伐和巴都拉,斯茶產于1月、9月、10月的口感比較好。
愛爾蘭的好茶,常被稱為“一壺金茶”。在愛爾蘭,人們習慣喝3次茶,早茶是早點時,下午茶是在3點和5點之間,晚餐時有一道叫“高茶”。“高茶”是“勞動人民”的茶,體力勞動者的晚餐。因為人是坐在高桌子前吃飯的,為了與閑適人的午茶有別,才起了“高茶”這個名字。但也有人說是表現一個時間的不同,午茶是中午以后,而高茶是很晚的“中午”,是到黃昏和夜晚了。這個午茶和高茶的概念在英國和蘇格蘭也是一樣的。如果有人請你去喝午茶,一般是茶配咸的、甜的小糕點,而高茶就是晚餐茶,有熱菜、面包、奶酪配熱茶,你盡管吃飽。
茶在愛爾蘭人生活中很重要,那里有一個守靈的傳統(tǒng)。親人過世,家人和朋友要在家里守靈到第二天的黎明。一夜之間,爐上總是要煮水,泡熱茶不斷。在最困難的時候,愛爾蘭人以茶為伴。
茶葉傳入歐洲的時間
中國絲綢由商隊傳入西方路線是從長安到玉門關、陽關,從玉門關、陽關往西走到了蔥嶺,從蔥嶺往西走經過了中亞、西亞最后到了歐洲。這是是最經典的路上絲綢之路路線,一直往西走,總共經過了三十六國?!〗z綢之路連接了東亞、中亞、印度、地中海、西亞等世界文明的地方,將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傳入西方,對人類的文化進步有很大的意義。
茶葉傳入歐洲后,為什么一開始能在英國風靡?
歐洲人的飲食習慣,在大海航開辟之前,歐洲人是以食肉為主。英國我們都知道他是以紳士的這種生活方式,所以說對于午后飲一些茶來對于消解油膩的食物來說是個不錯生活習慣對茶葉需求量很大。
而且這個時候啊,中國本身呢,也處于一個自天朝上國,這么一個很高傲的地位,中國對于向外國輸出茶葉及瓷器呢,就變成了一種古代君王中的那種朝貢貿易的體系,
所以說基于以上三點,中國此時大量向英國出口茶葉,而英國為了需求,自然會大量進口以紅茶為主的茶葉。
茶葉傳入歐洲后
茶是世界三大無酒精的文明飲料之一,它受到世界各國人民喜愛,飲茶風尚遍及全球。迄今為止,全世界種茶國家高達六十多個,但探本溯源,世界各國最初所接觸的茶名、飲用的茶葉、飲茶方法、引種的茶苗、種植技術、制作工藝以及茶具茶藝等皆源自中國,其途徑或直接或間接。英國能成為馳名世界的愛好飲茶之國,正是在中國的影響下。作為一種神奇的飲料,茶在18世紀成為英中貿易的核心商品,長期處于貿易中的支配地位,為貿易商賺來了高額利潤。紅茶在18世紀得到了大發(fā)展,英國人在這一時期形成了以紅茶為主,下午茶為特色的飲茶習慣。直至今日,紅茶己然成為“國飲”,而這一切主要通過英國東印度公司與中國積極發(fā)展紅茶貿易來實現。
中國不但是茶文化的發(fā)樣地,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種植茶樹與利用茶葉的國家。通過考古遺跡和史書記載可以證明,早在上古時代的母系氏族社會里,我國就發(fā)現和食用茶葉。同時,中國還是世界上最早研究茶的國家,并將其撰寫成書流傳千古。約公元前2世紀的辭書之祖《爾雅》,收集了豐富的古代漢語詞匯,其中就有茶名的“茶”字,這是可以考證的世界上最早關于茶的記錄。唐代陸羽(733年一804年)撰寫了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茶葉的專著《茶經》,對中國和世界的茶學發(fā)展作出了偉大的貢獻,被譽為“茶仙”,尊為“茶圣”,祀為“茶神”。由此可見,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盡管中國茶葉擁有悠久的歷史,但歐洲國家卻直到16世紀中葉才知道中國茶葉,而茶葉為其認識與享用始于訪華的歐洲傳教士。在中國茶葉還沒有進入英國本土的時候,己有少數訪華的英國傳教士認識中國茶,他們大都真正到過中國并在旅居過程中接觸到中國的飲茶文化。東印度公司駐日本平戶(今廣島)的代理人維克漢姆儀.Wichham)對中國茶非常喜愛,他在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6月27日寫給澳門分公司經理伊頓的信中,特意請其想辦法在當地購買最優(yōu)質的茶葉(Chaw)一罐。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信中使用的茶是“chaw”的拼寫,可見當時的英文文獻資料中使用了廣東話“cha”的派生詞。塞繆爾,拍切斯(Samuel Purchas)于天啟五年(1625年)在倫敦出版的《泊切斯巡札記》中提到了茶是中國人和日本人的日常必備品。
