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與氣象因子(茶葉與氣候環(huán)境的關系)
茶葉與氣候環(huán)境的關系
茶葉是一種商品性很強的飲料。香氣高醇、味美爽口、外形美觀、色澤光潤是優(yōu)質茶必備的條件。茶葉的色、香、味、形,除與品種、土壤、肥料、管理和采制水平有關外,在很大程度上受著氣候或小氣候條件的影響和制約。
在緯度較低的南方茶區(qū),高溫多雨、日照強烈,利于碳水化合物和多酚類物質的合成,茶葉中水浸出物、多酚類、兒茶素含量多,酶的活性強。這樣的鮮葉制成紅茶,湯色及葉底紅艷絢麗,香高味濃;若制成綠茶,則色澤深暗,湯色及葉底均較黃,香低味苦,品質遠不如紅茶。在緯度較高的北方茶區(qū),氣溫較低,水濕較宜,鮮葉中葉綠素、蛋白質含量高,多酚類物質較少,酶活性弱。制作綠茶,湯色、葉底綠亮,香高味爽;但不宜用以制成紅茶,否則味淡、色暗、香氣差。
高山云霧彌漫,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日照時間短,光照較弱且漫射光為輻射的主要成分,晝夜溫差大,最宜茶樹生長。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茶樹葉片肥厚,葉質柔軟,持嫩性好,內含蛋白質、氨基酸及芳香油等物質較多。制成干茶,色澤特別光潤,耐沖泡,湯色明亮,香味醇厚。但做成紅茶香氣不如綠茶。一般平地茶園,多直射光線,氣溫較高而濕度較低,茶樹葉片易老化,持嫩性差,葉質硬,纖維素含量多,制成干茶一般色枯而不活,品質較差。
茶樹生長的季節(jié)不同,氣候條件各異,茶葉品質也有明顯差別。春季溫度逐漸上升,氣候溫暖,日照適度,水濕條件好,鮮葉肉厚,葉質柔軟,芽毫肥壯,新梢上下葉形大小相近;蛋白質、氨基酸、果膠質含量高,多酚類少,并含有乙烯醛、戊烯醇等清香物質,且鮮葉可塑性高,粘合力大,利于做形。故春茶一般香氣誘人,滋味醇厚、鮮爽,尤以早期春茶更佳。做成紅茶,烏亮油潤,葉底紅勻;做成綠茶,色澤綠潤,葉底綠勻,湯色綠亮。
用春茶做成條形茶,條索緊結,有鋒苗,老嫩均勻,身骨重實,嫩梗略扁,梗端卷曲,葉脈平滑而不突起。所以,大多數(shù)名茶都是用春茶制成。夏茶生長季節(jié)溫度高,光照強,茶樹生長快,纖維素含量高,易老化;葉肉薄而葉質粗硬,葉脈突出芽頭小,新梢上下吐形大小與葉質老嫩差別明顯。內含較多的多酚類、花青素和兒茶素,蛋白質、氨基酸、果膠質含量少,可塑性差,粘合力低,做形困難。一般夏茶香氣較差,用以制作紅茶,湯色尚紅亮,滋味尚濃厚;但做成綠茶則香淡味苦,色澤青綠帶暗。在外形上,干茶條索松緊不一,樸片較多,身骨輕飄,梗基圓形,木質化,形狀差。秋季天高氣爽,日照較強,雨水較少,茶樹蒸騰作用強,往往導致體內水分失調,對夾葉增多,正常芽少,葉薄質硬,鮮葉易老化。制成干茶形似夏茶,紅茶湯色尚可,綠茶則青綠不勻,湯色淺暗。若秋季雨水調勻,秋茶的品質介于春、夏茶之間。
