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南黑茶茶葉歷史(陜西茶文化歷史)
陜西茶文化歷史
陜西官茶又名涇陽茯茶
產自于陜西咸陽市涇陽縣.據說,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她興于宋,盛于明清和民國時期。原料來自陜南、四川、湖南等地的黑毛茶,茶體緊結,色澤黑褐油潤,金花茂盛,菌香四溢,茶湯橙紅透亮,滋味醇厚悠長。
陜西官茶歷史
茯茶是一個最具特色的黑茶產品?!白怨艓X北不植茶,唯有涇陽出磚茶。”涇陽茯磚茶,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興于宋,盛于明清和民國時期,數百年來與糧、奶、肉一起,成為西北地區(qū)少數民族生活的必需品。
茯茶是歷史上歷朝各代用于“茶馬交易”的主要茶品,被譽為“中國古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涇陽位于嶺北,本不植茶,但涇陽位處關中腹地,涇河下游,自古是三輔名區(qū)、京畿要地,也是南茶北上必經之地。因而,從漢代始涇陽就成了“官引茶”到塞外的集散地。官茶到涇,另行檢做,制成茯磚茶后,才沿絲綢之路銷往西北各地乃至中西亞各國,遂形成加工制作輸運中心樞紐。在漫長的集散、加工、制作歲月中,茶商在不經意情況下偶爾發(fā)現加工之茶中長出“金花”,因“金花菌”在黑毛茶的二次發(fā)酵中生長繁殖、代謝作用,極大地改變和提高了原黑毛茶的品質,從而形成了茯茶獨有的風格。茶商們在此基礎上,不斷探索、總結、完善制作工藝、定型,形成了涇陽獨有的茯磚茶品。涇陽是歷史上唯一的茯磚茶加工基地,茯磚茶能在涇陽筑制延續(xù)近千年,自然有其歷史的必然。
陜西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qū)
一、中國有四大茶區(qū)有西南茶區(qū)、華南茶區(qū)、江南茶區(qū)和江北茶區(qū),總面積約達110萬公頃。
二、1、西南茶區(qū)位于中國西南部,包括云南、貴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東南部,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qū)。
2、華南茶區(qū)位于中國南部,包括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海南等?。▍^(qū)),為中國最適宜茶樹生長的地區(qū)。
3、江南茶區(qū)位于中國長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蘇南、鄂南等地,為中國茶葉主要產區(qū),年產量大約占全國總產量的三分之二。
4、江北茶區(qū)位于長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陜西、甘肅、山東等省和皖北、蘇北、鄂北等地,主要以生產綠茶為主。
陜西茶文化歷史背景介紹
古代歷史上的茶馬古道最早源于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隨著川藏的西南馬市的興盛,商人和手工業(yè)者在中原政府開明的民族政策的支持下開始修建茶馬古道,從甘肅、河西走廊、沿長城下陰山,過陜西,渡黃河,進入中原腹地,而以南從川藏、滇南深入南亞、泰國(歷史上叫暹羅)等邊疆地帶,甚至發(fā)展到中亞、東非沿海。
而在唐宋時期茶馬古道日漸成熟,它與西南地區(qū)古茶樹文化聯系在一起,經過不斷發(fā)展,它至明清之后茶馬古道的貿易活動和滇川的古茶樹文化達到興盛的高峰期。古茶樹與茶馬古道文化促進了中原與西南民族的文化經濟交流,兩者互為紐帶,相互影響。
