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茶茶葉地方標準(烏龍茶評茶標準)
烏龍茶評茶標準
烏龍茶濕評以香氣、滋味為主,結合湯色、葉底。沖泡前,先用開水將杯盞燙熱。稱取樣茶5克,放入容量110毫升的審評杯內(nèi),然后沖泡。沖泡時,由于有泡沫泛起,沖滿后應用杯蓋將泡沫刮去,杯蓋用開水洗凈再蓋上。
第一次沖泡2分鐘即可嗅香氣,第二次沖泡3分鐘后嗅香氣,第三次以上則5分鐘后嗅香氣。每次嗅香時間最好控制在5秒鐘內(nèi)。每次嗅香后再倒出茶湯,看湯色、嘗滋味。
一般高級茶沖泡4次,中級茶沖泡3次,低級茶沖泡2次,以耐泡有余香者為好。
烏龍茶審評的標準流程
烏龍茶在審評香氣時,主要是嗅杯蓋的香氣,第一泡嗅香氣高低,有無異氣;第二泡嗅香氣的類型,分析大類或品種的香,注意香氣的特點,粗幼、長短、鮮爽程度以及有無異氣;第三泡嗅香氣的持久程度。
閩南烏龍茶產(chǎn)區(qū),品種多,每個品種都有特殊的香氣、滋味。而同一個品種在高山、平地,因氣候和土質(zhì)不同,香味的特點也不一樣。因此,只有熟悉本地區(qū)品種分布和各品種香味特點,對地域香才能進一步了解。如黃旦長在羅巖、城關、長坑、劍斗不同地方,其毛茶色澤、香味的風格都有差異。鐵觀音長在虎邱石皮坑和祥華的風格就不大一樣。
茶葉是飲料,滋味的優(yōu)劣體現(xiàn)茶葉經(jīng)濟價值的高低。烏龍茶有濃淡、醇苦、爽澀之分,不同的滋味一方面是與鮮葉中有味物質(zhì)的含量和比例有關,另一方面與茶葉初制中葉內(nèi)物質(zhì)的變化是否適當有關。其中做青是形成烏龍茶香氣和滋味的關鍵工藝。
烏龍茶滋味,以醇厚、醇濃、甜醇、清醇、醇和、清淡、苦澀、青濁、紅濁等來形容。高級茶要求醇厚、甜醇、耐泡。
鐵觀音有獨特風格。鐵觀音獨特的品種味俗稱“音韻”,通常用“顯、明”來表達。高級鐵觀音要求音韻顯,入口微覺苦后回甘鮮爽。
烏龍茶香氣和滋味,不可能全用術語來說明茶葉品質(zhì)的好壞,因此往往以“微、略、稍、較、欠、尚”等副詞來表達程度的不同。
烏龍茶湯色要求金黃明亮清澈,忌渾濁。
烏龍茶葉底則要求柔軟明亮。把茶葉倒在盛水的葉底盤中,根據(jù)茶葉老嫩、均勻程度、葉質(zhì)瘦肥情況、色澤亮暗、紅邊深度、葉態(tài)形狀、葉張展開程度可以分析手制上許多原因,也可以看出品種純度、收購和進廠驗收等級分類情況,這是一項不可缺少的審評因素。
烏龍茶審評標準
茶葉品質(zhì)的最初審評 (1)
茶葉審評時一般可從茶葉的形狀、色澤、香氣、滋味、湯色等方面來鑒別。無論是太極茶道流派,還是別的什么機構、團體和企業(yè),這個過程是一致的。正常的茶葉應該具有該類茶正常的商品外形及固有的色、香、味,不得混有異種植物葉,不含非茶類物質(zhì),無異味、無異臭、無霉變。條形茶的外形稱作條索。以緊細、圓直、勾齊、重實的為好;以粗松、彎曲、短碎、松散的為差。
鑒別茶葉的嫩度主要看芽頭多少、葉質(zhì)老嫩及條索的光潤度。此外,還要看峰苗(用嫩葉制成的細而有尖峰的條索)的多少;一般以芽頭多、峰苗多、葉質(zhì)細嫩為好;葉質(zhì)老、身骨輕為次。
紅茶的光澤有烏潤、褐潤和灰枯的不同;綠茶的色澤分為嫩綠、翠綠、青綠、青黃等;光澤分光潤和干枯的不同。紅茶以烏潤者為好;綠茶以嫩綠、光潤者為好。凈度以無梗、末和其他夾雜物的為好。