我國是茶葉的故鄉(xiāng),是世界上產茶、制茶、飲茶最早的國家,大量的名優(yōu)茶在國際市場享有很高的聲譽。東自臺灣,西至云南,南自海南寶島,北到山東蓬萊,廣大的溫帶和亞熱帶地區(qū),均有茶樹栽培,氣候豐富多樣。根據(jù)茶樹生長對氣候條件的要求,采取科學栽培管理措施,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優(yōu)越的氣候資源,改善茶區(qū)的氣候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小氣候條件,建立高產優(yōu)質茶園,是茶葉生產上的一個重要課題。
茶葉品質與制茶環(huán)境關系較大其中天晴北風吹
1、紅茶與綠茶的外形: 紅茶與綠茶茶葉的外形包括色澤在內,為決定紅茶與綠茶茶葉品質的重要因素。評審紅茶與綠茶外形,即檢驗茶葉外形松緊、整碎、粗細、輕重、均勻程度及片、梗含量與色澤。
2、紅茶與綠茶嫩度: 紅茶與綠茶茶葉的老嫩與茶葉品質有密切關系。凡茶身緊結重實,完整飽滿、芽頭多、有苗鋒的,均表示茶葉嫩、品質好;反之,枯散、碎斷輕飄、粗大者為老茶制成,品質次。
3、紅茶與綠茶凈度: 即紅茶與綠茶內含有梗、片末、樸及其它雜質的程度。
4、紅茶與綠茶勻度: 是指紅茶與綠茶茶葉是否整齊一致,長短粗細相差甚少者為佳。
5、紅茶與綠茶色澤: 凡色澤調和、光滑明亮,油潤鮮艷的紅茶與綠茶,通常稱為原料細嫩,或做工精良的產品,品質優(yōu),反之則次。
6、紅茶與綠茶香氣: 紅茶與綠茶茶葉經開水沖泡3-5分鐘后,傾出茶汁于評審碗內,嗅其香氣是否正常。以花香,果香、蜜糖香等令人喜愛的香氣為佳。而煙、餿、霉,老火等氣味,往往是由于制造處理不良或包裝貯藏不良所致。
7、紅茶與綠茶滋味: 北方通常稱“茶口”凡茶湯醇厚、鮮濃者表示水浸出物含量多而且成份好。茶湯苦澀,粗老表示水浸出物成份不好。茶湯軟弱、淡薄表示水浸出物含量不足。
8、紅茶與綠茶湯色: 評審湯色主要的區(qū)別品質的新鮮程度和鮮葉的老嫩程度。最理想的水色是綠茶要清碧濃鮮,紅茶要求紅艷而明亮。低級或變質的茶葉,則水色混濁而晦暗。
9、紅茶與綠茶葉底: 評審葉底主要是看它色澤及老嫩程度。芽尖及組織細密而柔軟的葉片愈多,表示茶葉嫩度愈高。葉質粗糙而硬薄則表示茶葉粗老及生長情況不良。色澤明亮而調和且質地一致,表示制茶技術處理良好。
茶葉與氣候環(huán)境的關系論文
茶葉種植地理環(huán)境以丘陵為主,排水條件要好。降水充沛,年溫差小、日夜溫差大,無霜期長,光照條件好,這樣的氣候條件適宜各種類型的茶樹生長,尤其適合大葉種茶樹生長。
冬末至夏初日照比較多,夏秋雨多霧大(云南茶區(qū)),日照較少利于茶樹越冬和養(yǎng)分積累,利于夏秋茶的品質。磚紅壤、磚紅壤性紅壤、山地紅壤或山地黃壤、棕色森林土,這些土壤發(fā)育程度較深,結構良好,適合茶樹生長。
綜上所述我國的自然環(huán)境特別適合茶葉的生長。
茶葉與氣候環(huán)境的關系是什么
