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文化,安化黑茶的歷史是如何發(fā)展的?
1、安化黑茶起源于唐朝,而盛行于宋明清時期,民國后因為戰(zhàn)亂而逐漸衰退,慢慢淡出內陸居民的視線黑茶文化。
2、安化是我國唯一一個先有茶后立縣的地方,自古“黑茶”是安化的代名詞。有記載的安化黑茶歷史最早可追朔到公元816年,唐代楊燁《膳夫經(jīng)手錄》中所述的“渠江薄片,益陽團茶”就是安化黑茶。宋代以后,安化每年向朝廷進獻貢茶。明萬歷年間,安化黑茶稱“蘭芽鍋”,用火培之,統(tǒng)呼黑茶,并定為官茶,用之與西域換馬,充當茶馬易市的主題??梢?,安化黑茶的歷史距今有一千一百多年了。
3、安化在明代前期(15世紀)參照四川烏茶的制造方法,加以改進,制成黑茶。烏茶是蒸青(水煮)茶,黑茶是殺青(鍋炒)茶,相比之下,黑茶除掉了青葉氣,滋味醇和,更受西北各少數(shù)民族的歡迎。當時,西藏喇嘛常至京師禮佛朝貢,邀請賞賜。回藏時,明朝廷賞給許多禮物,其中茶葉是大宗,指定有四川官倉撥給,但喇嘛們去繞道到湖廣收賣私茶。湖廣黑茶最適合他們的口味,而當時的黑茶主產于安化一帶。
4、安化黑茶于十五世紀后期,通常經(jīng)由湖北邊銷北方和西北。由于安化茶滋味濃厚醇和,且量多價廉,西北那些領取官茶引票的茶商,都越境至湖南采購私販。從明至清,茶葉都屬于朝廷的“計劃供應商品”,當時雖然四川茶、漢中茶在明代是朝廷的“定點生產商品”,但利厚暢銷的安化黑茶很快讓漢中茶和川茶市場冷落,產銷蕭條。從此安化黑茶因此成為官茶。
5、道光元年(1820年)左右,安化邊疆劉江劉姓茶人在晉商“三和公”指導下,采用花格蔑簍,全人工踩制工藝,在百兩茶的基礎上,增加總量,制成了現(xiàn)時的千兩茶,如今這個擁有70余道工序的安化千兩茶制作技藝于2008年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6、安化黑茶是20世紀50年代絕產的傳統(tǒng)工藝商品,主要由于海外市場的征購,這一原產地在安化山區(qū)的奇珍才得以在21世紀之初璧現(xiàn),并風靡廣東及東南亞市場,從而被權威的臺灣茶書譽為“茶文化的經(jīng)典,茶葉歷史的濃縮,茶中的極品”。茶飲 傳統(tǒng)文化 黑茶歷史 傳統(tǒng)文化
(1)黑茶文化:
據(jù)歷史文獻記載,安化黑毛茶的加工技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生在明代中期(十五世紀)以前,當時安化、桃源一帶茶農改變四川“烏茶”加工中將綠毛茶潮水,長時間堆積“做色”后蒸壓成塊的做法,改用鍋炒殺青,趁熱踹揉漚堆(渥堆發(fā)酵),七星灶松柴明火干燥等技術加工黑毛茶,這種初制過程中進行“渥堆發(fā)酵”生產黑毛茶的工藝,成為此后黑茶加工的經(jīng)典工藝與核心技術,奠定了現(xiàn)代黑茶加工的技術基礎。史料記載,明朝嘉靖3年(1524年)以前,安化的茶農發(fā)明了黑毛茶的初制加工技術。明朝萬歷23年(1595年)被定為“官茶”后,以“陜引”和“甘引”的形式運銷西北。清朝順治元年(1644年)前后,來安化采購“甘引”的茶行開始將安化黑毛茶運至陜西涇陽,委托當?shù)夭璺患庸こ伞败虼u”茶。
1958年以前,茯磚茶的生產主要集中于涇陽。安化茯磚的研制,開始于1950年中國茶葉公司安化磚茶廠試制茯磚茶。當時,中茶安化磚茶廠從涇陽雇請技工三名,并取涇陽水來安化開始試制,同時由武漢大學生物系趙教授來廠指導,進行近一個月的研究,主要對水熱處理,加茶汁、干濕調劑火溫等諸工藝的控制,于1953年獲得成功,從此,”茯磚“移地筑制的歷史得以改學。1958年,黑茶磚機制工藝壓制茯磚又獲成功,自此結束了幾百年手工筑制茯磚的歷史。1958年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茶葉局考慮到在涇陽制茶,存在著二次運輸,成本偏高等原因,取消了咸陽涇陽茯磚廠,將茯磚加工的任務全部交由湖南省承擔.
清朝道光元年(1820年)以前,陜西商人在安化創(chuàng)制了圓柱形的“百兩茶”。清朝同治年間,晉商“三和公茶行”在“百兩茶”的基礎上,增加原料,改進壓制技術,創(chuàng)制了“花卷茶”。花卷茶每只凈重老稱1000兩(36.25公斤),故稱為“千兩茶”。
湘尖茶開始生產于清朝乾隆時期,當時“西幫”茶商在采購“陜引”時,指導安化當?shù)夭柁r采摘細嫩芽葉,精細加工,經(jīng)篩分后制成不同檔次的簍裝高級安化黑茶產品,其中有芽尖、白毛尖、天尖、貢尖、生尖等,其中天尖、貢尖、生尖生產延續(xù)至今。
1939年5月,安化試制黑磚茶獲得成功。黑磚茶作為安化黑茶的主要品種之一,已經(jīng)持續(xù)生產近80年。1958年以后,白沙溪茶廠為了減輕千兩茶加工的勞動強度,開發(fā)了機械化生產的磚面四周壓有花紋的“花磚茶”。
自明清至民國期間,安化一直都是西北市場所暢銷的黑茶產品的主要供應地。目前,安化黑茶已經(jīng)銷售到全國各地及港、澳、臺地區(qū),并出口到俄羅斯、蒙古國、日本、韓國等國家。
(聲明:本文為作者蘇州老楊個人感受,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原創(chuàng)文章,禁止非授權轉載。) 老楊才疏學淺,自知見識淺薄,惟愿與各位茶友共尋茶的真味。如有錯漏,歡迎各位茶友雅正,老楊不勝感激。 作者微信crlysc,歡迎大家在微信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