拿一撮茶葉放在手掌中,用嘴哈氣,使茶葉受微熱而發(fā)出香味,仔細嗅聞,用嗅覺來審評香氣是否純正和持久??煞磸投嘈釒状?,以辨別香氣的濃淡、強弱和持久度
此外,還可以嗅嗅茶葉的香氣是否正常,是否有煙味、焦味、霉味、餿味或其他不正常的氣味?;ú柽€要看花香是否鮮濃持久。
取一小撮茶葉(3~5克),放入150毫升左右的茶杯中,用開水沖泡,并蓋上杯蓋。5分鐘后,打開杯蓋,先嗅杯中香氣,再看湯色、品嘗滋味,最后看茶葉的葉底。
1、湯色茶葉內(nèi)含物被開水沖泡出的汁液所呈現(xiàn)的色澤稱為湯色。湯色有深淺、亮暗、清濁之分。一般以湯色明亮、純凈透明、無混雜為好;以湯色灰暗、渾濁者為差。紅茶以紅艷明亮者為優(yōu),綠茶以嫩綠色者為上品。
2、滋味茶葉經(jīng)沸水沖泡后,大部分可溶性有效成分都進入茶湯,形成一定的滋味。滋味在茶湯溫度降至50℃左右時為最好。品嘗時,口含少量茶湯,用舌頭細細品味;從而辨別出滋味的濃淡、強弱以及鮮爽、醇厚或苦澀等。另將少許干茶葉置于口中慢慢嚼,細品其滋味。
3、葉底觀察杯中經(jīng)沖泡后的茶葉的嫩度、色澤和勻度。還可用手指按壓,以判斷它的軟硬、薄厚和老嫩程度。優(yōu)質(zhì)茶葉的葉片鮮嫩,加工充分,水中浸出物多;因此茶湯色澤艷麗、澄清透明,無混雜;并且具有本品種茶葉的正常香氣,香氣清爽、醇厚、濃郁、持久、新鮮純正,沒有其他異味。紅茶湯以紅艷明亮、醇厚甘甜、喉間回味長、葉底鮮明為優(yōu)。綠茶湯應碧綠清澈。烏龍茶湯應為鮮亮橙黃色,先感覺稍澀,而后轉(zhuǎn)甘,鮮爽醇厚,并具有翠綠而明亮的細嫩鮮葉,在葉底被面有白色毫毛?;ú铚珣獮槊髁撩埸S色,滋味清爽甘甜,鮮花香氣明顯,葉底綠色均勻,稍帶黃色且明亮。
劣質(zhì)茶葉的茶湯亮度差,色淡,略有渾濁。陳茶或霉變茶的茶湯無光澤,色暗淡,渾濁。香氣淡薄,持續(xù)時間短,無新茶的新鮮氣味,有的具有煙焦、發(fā)餿、霉變等異常氣味。劣質(zhì)紅茶味淡、苦澀,無回味或回味短;葉底粗老,色澤發(fā)暗。劣質(zhì)綠茶味淡、苦澀或略有焦味;葉底粗老、灰黃、破碎;若綠茶調(diào)青不及時或不徹底,還會出現(xiàn)紅葉或紅梗。劣質(zhì)花茶味淡,回味短,葉底色澤暗褐,雜而不勻。
烏龍茶地方標準
1 農(nóng)產(chǎn)品基本信息描述 茶葉 GB/T 38208-2019
2 茶葉分類 GB/T 30766-2014
3 茶葉化學分類方法 GB/T 35825-2018
4 茶葉生產(chǎn)技術規(guī)范 GB/Z 26576-2011
5 茶葉感官審評方法 GB/T 23776-2018
6 茶葉感官審評術語 GB/T 14487-2017
7 茶葉感官審評室基本條件 GB/T 18797-2012
8 烏龍茶 第9部分:白芽奇蘭 GB/T 30357.9-2020
9 臺式烏龍茶 GB/T 39563-2020
10 臺式烏龍茶加工技術規(guī)范 GB/T 39562-2020
11 烏龍茶加工技術規(guī)范 GB/T 35863-2018
12 烏龍茶 第7部分:佛手 GB/T 30357.7-2017
13 烏龍茶 第6部分:單叢 GB/T 30357.6-2017
