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進出口渠道(茶葉進出口渠道分析)
茶葉進出口渠道分析
2020年普洱茶出口量增長
2020年1-12月,中國茶葉出口量總計為34.88萬噸,比2019年全年減少1.77萬噸,同比減少4.86%。分茶類來看,2020年全年,除普洱茶外,其余茶類的出口量均有不同幅度減少。
1、2020年中國茶葉月度出口量普遍下降
據中國海關數(shù)據,2020年12月,中國茶葉出口量為2.46萬噸,同比減少24.88%,出口額為1.59億美元,同比減少17.11%,12月出口均價為6.47美元/千克,比2019年同期上漲10.34%。
2、7年內茶葉出口量首次下降
2020年1-12月,中國茶葉出口量總計為34.88萬噸,比2019年全年減少1.77萬噸,同比減少4.86%;這是自2014年以來,中國茶葉出口量首次出現(xiàn)下降。
2020年1-12月,中國茶葉出口額累計為20.38億美元,比2019年增加0.18億美元,同比微增0.89%;2013年以來持續(xù)保持增長態(tài)勢,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27%,受出口量下降影響,2020年增速出現(xiàn)明顯放緩。
2020年1-12月,中國茶葉出口均價為5.84美元/千克,同比上漲0.33美元/千克,漲幅5.99%。2013年以來,茶葉出口均價持續(xù)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23%,接連突破4美元/千克、5美元/千克大關,照現(xiàn)有復合增速,2021年有望突破6美元/千克。
3、除普洱茶外,其余茶類的出口量均有不同幅度減少
分茶類來看,2020年全年,除普洱茶外,其余茶類的出口量均有不同幅度減少。綠茶出口量為29.34萬噸,占總出口量比重為84.1%,減少1054噸,降幅3.5%;紅茶出口量為2.88萬噸,占總出口量比重為8.3%,減少6392噸,降幅18.2%;烏龍茶出口量為1.69萬噸,占總出口量比重為4.9%,減少1200噸,降幅6.6%;花茶出口量為6130噸,占總出口量比重為1.8%,減少359噸,降幅5.5%;普洱茶出口量為3545噸,占總出口量比重為1.0%,增加759噸,增幅27.2%。
茶葉進出口貿易
2019年1-12月,2019年云南省省茶產業(yè)綜合產值達936億元,其中茶葉出口7958.57噸,比上年增加85.57噸,增長12%,占全國出口總量的2.4%。出口金額20.2億美元,比上年增加6671萬美元,增長101.5%,占全國出口總量的3.3%。出口均價為8.38美元/公斤,均價增幅達80%,增額3.73美元/公斤。
茶葉進出口渠道分析報告
到當?shù)厣虣z局進行備案,向國內大型外貿公司申領進出口許可證。
中方茶葉出口企業(yè)如果是生產加工型企業(yè),長期從事進出口貿易,并有獨立的進出口權,可以到當?shù)厣虣z局進行備案,直接向國內大型外貿公司申領進出口許可證(注:國家對茶葉出口仍實行計劃配額和出口許可證管理,同時需出口合同),
同時可以依客戶要求申請FORM—A(普惠制產地證)。FORM—A可以在當?shù)厣虣z局辦理。凡有茶葉出口經營權的部委直屬公司,其茶葉出口許可證由外經貿部配額許可證事務局核發(fā)。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茶葉出口企業(yè)的茶葉出口許可證由外經貿部各特派員辦事處核發(fā)。
歐盟日前宣布,從2011年10月1日起,將對我國出口茶葉采取新的進境口岸檢驗措施,要求所有從中國進口的茶葉必須通過歐盟指定口岸進入;所有貨物必須有常規(guī)入境文件才被允許進入指定口岸;
將對10%的貨物進行農藥檢測,如果該批貨物被抽中,則要實施100%抽樣檢測(每一個麻袋)。此次歐盟抽樣檢測的農殘項目指標也有所提高,噻嗪酮、吡蟲啉、三唑磷等主要農藥殘留限量標準都更加嚴格。
茶葉出口情況
中國的茶葉和瓷器歷來是國家換外匯的出口產品,所以一至在出口。
茶葉進出口渠道分析方法
茶葉出口申請流程:
一、商業(yè)洽談