茶馬古道上的古茶樹: 西南地區(qū)對外商貿與文化交流的紐帶
1.古茶樹與茶馬古道的文化的發(fā)展
古代的茶馬古道從西南邊陲的川藏、滇桂地區(qū)到印度、尼泊爾、越南邊境,茶馬古道放射性地從四周延伸,然后輻射至中亞及西北陸上的古絲綢之路,以中原地區(qū)的王城為中心,茶葉、駱駝、馬匹和商隊為媒介,將中原的經濟文化與西南、西域、中亞民族的文化聯系在一起,相互交流與融合,共同促進,相互影響。
用于商業(yè)的各式綠茶、發(fā)酵茶等、用于貴族及宮廷中的貢茶及平民百姓家的普通茶葉……各種各樣的西南古茶樹及民族茶業(yè)、茶藝滿足了古代各民族、各階級的飲茶需求。
自隋文帝統(tǒng)一漠北、西南邊疆后,由于北方人口開始陸續(xù)向江浙、西南地區(qū)遷徙,南方大片土地得到開發(fā)。隋唐時期政府的移民政策也影響著西南地區(qū)的社會發(fā)展斷提高,尤其制茶工藝,這為茶市商品貿易的發(fā)展奠定了物質基礎。加之兩宋時期發(fā)生了兩次大規(guī)模北人南遷,直接導致了中國經濟中心的南移,全國的經濟重心全在南方,而貴州四川一帶因此成為了古代西南地區(qū)茶貿經濟的中心。
加上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肥沃的種茶平原使得茶葉在長江下游遠近聞名,云南的古茶樹種植的覆蓋面積已到瀾滄江流域。
而南宋都城南京應天府就在江南,西南民族的茶馬古道在開明的中原王朝的政策支持下,那些比較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不斷在西南滇藏一帶傳播,江南和西南地區(qū)的制茶的手工工廠最先在這里出現,大量的勞動力進入西南、甘藏等地,而全國領先的工業(yè)技術促使滇藏、西南地區(qū)的茶商經濟繁榮昌盛。
2.茶馬古道的古茶樹滇藏貿易文化
西南地區(qū)興起了大批工商業(yè)性的茶馬古道,川、貴地區(qū)的長途販運貿易十分發(fā)達。南方陸上絲綢之路的發(fā)展,以及完備齊全的道路基礎建設工程、中原地區(qū)由于移民所帶來的耕作技術、以及由于人口南遷和戰(zhàn)爭等因素從北方等地帶了大量先進的生產工具外,養(yǎng)蠶葉和采茶業(yè)等普及也促進了貴州、四川、云南等地區(qū)農工業(yè)及經濟商貿的發(fā)展。
盛產茶葉的滇南地區(qū)和西雙版納地區(qū)日益成為古茶樹文化的代表圈,這里是茶馬古道區(qū)域的起始點。云南地區(qū)與川藏的古茶樹成為滇藏茶葉文化的代表。譬如滇南巴達鄉(xiāng)的大茶樹,這里出產有大批著名茶葉和傳統(tǒng)貢茶,諸如云南普洱、茯磚茶、女兒環(huán)等。
在茶馬古道、古居民茶葉種植區(qū)、茶貿重鎮(zhèn)、伊斯蘭教、佛教等古寺經文里,茶樹文化在茶馬古道延邊區(qū)域的各個文學、宗教、中醫(yī)藥、傳統(tǒng)日常飲食、商業(yè)經濟與西南少數民族特色文化相交融。
“馬幫”、“茶馬驛站”、“古茶樹”——滇藏茶樹與茶馬古道的關系
早在神農時代,茶就已經被發(fā)現,茶在春秋魯公時得以聞名。漢之后,隨著茶葉和茶樹的種植及馬匹、絲綢、陶瓷與茶葉貿易的發(fā)展與興盛,古茶樹在西南地區(qū)發(fā)展迅速。而在宋代茶文化發(fā)展到了極盛時期,西南的茶葉在茶馬古道的運輸下走向中原。漢朝至唐宋時期,國民經濟水平穩(wěn)步提高,生產力得到迅速發(fā)展。
除此之外,隋唐時代社會民風較為開放,統(tǒng)治者注重國民的文化生活,政治、文化制度清明寬松,隨著鄉(xiāng)村人口茶葉商販的增多,市鎮(zhèn)繁榮發(fā)展,以及農業(yè)、家庭手工業(yè)與商品貿易的結合促進了西南地區(qū)茶葉販運和茶業(yè)重鎮(zhèn)、古茶樹市坊村鎮(zhèn)的發(fā)展與繁榮。