14 烏龍茶 第3部分:黃金桂 GB/T 30357.3-2015
15 烏龍茶 第4部分:水仙 GB/T 30357.4-2015
烏龍茶評茶標準是多少
一、備器
1、評茶臺分干評臺和濕評臺(目前公司是二合一)
2、審評杯碗杯呈倒鐘形,高52mm,上口內(nèi)徑80mm,底徑45mm,容量100ml,帶蓋。碗高50mm,上口內(nèi)徑90mm,容量110ml.。
3、評茶盤用木板或膠合板制成正方形的盤。審評干茶用。評茶盤均應編上順序號。
4、分樣盤用木板或膠合板制成正方形的盤。分樣盤均應編上順序號。
5、葉底盤白色搪瓷盤(用于評定葉底用)(現(xiàn)用審評碗代替)
6、其他評茶用具
(1)克稱
(2)網(wǎng)匙
(3)計時器
(4)茶桶
(5)茶匙
(6)燒水壺
(7)品茗杯
7、審評用水
(1)用水選擇
A、理化指標及衛(wèi)生指標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GB5149《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的規(guī)定。水的PH值在5.5-6.5之間為好。
B、水質(zhì)應無色、透明、無沉淀,不得含有雜質(zhì)。
C、評茶以深井水、自然界中的礦泉水及山區(qū)流動的溪水較好。
D、一般自來水可采用凈水器過濾,去除鐵銹等雜質(zhì),提高水質(zhì)的純凈度。
(2)水的溫度
泡茶用水以100℃水溫的開水,水沸滾后宜立即沖泡。如用久煮或用熱水瓶中開過的水繼續(xù)回爐煮開再沖泡,會影響茶湯滋味的新鮮度。若用未沸滾的水沖泡茶葉,則茶葉中水浸出物不能最大限度地泡出,會影響香氣、滋味的準確評定。
二、操作流程(烏龍茶審評操作分干看外形和濕評內(nèi)質(zhì)兩個部分)開湯
烏龍茶評分標準
烏龍的典故:從語言的角度說,烏龍來歷大約是這樣的:英語“own goal”(自進本方球門的球)與粵語的“烏龍”一詞發(fā)音發(fā)音相近,而粵語“烏龍”有“搞錯、烏里巴涂”等意思,大約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記者便在報道中以“烏龍”來翻譯“own goal”。在漢語中對這個詞的解釋是糊涂、冒失的意思。
后來在比賽中指的是足球或者其他球類比賽中,一方將球送入己方得分區(qū)域而導致對方得分,而使得分者為守方球員、而不是通常為攻方球員的情況
烏龍茶評茶標準最新
烏龍茶,亦稱青茶、半發(fā)酵茶及全發(fā)酵茶,品種較多,是中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中國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由宋代貢茶龍團、鳳餅演變而來,創(chuàng)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間)前后。那么,烏龍茶有哪些主要產(chǎn)品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烏龍茶包括的主要產(chǎn)品。
烏龍茶品種較多,主要包括有安溪鐵觀音、武夷巖茶、大紅袍、鳳凰水仙、紅水烏龍等。