普洱茶樹喜歡溫暖、潮濕、蔭蔽的生長環(huán)境,需要適當?shù)臏囟取⑺?、光照和土壤條件。所以,普洱茶良好的生長條件主要體現(xiàn)在土壤、氣候、光照三個方面。
1.生長土壤
普洱茶產區(qū)的土壤多是由花崗巖、紫色巖和砂石等巖石經長期風化發(fā)育而成的紅壤、黃壤、磚紅壤,其PH值為4~6,屬于微酸性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排水性、透氣性好,土層深厚,十分適合茶樹生長。
2.環(huán)境氣候
普洱茶茶產區(qū)的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17攝氏度-22攝氏度,年溫差小,曰溫差大,年降雨量為1200-1800毫米,雨季分明,溫暖濕潤,加上地處山地、丘陵區(qū),平均海拔為1200-2000米,早晚有霧籠罩,相對濕度維持在85克左右,無霜期。優(yōu)越的氣候條件為大葉種茶樹的生長貢獻良多。
3.光照強度
普洱茶產區(qū)處于低緯度地區(qū),海拔較高,地表接受太陽的輻射量較多,光照條件良好,有利于茶葉中茶多酣類物質的形成。早晚的云霧對于茶葉的生長更是增益不少。
茶葉與氣候環(huán)境的關系是
茶樹為多年生木本常綠植物,其壽命長達百年以上,一次種植后可長年生產。在茶園規(guī)劃與設計時,需重視防護林的建設。
目前在中國種植的茶樹普遍較矮,因而更加接近地面,在保持水分、調節(jié)局部小氣候方面起到了獨特的作用。尤其是灌木型茶樹往往能夠和底層植物相互作用,使森林中的枯枝落葉及腐殖質能夠充分發(fā)酵,融入土壤當中,并成為固化土壤的有效成分,提高了土壤的含水能力。
茶樹屬于多年生植物,一旦穩(wěn)定種植,往往能夠存活幾十年或上百年,因而對茶樹所在地的土壤有持續(xù)性的影響,在此過程中,就能夠不斷增加有利于茶樹生長的營養(yǎng)物質,國家茶葉產業(yè)技術體系崗位專同時土壤中大群體的微生物明顯增加,和自然狀態(tài)下的土壤相比,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能夠產生大量的有機質,從而不斷增加土壤的營養(yǎng)物質。對于死去的動植物遺體,微生物也能夠及時加以分解,轉化成為土壤所需的有益物質。
茶的生長氣候條件影響主要成因
(一)氣候條件
(1)氣溫 當晝夜平均氣溫穩(wěn)定在10度以上茶芽開始萌動逐漸伸展.生長季節(jié),比較適氣溫20—27度.生長適宜的年有效積溫在4000度以上.如果當平均氣溫高于35度持續(xù)數(shù)日,枝梢呈枯萎狀.
(2)光照 光照對于茶樹的影響,茶樹有耐蔭的特性,喜弱光照射和漫射光.從葉綠素的吸收光譜分析,而漫射光主要是波長較短的藍紫光.所以茶樹在漫射光條件下生長好是有依據(jù)的.
(3)雨量和濕度 茶樹適宜的降雨量在年平均1000—2000mm,生長季節(jié)的月降雨量在100mm以上,相對濕度一般以80—90%為佳.土壤相對含水量以70—80%為宜.這樣的雨量和濕度比較適宜茶樹生長.