作為對外進行商業(yè)活動的貿易通道,茶馬古道已經擁有千年的歷史傳統(tǒng)了。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茶馬古道便已經萌芽,馬幫和駱駝商隊是茶葉運輸的貿易載體,古茶樹文化是維系西南民族和中原文化交流和經濟發(fā)展的紐帶。
在滇藏周邊茶樹文化的優(yōu)勢發(fā)展區(qū),中原陸路和河渠交通的發(fā)展和西南等地運河水渠的開鑿促使西南地區(qū)水陸交通的更為便利,驛站及古道的建設縮短了西南區(qū)域的城鄉(xiāng)之間的距離,各地販賣茶葉的集市和城鄉(xiāng)的聯系更加緊密、人流往來和物資交流得以加強。
而就在這茶馬古道之上,就有許許多多的古茶樹。歷史上,由于中原漢族政權與西南、西北等少數民族政權割據戰(zhàn)爭不斷,軍隊需要大量軍費開支,而政府財政緊張使得朝廷支持茶馬貿易的發(fā)展,因為茶稅的征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
而后,西南地區(qū)的黔茶樹文化、川滇茶樹產業(yè)、甘陜絲茶商貿迅速發(fā)展,十幾萬棵古茶樹從茶馬古道走上古代絲綢之路,古代深厚的茶文化底蘊促進了西南古茶樹文化的發(fā)展,也維持著這條茶馬古道。
結語
中國古代的茶樹文化和茶馬古道是歷史上中原與邊疆地區(qū)進行茶馬貿易、經濟文化相互交流與影響的見證與民族記號。
茶馬古道起源和發(fā)展于古代中國的西南地區(qū),在中國古代漢族人民與西南各族人民進行文化商貿交易和交融的通道和走廊,茶馬古道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以古茶樹為文化符號,西南茶商、馬商在向中原、南亞等地運送茶葉、特產品等過程中,在這個集民間、國際于一體的商貿通道上代代流傳,使西南民族的茶馬文化和茶樹文化源遠流長。
西安茶文化
經過。
在我國茶葉史冊上,中國大地的圓點、陜西涇陽縣與湖南安化縣曾有著千百年來的交往史、情誼史、發(fā)展史。單說安化黑茶,源于當地,成就于涇陽,促使了我國黑茶產業(yè)的崛起與發(fā)展,這是天時、地利、人和的體現。
西安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也是絲綢之路的起點。我們所說的萬里茶道,是繼“絲綢之路”之后在歐亞大陸興起的又一條重要的國際商道,是古“絲綢之路”的延伸與補充,也是當前“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管是“茶馬古道”“萬里茶道”等路線,都可以堪稱為古“絲綢之路”的姊妹道,從來都不能繞過長久治安的西安。
陜西茶文化歷史名人
陜西涇陽茯茶鎮(zhèn)屬于咸陽市涇陽縣管轄。距離西安約30公里,自駕需要半個多小時。是由涇陽本地特產"茯茶"而命名的仿古小鎮(zhèn),古鎮(zhèn)子被分為“福園”、“賦園”、富園、“茯園”、“財園”,這里匯聚美食、休閑、游樂,古鎮(zhèn)上有很多電視劇鏡頭下的特色小吃,如甑糕、胡辣湯、涼皮、肉夾饃、豆皮、羊血饸烙、油糕、麻團、菜卷、糖人。幾乎家家都在銷售 “磚茯茶”,還有用茶制作的工藝品。有好多泥塑都展示了當地茯茶的茶文化。此地是陜西女首富周瑩的生活地,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以及《白鹿原》均在此地取景。
四川茶文化歷史