1、安溪鐵觀音
安溪鐵觀音,產(chǎn)自福建安溪縣,是烏龍茶的極品。安溪鐵觀音具有三大顯著特征:湯濃、韻明和微香,獨具“觀音韻”,酸中有甘,甘中帶香。
2、武夷巖茶
武夷巖茶產(chǎn)于福建閩北“秀甲東南”的武夷山一帶,是具有巖韻品質(zhì)特征的烏龍茶。武夷巖茶既有綠茶之的清香,又有紅茶的甘醇,巖骨花香明顯。
3、大紅袍
大紅袍,產(chǎn)于福建武夷山,最突出的品質(zhì)特征是香氣馥郁、清高而持久,“巖韻”明顯。大紅袍非常耐泡,沖泡七、八次仍有香味。
4、鳳凰水仙
鳳凰水仙,是產(chǎn)于廣東潮安鳳凰鄉(xiāng)的條形烏龍茶。鳳凰水仙成茶香氣特高,具有獨特的天然花香,耐沖泡,滋味濃郁甘醇。
烏龍茶的選購標準是什么
烏龍茶的適宜茶具
1、選擇白瓷
烏龍茶有各種不同的種類,所以在茶具選擇上各有不同,大紅袍或者清香型的烏龍茶可以選擇用白瓷泡。現(xiàn)在社會上很多茶具都是玻璃鋼化和塑料的,用這些泡茶并不能感受到烏龍茶的香氣,功效也不能完全發(fā)揮出來。白瓷一般可以用作待客時的杯具,要選擇內(nèi)壁薄、通白的,能夠很好地體現(xiàn)出烏龍茶的色澤,又方便清洗。
2、紫砂壺泡
濃香型的烏龍茶可以選擇用紫砂壺這種茶具,可以融合烏龍茶的香氣。鐵觀音中的濃香型茶葉可以用紫砂壺泡。紫砂壺在剛買回來的時候可以先放在鍋里加上一把粗茶葉煮一段時間去掉茶壺表面的蠟質(zhì)和其他雜質(zhì),這樣手感會比較舒服。紫砂壺種類多樣,而沖泡烏龍茶最好的茶壺是朱泥紫砂壺。
3、蓋碗泡茶
烏龍茶可以用蓋碗來泡茶,不過蓋碗泡茶易燙到手,如果用蓋碗不熟練的話需要練習幾次才能泡好茶。蓋碗包括蓋、碗和托盤,三者缺一不可。濃香型的烏龍茶可以選擇蓋碗來沖泡,蓋碗能夠很好地留住烏龍茶的香氣,泡茶的時候要用100度的熱水來沖泡。
烏龍茶怎么沖泡
1、選具
要想領略黑烏龍茶的香韻,建議選用宜興紫砂壺或小蓋碗來沖泡;茶杯宜使用精巧的白瓷小杯或聞香杯。
2、潔具
沖泡黑烏龍茶前,需要先用開水淋壺燙杯,以此來提高茶具的溫度,有助于更好的析出黑烏龍茶的營養(yǎng)物質(zhì)。
3、投茶
投茶時可根據(jù)人數(shù)量來決定,通常情況下,投茶量僅需2-3克。當然,也可以根據(jù)個人口味的濃淡來酌量增減,但茶侃君建議大家盡量少喝濃茶。
4、沖泡
沖泡黑烏龍茶,水溫特別講究,需要用100℃的沸水來沖泡。沸水溫度過低,難以泡出烏龍茶的茶香味;若溫度過高,泡出的茶湯不夠鮮爽,甚至略點苦澀。此外,沖泡烏龍茶,還需根據(jù)室溫、客人口感及選用的壺具來掌握好出湯的時間。
5、品飲
黑烏龍茶,最好一邊沖泡一邊品飲。不宜浸泡過長的時間,否則會導致茶湯滋味散失且苦澀;若沖泡時間不夠,滋味則會淺淡無味。
沖泡黑烏龍茶,第一泡大約浸泡15秒鐘即可,品飲后再根據(jù)茶湯的濃淡,來確定出湯的最佳時間。一般情況下,第四泡開始,每次沖泡均比前一泡延時10秒左右。
烏龍茶的沖泡技巧
1、沖泡器皿要講究
既然要領略烏龍茶的真香和妙韻,就要有考究而配套的茶具。最好選用宜興紫砂壺或小蓋碗(叁才杯)。杯具,應選擇極精巧的白瓷小杯或由聞香杯和品茗杯組成的對杯。壺,應選年代久遠的壺。人多喝茶,選擇較大的“得慧壺”。
2、器溫和水溫都要高