(二) 土壤條件紅壤、黃壤、沙壤土、棕色森林土,均適宜茶樹生長,土壤結構要求保水性,通水性良好.上層深深1米以內沒有硬盤層,土壤要求呈酸性反應,PH值4.5—6.5(4.5—5.5比較適宜),茶樹是嫌鈣植物,石灰質含量0.2%以下,地下水位在地表1米以下.酸性土壤之所以特別宜于種茶,首先是酸性土壤為茶樹提供了自身生長的適宜條件,茶樹根部汁液含有多種養(yǎng)酸,
茶葉生長的環(huán)境條件
茶葉是現(xiàn)在每家每戶的必備飲品,是招待客人的必須品,并且中國的茶道文化歷史悠久。尤其是喜歡喝茶的人們,圍著茶桌談經論道。茶水是很好的調理身體疾病的飲品,可以清楚腸道的垃圾,在養(yǎng)生的方面,有著很好的效果,現(xiàn)在就來學習茶葉的種植技術。
一、茶樹種植
1.茶園選擇
若是荒山、荒坡,只要成片地生長有鐵芒箕、映山紅、油茶、松樹、楊梅等植物的一般呈酸性,可以種茶;
茶樹是深根作物,其根系發(fā)達,根系的垂直深度可達1米以上,其中吸收根主要分布在0-50厘米土層;因此深厚的土層是創(chuàng)造茶樹根深葉茂的先決條件。一般要求茶園土壤土層深度至少在60㎝以上,并且底土無硬盤層。
一般選擇海拔高度1200米以下,最高不能超過1600米。坡度最好選在25℃以下的坡地及丘陵地區(qū),高山陡坡也不要超過30℃。
2.移栽定植規(guī)格
(1)定植規(guī)格:雙行雙株,大行距150cm,小行距0.33cm,窩距35cm,即150㎝×33㎝×35㎝。每畝植苗4000株左右 。
(2)移栽要領: 移栽時,茶苗根部先打新鮮黃泥漿,放入茶苗并讓根系鋪開,回填深層土壤覆蓋,用腳踩緊土壤。
分層填土踩緊2至3次,蓋土深度一定要達到13~17厘米,確保栽深栽緊。移栽后進行第一次定型修剪,中小葉品種留5~7片葉,大葉品種留3~5片葉,保證修剪后茶苗露土部分最高超過15厘米。注意四不栽“地不平不栽,土不碎不栽,土不潮濕不栽,病弱苗不栽,晴天烈日不栽”。
二、幼苗期管理
(1)抗旱、防凍保苗:茶苗移栽后,要保持茶園土壤濕潤。一周內無雨,要及時澆水抗旱保苗。此外,培土壅根、茶園灌水等對預防凍害,也有很好效果。
(2)茶園行間鋪草覆蓋:防止水土流失、 抑制雜草生長、穩(wěn)定土壤的水熱變化、增加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
(3)補苗: 新建茶園,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缺窩斷行現(xiàn)象,必須抓緊時間在建園1-2年內將缺苗補齊,否則難以補上。最好采用同齡茶苗補,補植后要澆透水。
(4)勤除雜草: 茶苗移栽后要及時除草,用手拔除茶苗附近雜草。
三、定型修剪
第一次定型修剪:
當移栽茶苗高達30cm以上,莖粗3mm以上時,在離地面15-20cm處留1-2個較強分枝,剪去頂端新梢。
第二次定型修剪:
在上次修剪后一年進行。用整枝剪在第一次定型修剪的剪口上提高15-20cm,剪后茶樹高度為30-40cm。修剪時注意剪去內側芽,保留外側芽,以促使茶樹向外分枝伸展。
第三次定型修剪
在第二次定型修剪一年后進行,若茶苗生長勢旺盛也可提前。用籬剪在第二次剪口上提高10-15cm,即離地面40-55cm處水平剪除上部枝梢,促進骨干枝正常生長。
四、投產茶樹修剪
(1)輕修剪
輕修剪目的:刺激茶芽萌發(fā),解除頂芽對側芽的抑制,使樹冠整齊、平整,調節(jié)生產枝數(shù)量和粗壯度,便于采摘、管理。
修剪時間:秋茶停采后的11月上旬-11中旬進行
修剪方法:茶季結束后剪去3-5cm樹冠,修剪宜輕不宜重,否則會推遲春茶開采期,造成春茶減產。
(2)深修剪