出口雙方經洽談有出口意向,中方茶葉出口企業(yè)首先向客戶郵寄貨物茶葉小樣,由客戶進行全面的檢測,當檢測合格后,可以進一步簽訂正式合同。
二、準備貨物
因國際市場對特種茶的品種需求各不相同,但單一品種需求量會較大,所以中方茶葉出口應提前準備好貨物,并且保證貨物的品質穩(wěn)定一致。為了保障貨物的質量,可以申請國內權威技術檢測單位做檢測,以確保茶葉產品符合出口標準。目前,有檢測權力的單位有:福建、浙江、湖南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局、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等多家單位。
三、申請許可證
中方茶葉出口企業(yè)如果是生產加工型企業(yè),長期從事進出口貿易,并有獨立的進出口權,可以到當?shù)厣虣z局進行備案,直接向國內大型外貿公司申領進出口許可證(注:國家對茶葉出口仍實行計劃配額和出口許可證管理,同時需出口合同),同時可以依客戶要求申請FORM—A(普惠制產地證)。FORM—A可以在當?shù)厣虣z局辦理。
注:凡有茶葉出口經營權的部委直屬公司,其茶葉出口許可證由外經貿部配額許可證事務局核發(fā)。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茶葉出口企業(yè)的茶葉出口許可證由外經貿部各特派員辦事處核發(fā)。
四、報檢
中方茶葉出口企業(yè)應該完成報檢工作。企業(yè)依客戶要求提供材料(包括國內權威技術檢測單位的檢測報告),申請中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局完成各項檢測。如果茶葉出口企業(yè)在當?shù)厣虣z局有備案,可以直接申請當?shù)厣虣z局進行商檢,商檢放行即可出口。
五、報關
同時中方茶葉出口企業(yè)應該完成報關工作。報關需要茶商向有關部門提供進出口許可證、報關委托書、核銷單、報關單、發(fā)票、箱單等。
六、定艙
當完成上述申報和檢測工作后,中方茶葉出口企業(yè)就可以向貨運公司發(fā)出海運或空運定艙委托定艙。
七、提單確認
由合同雙方確認提單各細節(jié),以確保提單無任何遺漏。
八、貨物投保
如果貨值比較高,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向保險公司投保險。
九、貨物出運
針對客戶需要,采用海運或空運,茶商向貨運公司發(fā)出貨物。
十、裝船電通知
在貨物出運后,通知客戶貨物已經出運。同時,將提貨單郵寄給客戶。
十一、交單結算
一般采用銀行交單,買賣雙方完成收匯(銀行水單)、付貨款(認證)、付運費等過程。同時,涉及到外匯交易的可以向進行外匯申報。
十二、收尾工作
中方茶葉出口企業(yè)收回報關單、核銷單,并進行外匯核銷,最后出口退稅。
以下分2種情況解說茶葉出口程序:散裝出口和小包裝出口(即所謂定型產品)
跨境茶葉出口渠道
論茶葉中國是種茶制茶喝茶品茶的祖宗 ,這不是單純的愛國之類的,因為我還是了解過茶葉的歷史加工這些歷史的。
從古代開始,最早茶葉只有中國人喝茶的,西北東北游牧民族,日本朝鮮喝茶是中央王朝皇帝作為貢品的回饋 賞賜品給他們的,然后通過這種這種傳播茶葉使用消費到了西域到了中東歐洲。在古代封建王朝是家天下,最好的物品都是皇家官員文人富豪使用,邊境的少數(shù)民族使用的相對等級比較低的邊銷茶。所以這種兩種加工工藝,消費方式就這樣保留了下來,還形成了最好茶葉中國自己消費,低檔茶葉外銷,并在長時間的飲用過程中喝茶習慣的口味也習慣了,中國人消費以高等級的芽茶綠茶為主,西方國外以紅茶黑茶消費為主。
國外的茶種種植加工以紅茶為主,主要是鴉片戰(zhàn)爭以后在印度斯里蘭卡肯尼亞等一些地方種植,這些產地的幾個品牌如大吉嶺紅茶,錫蘭紅茶等。這里面還有一個插曲,英國茶葉大盜福瓊在中國盜購茶種的時候 第一次去的是安徽的黃山地區(qū),想學習的是松蘿茶,結果是技術沒有學會,茶種盜運出去沒有成活,第二次才去的武夷地區(qū),帶走的茶種和加工種植茶葉的茶農,為此也使得綠茶加工技術成為東方的特色,這個過程其實是說明了一件事情,在當時名聲最大的是綠茶,而且老外也沒有學會,到今天仍舊如此。