四川是中國茶葉的重要原產地之一,具有千年歷史的成都地區(qū)又是中國著名的茶葉生產、消費、經營集散地。成都市茶葉有限公司正是植根于這塊茶文化積淀深厚的沃土之上,從第一家前店后廠茶葉專賣店開張到今天的成都市茶葉有限公司已有上百年歷史。
陜南茶文化
楊河萬畝生態(tài)觀光示范茶園:涉及城關、楊河、堰口、柳樹四個鎮(zhèn)42平方公里的范圍。按照“茶園建設為主、基礎設施建設為輔”的思路,分大歇鳳凰史家灣片、李嘴孫家溝拱橋片、堰口五星民主片三個片區(qū)推進,分別引進陜南綠茶公司、茗仙茶葉公司、西安新現代集團三個企業(yè)引領發(fā)展。
峽口原生態(tài)觀光茶園:以江塝原生態(tài)茶園為依托,輻射周邊康寧、白巖、文溪、漁河四個村,規(guī)劃總面積15平方公里。茗園建設過程中將充分挖掘資源,打造特色,對外發(fā)展旅游,對內改善生活環(huán)境,在整個園區(qū)實施綠化、美化、凈化工程,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huán)境;大做休閑農業(yè)旅游、生態(tài)觀光體驗游的文章,合理安排旅游服務項目要素配置與配套,形成系統(tǒng)功能構架。
東裕漢茶養(yǎng)生谷:位于沙河鎮(zhèn)棗園村,規(guī)劃建設區(qū)總面積1.7平方公里,輻射帶動區(qū)域達13.3平方公里。目前園區(qū)建設規(guī)劃已完成,按照“一區(qū)一心兩核四板塊”的規(guī)劃布局,力爭用3-5年時間,建成集有機茶園管理、高產有機茶園示范種植、茶葉清潔化加工、標準化生產及物流貯藏、茶文化展示、農業(yè)觀光旅游與休閑度假“六位一體”的現代化農業(yè)示范區(qū)。
羅鎮(zhèn)生態(tài)觀光茶園:涉及檀木壩、馬桑灣、羅鎮(zhèn)、三合4個村,面積約20平方公里。以馬桑灣為軸心,以210國道為軸線,充分利用山、水、茶、石等資源,以檀木壩為中心打造“觀山問道區(qū)”;在馬桑灣開發(fā)“茗溪品茶區(qū)”;在三合村茶園集中片打造“聞香賞茶區(qū)”,三大特色空間相互補充、互為依托,最終形成“串珠式”旅游路線。
陜西茶文化歷史介紹
(1)茉莉花茶
主產地是福建福州和江蘇蘇州。是花茶的重要品種之一。其產區(qū)廣,產量大,品種多,銷路寬。它采用干燥的茶葉(茶坯)與含苞待放的茉莉鮮花混合窨制而成。茉莉花茶的質量,與茶坯和窨花所用鮮花的數量、花期等有關。目前茶坯多以烘青綠茶為原料,稱為茉莉烘青。上乘的茉莉花茶,條索緊細勻整,色澤綠而油潤,香氣鮮靈持久,滋味醇厚鮮爽,湯色黃綠明亮,葉底柔軟嫩黃。此外,也有選用炒青、尖茶、大方等作茶坯的,以及用龍井、碧螺春、毛峰等特種綠茶窨制的少量高級花茶。近年來暢銷京、津等地的茉莉春風、銀毫、蘇萌毫、龍郁香茗等,均系特種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屬清香型花茶。一般說來,凡窨花量大、窨花次數多的就香氣清高持久。不過,在窨花量、窨花次數和工藝技術相同的情況下,成茶的品質還與所用香花的花期有關。一般,頭花(霉花)所窨的香氣較低淡,伏花所窨的香氣高濃,秋花所窨的在上述兩者之間。
(2)珠蘭花茶
主產地是安徽歙縣和福建漳州,為花茶的主要品種之一。因香氣濃烈持久,故深受華北、東北一帶消費者的青睞。
珠蘭花茶的花香,雖清芬遜于茉莉花茶,但其濃烈持久則勝于茉莉花茶。窨制珠蘭花茶有兩種不同科的香花,即屬于金粟蘭科的珠蘭和屬于楝科的米蘭,它們的花形相似,但香型稍有差異。在生產實踐中,往往采用混窨,以達到揚長避短的目的。而茶坯多數選用烘青精制茶,也有選用高級黃山毛峰、老竹大方等優(yōu)質綠茶的。
上乘珠蘭花茶的品質特點是:條索緊細,鋒苗挺秀,白毫顯露,色澤綠而潤;沖泡后,既有珠蘭花特有的幽雅芳香,又有高檔綠茶的鮮爽甘美的滋味。由于珠蘭花香雋永持久,茶葉對茶香的吸收又需要一段時間,因此,在密封干燥下貯藏3~4個月的珠蘭花茶,往往比剛窨制好的珠蘭花茶的香氣更高。