每隔4-5年一次,剪去樹冠10-15cm枝葉,留高80-90cm,可在春末夏初成或年底(3月、11月)
修剪的枝葉有機質含量很高,養(yǎng)分含量豐富,是茶園很好的有機肥源;每年修剪的枝葉應設法歸還土壤,可直接作肥料深翻入土壤,也可直接鋪于土壤表面。
(3)重修剪:對象是未老先衰的茶樹和一些樹冠雖然衰老,但骨干枝及有效分枝仍有較強的生育能力、樹冠上有一定綠葉層的茶樹 。
常用的深度是剪去樹高的1/2或略多一些,留下離地面高度30~45cm的主要骨干枝 。
(4)臺刈:茶樹必須是樹勢十分衰老,采用重修剪方法已不能恢復樹勢,即使增強肥培管理產量仍然不高,茶樹內部都是粗老枝干,枯枝率高,起骨架作用的莖稈上地衣苔蘚多,芽葉稀少,枝干灰褐色,不臺刈不足以改變樹勢的茶樹。一般采取離地面5~10cm處剪去全部地上部分枝干。
臺刈要求切口平滑、傾斜、不撕裂莖稈,必須選用鋒利的彎刀斜劈或手鋸鋸割,也可選用圓盤式割灌機切割。盡量避免樹樁被撕裂,以防止切口感染病蟲,而且破裂部分會有較多雨水滯留,影響潛伏芽的萌發(fā)。
五、施肥
追肥:
1.定植當年9月,畝施茶葉專用肥5kg。
2.第二年畝施茶葉專用肥15kg,即3月、6月、9月分3次施。
3.第三年畝施茶葉專用肥25kg,即3月、6月、9月分3次施。
4.第四年畝施茶葉專用肥30kg,即3月、6月、9月分3次施。
5.投產后,每年每畝施不少于40kg茶葉專用肥。
追肥施肥要結合中耕除草進行,開溝離樹體20公分,溝深不低于5-10cm,施后蓋土。
基肥:每年11月中旬結合冬季深耕把雜草、枯枝、表土等雜物與有機肥1000kg,同時配施茶葉專用肥,開溝深施,溝深寬不低于25cm,施后蓋嚴。
六、采摘
幼齡樹:當三次定型剪后,樹高70cm以上時,新梢長
一芽五、六葉以上時,實行采高養(yǎng)低、采中養(yǎng)邊,摘去頂端一芽一二葉,留3-4葉,著重養(yǎng)蓬。
成齡樹:采高留低,采主枝留側枝,采中間留兩邊,以采為主,采養(yǎng)結合。
氣溫對茶葉的影響
會的
裝有茶葉的保溫杯應置于陰涼處,不要放在陽光直設、有異味、潮濕、有熱源的地方,這樣可減緩茶葉陳化、劣變的速度。
低溫貯存法將茶葉貯存的環(huán)境保持在5度C以下,也就是使用冷藏庫或冷凍庫保存茶葉。冷藏溫度以維持0~5度C比較經濟有效;如必須與其它食物共冷藏(凍),則茶葉應妥善包裝,基本密封以免吸附異味。
茶葉適合什么氣候類型
1.紅茶甘溫,可養(yǎng)人體陽氣。紅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補益身體,養(yǎng)蓄陽氣,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糖,生熱暖腹,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還可助消化,去油膩。飲用紅茶可以使骨骼強壯,建議每天服用一杯紅茶,如在紅茶中加上檸檬,強壯骨骼效果更強。
2.生姜紅糖茶
材料:生姜10克,紅糖15克。
做法:
1.生姜洗凈切薄片,入鍋,加水,大火煮開。
2.加入紅糖,攪拌均勻,再用小火煮10分鐘。
3.最后倒入碗中,溫后,代茶飲用。
功效:驅風寒、活血暖身,適合陽虛怕冷的人群或者宮寒怕冷的女性。
3.玫瑰花茶
材料:干玫瑰花8朵。
做法:
1.將干玫瑰花放入茶杯,倒入沸水沖泡。
2.加蓋悶5-10分鐘即可飲用。
4.西洋參茶
材料:西洋參片10克,生姜兩片。
做法:
1.西洋參片和生姜片,均放入鍋內,加入兩杯水。
2.煎1小時,溫后飲用。
功效:補氣滋陰,常喝可以有效改善怕冷癥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