另外說說茶葉中的質量問題,在中國喝茶是講究原汁原味,沒有任何添加的茶葉是最安全最高等級的,而國外的茶葉說實話是不放心的,因為在國外添加食用香精是合法的,還記得發(fā)生在北京的德國名茶嗎?德國不產茶,就收購中國的茶葉,加香精以后再銷售給中國,一大批慕洋的有錢高檔人士,認為德國的質量嚴謹是杠杠的。同樣的事情在臺灣茶,甚至立頓都發(fā)生過,只是那些慕洋人士對國外境外的這些包裝精美宣傳到位的品牌可以裝逼而已,為了裝逼而裝逼又不是沒有人在做,前幾天看到國家衛(wèi)健委發(fā)布對喝茶的指導意見了嗎?長期喝普洱黑茶茶磚大葉子茶老梗茶陳茶的人,容易飲茶性地氟病,而且對血管腸胃也有損害,這能阻擋喝普洱裝逼的人嗎?
茶葉出口貿易
茶葉出口最重要的是需要辦理“出口許可證”。
1、出口許可證是由國家對外經貿行政管理部門代表國家統(tǒng)一簽發(fā)的、批準某項商品出口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證明文件,也是海關查驗放行出口貨物和銀行辦理結匯的依據。
2、根據國家規(guī)定,凡是國家宣布實行出口許可證管理的商品,不管任何單位或個人,也不分任何貿易方式(對外加工裝配方式,按有關規(guī)定辦理),出口前均須申領出口許可證;非外貿經營單位或個人運往國外的貨物,不論該商品是否實行出口許可證管理,價值在人民幣1000元以上的,一律須申領出口許可證。
3、目前,我國執(zhí)行審批并簽發(fā)出口許可證的機關為:國家外經貿部及其派駐在主要口岸的特派員辦事處;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以及經國務院批準的計劃單列市的對外經貿行政管理部門,實行按商品、按地區(qū)分級發(fā)證辦法。
茶葉進貨渠道分析
送禮首選包裝漂亮上檔次,其次茶葉口感要過得去。送禮的話普洱比較上檔次,可以配木盒,可以定制
茶葉出口市場分析
全球茶葉產銷量齊升,中國茶葉市場供應增加較快,綠茶、烏龍茶占主要地位
茶/茶飲品被譽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茶葉行業(yè)的上游為茶葉種植,上游行業(yè)的發(fā)展直接影響到茶葉產品原材料的供應數(shù)量與品質;下游是終端消費者與茶葉深加工行業(yè)。
近年來,全球茶葉市場需求持續(xù)增長,其中,亞太地區(qū)的綠茶消費增長強勁,而北美、西歐的紅茶市場也已發(fā)展成熟。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2017年的茶葉消費量約為544萬噸,2015-2017年間年均復合增長率達4.3%,預計2018年消費量為567萬噸,到2020年全球茶葉消費量將超600萬噸。
同時,全球茶葉產量穩(wěn)步增長,數(shù)據顯示,2017年產量共557萬噸,2015-2017年間年均復合增長率達3.5%。預計2018年全球茶葉產量為576萬噸,到2020年產量將超600萬噸。
在國內市場,由于茶園面積穩(wěn)中增長,湖北、貴州、陜西、江西等省在2017年種植面積分別增加23.6萬畝、21.5萬畝、19.3萬畝、15萬畝,茶葉產量在2017年達到258萬噸。消費量方面,2017年中國茶葉消費量約為193萬噸,消費量穩(wěn)步增長。2013-2017年,國內茶葉產量、消費量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7.6%、6.0%,預計2018年中國茶葉產量、消費量將分別在277.6、204.5萬噸左右。
目前,茶葉市場中綠茶、烏龍茶占據主要份額,2017年二者比重分別為61%、13%;但近年的產量比重在下降。同時,普洱茶、紅茶、白茶等其他茶葉份額逐漸提升,紅茶、黑茶、白茶、黃茶等茶類占26%。此外,市場上的柑普茶、柑紅茶、花草茶等特色產品及超微茶粉、抹茶、茶飲料、茶保健品等精深加工產品也在增加。
茶葉產業(yè)提檔升級,多元化、品牌內涵、健康消費成趨勢
前瞻認為,當前國內茶葉市場已經出現(xiàn)了如下趨勢。
茶葉產業(yè)提檔升級。