(3)白蘭花茶
主產于福建福州、江蘇蘇州、廣東廣州、四川成都等地,是僅次于茉莉花茶的又一大宗花茶產品。白蘭花茶主要選用白蘭花窨制,少量的也有用同科同屬的黃蘭、含笑等窨制的。茶坯多數選用中檔乃至低檔烘青綠茶。窨制后的上乘珠蘭花茶,其品質特點是:條索緊結重實,色澤墨綠尚潤;沖泡后,香氣鮮濃持久,滋味濃厚尚醇,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勻柔軟。主銷山東、陜西等地。
(4)玫瑰花茶
在廣東、福建、浙江等地均有生產。玫瑰花茶主要選用玫瑰窨制,其次也有選用與玫瑰同科同屬的月季、薔薇的。這些香花的共同特點是具有甜美的芳香。窨制玫瑰花茶的茶坯除綠茶外,也有用紅茶的。我國目前生產的玫瑰花茶,主要的有玫瑰紅茶、玫瑰綠茶、九曲紅玫瑰、墨紅紅茶等。其中,以廣東玫瑰紅茶、杭州九曲紅玫瑰茶最負盛名,深得廣東、浙江、福建等省茶人的好評。
玫瑰花茶的特點是:既保持茶坯原有的滋味,又具有鮮花甜美濃郁的芳香。
(5)玳玳花茶
是花茶類的后起之秀,主產于福建福州等地。玳玳花茶通常以中檔和低檔烘青綠茶為茶坯,玳玳鮮花為香花,經拌和后加溫窨制而成。加溫是因為玳玳花瓣厚實,芳香物質需在較高溫度才能散發(fā)為茶葉吸收之故。玳玳花茶的香氣濃淡與窨制時玳玳花的開放度關系密切。凡用未開放的“米頭花”窨制的,香氣低淡;凡用含苞待放的“撲頭花”窨制的,香氣最佳;凡用花瓣裂開的“開花”窨制的,香氣就低。玫瑰花茶的品質特點是:香氣高濃,滋味純正,又有玳玳花的開胃通氣的藥效功用,因此,被譽為“花茶小姐”,暢銷華北、東北一帶。
(6)金銀花茶
是花茶家族中的一個新成員,主產于湖北咸寧。金銀花茶以烘青或炒青作茶坯,具有條索緊細勻直,色澤灰綠油潤,香氣清純雋永,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醇厚甘爽,葉底嫩勻柔軟的特點。窨茶的金銀花,品種較多,惟以白金銀花為最佳,它色白、香濃、內含成分豐富,窨茶效果最好。但無論選用何種金銀花,均以花初開時窨制最佳,即在金銀花開花當天窨制最好,以后即使相差1天,香氣亦有明顯差異。
(7)桂花茶
主產于廣西桂林,四川成都、重慶,湖北咸寧,福建安溪等地。桂花茶以桂花為香花,選用烘青、烏龍、紅茶為茶坯。主要產品有福建安溪的桂花烏龍、廣西桂林的桂花烘青、四川北碚的桂花紅茶,它們均以桂花的馥郁芬芳,襯托茶之醇厚滋味,成為茶中珍品。
適制花茶的桂花有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等品種。由于桂花香味濃厚而高雅、持久,所以,無論選用曬青綠茶作茶坯,還是選用烏龍茶、紅茶作茶坯,均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桂花茶中幾種主要產品的品質特點是:桂花烘青的外形條索緊細勻整,色澤墨綠光潤,沖泡后,香氣濃郁持久,滋味醇香爽口,湯色綠黃明亮,葉底嫩黃柔軟;桂花烏花的外形條索粗壯重實,色澤褐潤,沖泡后,香氣高雅雋永,滋味醇厚回甘,湯色橙黃明亮,葉底深褐柔軟;桂花紅碎茶的外形顆粒緊細勻一,色澤烏潤,沖泡后,香氣濃郁,滋味甜爽,湯色紅亮,葉底紅勻。
陜西著名的茶
蕎麥茶是以蕎麥為主的茶飲。蕎麥分為甜蕎和苦蕎,富含有大量的蕓香苷,亦被稱為VP或蘆丁,和煙酸(維生素PP)為普通蕎麥的13.5倍。蕎麥味甘、性涼,具有增強血管彈性、降血脂、促進新陳代謝等功效。
1、增強血管彈性
蕎麥茶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PP,可以增強血管的彈性、韌性和致密性,又有保護血管的作用。
2、降血脂