中國茶葉究竟最早是何時傳入英國,其傳播途徑如何,學術界眾說紛紜。目前可以確定的是順治十四年(1657年)出現在英國的茶葉是由荷蘭傳入的。威廉·烏克斯在《茶葉全書》中也有類似的記載。陳椽的《茶業(yè)通史》一書指出:“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荷蘭開始與中國通商。翌年成立東印度公司,專門從事東方貿易。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荷蘭商船自爪哇來澳門運載綠茶,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轉運回歐洲。這是西方人來東方運載茶葉最早的記錄,也是中國茶葉輸入歐洲的開始?!?/p>
書中還提到:“順治十四年(1657年),英國一家咖啡店出售由荷蘭輸入的中國茶葉……?!庇纱瞬枞~初入歐州應歸功于荷蘭人,莊國土教授也認為“第一批茶葉輸入歐洲,系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由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商船從中國澳門運到爪哇,再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運抵荷蘭阿姆斯特丹?!边€有一些中國學者認同這種觀點。此外,簡·佩蒂格魯的《茶葉社會史》、劉鑒唐、張力主編的《中英關系系年要錄(公元3世紀一1760年)》等書都有類似的論述以及胡赤軍在《近代中國與西方的茶葉貿易》一文中也有類似的描述。
由此得知,荷蘭是最早把中國茶葉帶到歐洲的國家,而后將其轉售西歐其他國家。它在順治十四年(1657年)時第一次將少量的茶葉賣給了英國。
當時,茶葉剛進入英國本土還不為人所知,于是某些具有商業(yè)頭腦的商人抓住了商機,陸續(xù)將其納入到自己經營的范圍中,這使得茶葉在英國社會逐步傳播開,之后茶葉的影響也逐漸增大。其中,倫敦商人湯瑪士·卡拉威(Thomas Callaway)無疑具有超前的商業(yè)敏感性,他于順治十四年(1657年)率先在自己的咖啡館中出售茶葉。為了提高自己所經營的咖啡館中茶的競爭力,他開始張貼廣告,向民眾介紹茶和茶的功效。
茶葉傳入歐洲的證明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早在唐代以前,中國生產的茶葉便通過陸路及海運的方式遠銷各地。首先到達了日本和韓國,然后傳到印度和中亞地區(qū)。在明清時期,又傳到了阿拉伯增島。在17世紀初期,中國茶葉又遠銷至歐洲各國,很多上層社會的貴族、紳士都養(yǎng)成了喝茶的習慣。中國的共和中國的絲綢及磁器一樣,已經成為了中國在全世界的代名詞。
茶葉傳入歐洲后英國人
中國茶葉是17世紀開始傳入英國的。1650年荷蘭商船將中國紅茶首次引進歐洲后,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直接從福建廈門進口茶葉。在世界茶葉貿易的全盛時期,中國往英國的輸出品中六成是紅茶。
紅茶傳進歐洲時,因是遙遠東方的珍品,“喝茶”便成了上流社會的專屬享受,當時只有貴族階層享受得起茶葉。直到18世紀中葉,茶才真正走進尋常百姓的生活,成為英國最流行的飲料,取代了酒在餐飲中的地位。
茶葉傳入歐洲后英國人養(yǎng)成了
下午茶,起源于中國,但是卻被英國人“喝成”了他們獨有的文化。
從飲茶文化來講,我國是茶的鼻祖,是最早接觸茶的,所以理所應當的“下午茶”必須是我們這邊出去的。雖然隨著歷史的不斷發(fā)展,我國的飲茶文化也開始流向世界各國。在1661年的時候,葡萄牙的公主凱瑟琳和英國的查理二世王子聯姻,由于這位公主大人非常喜歡喝茶,于是把飲茶習慣一同“嫁到”了英國去,英國人才開始接觸到茶。
17世紀,英國的上流社會個個都是土豪,早餐都吃得非常豐盛,但是苦逼得是他們的晚餐要等到晚上8點。想想在中國的家庭中,一般都是下午5、6點就吃晚飯的,可想而知這段時間還是要墊墊肚子的。繼而,為了補充能量,英國人就開始習慣在下午3、4點左右吃點點心,喝點茶。期間有一位白富美的女伯爵安娜瑪麗亞非常懂得享受,或者說是有錢任性,每天準點都會差遣女仆為她精心準備一壺紅茶和點心,在享受這種過程的時候,這個安娜瑪麗還邀請了各種閨蜜好友。很快,這種輕松、悠閑的下午茶便開始在上流社會中流行開來。
紅茶剛傳入歐洲那會,被外國人視為“東方珍品”,沒身份、沒地位的人那是喝不起的,也只能望而怯步。直到18世紀中期后,紅茶在倫敦街頭的咖啡屋、紅茶庭院開始流行,這時候茶才真正意味著走入英國的平民生活。因此,英式下午茶也正式被英國人既定成一種文化,一直延續(xù)著,直至現在。由于各國的餐飲文化的融合,下午茶文化每一天都在發(fā)生變化。
下午茶,起源于中國,但是卻被英國人“喝成”了他們獨有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