茶葉是重要經濟作物,也是傳統(tǒng)優(yōu)勢產業(yè)。但是,我國茶產業(yè)大而不強、大而不精、大而不彰,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差距明顯,影響了茶產業(yè)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從消費習慣來看,隨著消費群體進一步細分,多元化的消費將成為茶葉市場的新趨勢。茶葉天然、健康的特點以及對茶文化的推廣,使茶葉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茶葉的主要消費人群也從中老年男性為主向各類人群擴散。不同類別的消費者對茶葉的消費需求也存在較大差異,由此衍生出多元化的新需求、新模式。
消費者更加注重品質與品牌內涵。
目前我國茶葉行業(yè)企業(yè)數(shù)量多而分散,企業(yè)整體規(guī)模不大,作坊式小企業(yè)較多,達到一定規(guī)模并擁有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yè)鏈的品牌企業(yè)較少。隨著國內消費水平提高,消費者對茶葉的品質、安全日益重視,己經由購買非品牌茶葉逐步轉向購買品牌茶葉。
品牌內涵變得更加重要,符合消費者感知且獨具特色的品牌將嶄露頭角。
未來幾年,茶行業(yè)“品類強,品牌弱”的局面還會長期存在,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高度同質化和簡單粗放的品牌建設思維。在對消費者的調研中,“品牌”成為消費者選購茶葉時的首要關注因素,消費者對于知名茶企的品牌溢價接受度遠遠超過想象。另一方面,新的業(yè)務模式以及跨界融合,將為茶企帶來更多的機會。從“+互聯(lián)網”、“+旅游”、“眾商模式”、“私人訂制”等新的業(yè)務模式和跨界融合不斷出現(xiàn)。
健康主題的消費需求日趨強烈。
飲茶是一種有利于身體健康、可提高生活品質的習慣,符合現(xiàn)階段消費者對健康和高生活品質的訴求。飲茶人群的增長帶動著茶葉市場規(guī)模擴張,促使茶業(yè)企業(yè)擴大生產,使一些品牌認可度高的茶葉企業(yè)脫穎而出。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有機茶類似的健康類食品,必然將進入千家萬戶;在食品安全丑聞不斷爆出的今天,一些中高端人群更加需要健康的食品和綠色的食品。
——以上數(shù)據和分析參考前瞻產業(yè)研究院發(fā)布的《中國茶葉行業(yè)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茶葉出口優(yōu)勢
斯里蘭卡茶葉的市場遍于世界各大洲的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其中萬噸以上的主要買主及其在斯里蘭卡茶葉出口中所占比重量
(以2001年為例)依次為:俄羅斯17%、阿聯(lián)酋12%、敘利亞8.6%、利比亞6.6%、土耳其5.9%,伊拉克4.6%,伊朗4.1%。值得注意的是,斯里蘭卡茶葉出口價格長期以來居世界首位,主要原因是小包裝茶和袋泡茶等高附加值商品出口量增加。高附加值茶葉平均已占斯里蘭卡茶葉出口一半左右。
斯里蘭卡茶園面積長期以來變化不大。斯里蘭卡1992年6月開始逐步實行國有茶園私有化,許多茶園扭虧為盈后改善生產條件和基礎設施,形成良性循環(huán)。斯里蘭卡茶葉行業(yè)從業(yè)人員共約150萬人。茶葉已經成為斯里蘭卡國民經濟的支柱之一,也是該國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所以斯里蘭卡政府對茶葉生產和出口非常重視。
斯里蘭卡發(fā)展茶葉生產和出口的主要途徑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并在管理上下功夫,該國在發(fā)展高附加值茶葉方面的成功經驗也很值得我們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