蕎麥茶能促進細胞增生,降低血脂和膽固醇、軟化血管、預防心腦血管出血、擴張冠狀動脈并增加其血流量。
3、促進新陳代謝
蕎麥茶中豐富的煙酸,能增強解毒能力,促進新陳代謝。
4、止咳平喘
蕎麥茶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止咳、平喘、祛痰的作用。
陜西是中國茶文化最重要的發(fā)祥地
①西南茶區(qū)——又稱“高原茶區(qū)”
中國茶葉主要產地,西南茶區(qū) ,又稱“高原茶區(qū)”云貴高原為茶樹原產地中心。地形復雜,有些同緯度地區(qū)海拔高低懸殊,氣候差別很大,大部分地區(qū)均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熱。土壤狀況也較為適合茶樹生長,四川、貴州和西藏東南部以黃壤為主,有少量棕壤;云南主要為赤紅壤和山地紅壤,土壤有機質含量比其他茶區(qū)更豐富。本區(qū)具有立體氣候的特征,年平均氣溫為15--19℃,年降水量為1000--1700毫米。
②華南茶區(qū)——又稱“南嶺茶區(qū)”
中國茶葉主要產地,華南茶區(qū),又稱“南嶺茶區(qū)”有喬木、小喬木、灌木等各種類型的茶樹品種。區(qū)內水熱資源豐富,土壤肥沃,茶區(qū)土壤以磚紅壤為主,部分地區(qū)也有紅壤和黃壤分布,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該區(qū)以生產紅茶、烏龍茶為主。還是生產烏龍茶、白茶、六堡茶、花茶等特種茶的重要生產基地,年平均氣溫為19--22℃,年降水量在12O0毫米--2000毫米。
③江南茶區(qū)——又稱“中南茶區(qū)”
中國茶葉主要產地,江南茶區(qū),又稱“中南茶區(qū)”,種植的茶樹以灌木型為主,少數為小喬木型。茶區(qū)大多為低丘、低山,只有少數在千米以上的高山,如安徽的黃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廬山,浙江的天目山、雁蕩山、天臺山、普陀山等。這些高山,既是名山勝地,又是名茶產地,黃山毛峰、武夷巖茶、廬山云霧、天目青頂、雁蕩毛峰、普陀佛茶均產于此。茶園分布于丘陵地帶,土壤多為黃壤,部分為紅壤
全區(qū)基本上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15℃--18℃,冬季氣溫一般在-8℃,年降水量1400毫米--1800毫米。
④江北茶區(qū)——又稱“中北茶區(qū)”
中國主要茶葉產地,江北茶區(qū),又稱“中北茶區(qū)”種植的是灌木型中葉種和小葉種茶樹,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茶樹品種均適宜綠茶生產。茶區(qū)土壤多屬黃棕壤或棕壤,是中國南北土壤的過渡類型。加之,本區(qū)不少地方,晝夜溫差大,有利于茶樹有機質的積累,因此,所產綠茶具有香氣高、滋味濃、耐沖泡的特點,如信陽毛尖等,最北的茶區(qū),茶區(qū)年平均氣溫為 15℃--16℃,冬季絕對最低氣溫一般為-10℃左右。年降水量較少,為800毫米--1100毫米。
擴展資料:
1915年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這也是目前業(yè)界比較認同的同時也是最具權威的中國名茶評比結果:第一名:西湖龍井, 第二名:洞庭碧螺春, 第三名:信陽毛尖, 第四名:君山銀針, 第五名:黃山毛峰, 第六名:武夷巖茶, 第七名:祁門紅茶, 第八名:都勻毛尖, 第九名:安溪鐵觀音, 第十名:六安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