泡茶前先把燒開的水倒進壺內(nèi)燙一會兒,再把杯子燙熱,提高器皿的溫度,才使泡出的烏龍茶的內(nèi)質(zhì)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3、泡茶的水沸騰在95℃——100℃
唐代被尊為茶圣的陸羽謂水有叁沸:“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緣邊如涌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流浪,為叁沸?!睗L開的水,有老、嫩之分。一沸之水太嫩,勁不足,泡出的茶香味不足。
4、烏龍茶應“旋沖旋啜”
頭一泡茶悶茶時間由2O秒到2分鐘不等。以后每一泡要順延10—30秒鐘。好的烏龍茶“七泡有余香,九泡不失茶真味”。優(yōu)質(zhì)的烏龍茶,一壺可沖泡12次。
烏龍茶的審評標準茶水比例
青茶,雖有烏龍茶的稱謂,但烏龍茶還是無法包容青茶的內(nèi)涵的?!扒唷痹诠艥h語里,多指不同程度的綠色,但外延又極其廣泛,有時指綠色,如龍泉青瓷,青出于藍;有時指黑色,如青絲翠眉;有時指藍色,如青花瓷、青衣、青青子衿。
青茶,是指茶在半發(fā)酵后,呈現(xiàn)的不同程度的綠色甚或黑色。烏龍茶的“烏”,是個象形字,是指烏鴉這種鳥類,“烏”由此便引申出了“黑”的含義。因此烏龍茶多指外觀烏黑或墨綠的半發(fā)酵茶。與白葉荼種相對的烏葉,是指葉片深綠、墨綠,乃至黑綠的茶種。烏龍茶和青茶二者并用,與武夷茶早于安溪茶的起源有關,“烏龍”也包含有色澤烏黑油亮、條索扭曲似龍的外觀特征。當然,烏龍茶的叫法,也與青心烏龍茶種的存在有關,如臺鷹烏龍茶。關于烏龍茶,還有很多傳說,傳說多為商人的演繹,不可采信。
烏龍茶究竟起源于安溪還是武夷山?很多茶書認為,烏龍茶發(fā)源于安溪,可惜,找不到確切的史料作為依據(jù)。以至于人們在講述這段歷史之時,往往是一筆帶過或講個傳說敷衍。個人認為,烏龍茶的制作工藝,最初應該起源于武夷山,然后影響了安溪的制茶技術,最后傳到了臺灣
搖青、攤晾、半發(fā)酵,三分紅七分綠,是烏龍茶的典型特征。我們能看到的較早史料,是清代王草堂的《茶說》,文中寫道:
“武夷茶采后,以竹筐勻鋪,架于風日中,名曰曬青。俟其青色牛欄坑里肉桂香。
青,或發(fā)生了氧化所致。陸廷燦在《續(xù)茶經(jīng)》引《隨見錄》云:“凡茶見日則味奪,唯武夷荼喜日曬。武夷造荼,其巖荼的僧家所制者,最為得法?!?/p>
這又從另一側面印證了武夷荼是第一個采用日光萎凋的烏龍茶,僧家在仿制松蘿不成功后,便改弦易張,順水推舟,做出了三分紅、七分綠的烏龍茶。
烏龍茶評茶標準是什么
三次
濕評內(nèi)質(zhì) 濕評以香氣、滋味為主,結合湯色、葉底。沖泡前,先用開水將杯盞燙熱。稱取樣茶5克,放入容量110毫升的審評杯內(nèi),然后沖泡。沖泡時,由于有泡沫泛起,沖滿后應用杯蓋將泡沫刮去,杯蓋用開水洗凈再蓋上。第一次沖泡2分鐘即可嗅香氣,第二次沖泡3分鐘后嗅香氣,第三次以上則5分鐘后嗅香氣。每次嗅香時間最好控制在5秒鐘內(nèi)。每次嗅香后再倒出茶湯,看湯色、嘗滋味。一般高級茶沖泡4次,中級茶沖泡3次,低級茶沖泡2次,以耐泡有余香者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