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內茶葉年消費量(2017年全國人均茶葉消費量最大的是)
2017年全國人均茶葉消費量最大的是
世界茶葉種植面積和世界茶葉產量連續(xù)十年上漲,產大于銷問題依然突出,據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預測,如果各茶葉種植國不適度控制茶園種植面積,加強茶葉質量安全的管控,未來10年世界茶產業(yè)將繼續(xù)面臨產大于銷、供大于求的局面,茶葉出口平均單價也將持續(xù)下滑。據國際茶葉委員會最新統(tǒng)計,2017年全球茶葉種植面積高達489萬公頃,茶葉產量為581.2萬噸,全球茶葉消費量為557.1萬噸。
2018年茶葉消費總量排在世界第一的國家是
國內
1、2021年9月30日,國務院舉行國慶招待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李克強在致辭時指出,前進道路上還有很多困難挑戰(zhàn),向著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任重道遠,發(fā)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改革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也是今后推動中國發(fā)展的根本動力。
2、2021年10月1日,習近平為阿聯(lián)酋迪拜世博會中國館作視頻致辭。習近平指出,阿聯(lián)酋迪拜世博會是在中東地區(qū)舉辦的首屆世博會,各國圍繞“溝通思想,創(chuàng)造未來”這一主題,展現(xiàn)經濟社會發(fā)展理念和成就,加強對話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3、2021年10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正式施行?!侗鄯ā氛{整了兵役基本制度,由“實行義務兵與志愿兵相結合、民兵與預備役相結合的兵役制度”,調整為“實行以志愿兵役為主體的志愿兵役與義務兵役相結合的兵役制度”。
4、2021年10月2日,國內首條單晶納米銅智能加工生產線在溫州平陽投產。這標志著芯片制造關鍵材料一一單晶納米銅——實現(xiàn)國產化量產。
5、2021年10月2日,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采集隊順利完成“珠峰種子采集2021”任務,在珠峰6200米地帶成功采集到須彌扇葉芥、鼠麴雪兔子等植物的種子,刷新了我國采集植物種子的最高海拔紀錄。
6、2021年10月3日,在2021蘇迪曼杯羽毛球賽決賽中,中國隊以總比分3:1戰(zhàn)勝日本隊,成功衛(wèi)冕,歷史上第12次奪冠。
7、2021年10月4日電,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建成了環(huán)渤海、長江三角洲、東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沿海地區(qū)五大沿海港口群;全球貨物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我國占8席;全球貨物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我國占7席;2020年,我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145.5億噸,穩(wěn)居世界第一。
8、2021年10月5日,《關于服務煤電行業(yè)正常生產和商品市場有序流通保障經濟平穩(wěn)運行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要求,嚴禁對符合支持條件的煤電、煤炭等企業(yè)和項目違規(guī)抽貸、斷貸,防止運動式減碳和信貸“一刀切”。
9、2021年10月6日,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1號反應堆首次達到臨界狀態(tài),機組正式進入“持續(xù)核反應”狀態(tài)。這意味著世界首座球床模塊式高溫氣冷堆示范電站向正式啟動運行、實現(xiàn)并網發(fā)電邁出關鍵性一步。
10、2021年10月6日電,我國自主研發(fā)的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奮斗者”號,近日已在馬里亞納海溝正式投入常規(guī)科考應用。“奮斗者”號由“探索一1號”科考船搭載,今年8月11日從海南三亞出發(fā),參與執(zhí)行TS21航次深??瓶既蝿铡?/p>
11、2021年10月7日電,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主持研制的“探索4500”自主水下機器人在我國第十二次北極科考中,成功完成北極高緯度海冰覆蓋區(qū)科學考察任務?!疤剿?500”是中科院“熱帶西太平洋海洋系統(tǒng)物質能量交換及其影響”戰(zhàn)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支持研發(fā)的深海裝備。
12、2021年10月8日,我國首個商業(yè)開發(fā)大型頁巖氣田——中國石化江漢油田涪陵頁巖氣田累計生產頁巖氣400億立方米,創(chuàng)造中國頁巖氣田累產新紀錄
13、2021年10月9日,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在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時強調,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為中華民族建立的歷史功績彪炳千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是最根本的問題。
14、2021年10月9日,杭州亞殘運會火炬形象“桂冠”正式發(fā)布。“桂冠”的設計思想源自實證五千年中華文明史的良渚玉琮和杭州市花——桂花。
15、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第一階段會議將在云南昆明舉行。本屆大會主題為“生態(tài)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這是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公約締約方大會首次將“生態(tài)文明”作為大會主題。
16、2021年10月12日,習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宣布,中國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第一批國家公園均處于我國生態(tài)安全戰(zhàn)略格局的關鍵區(qū)域,保護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涵蓋近30%的陸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
17、2021年10月13日,聯(lián)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第一階段會議通過《昆明宣言》。《宣言》承諾,確保制定、通過和實施一個有效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并確保最遲在2030年使生物多樣性走上恢復之路,進而全面實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2050年愿景。
18、2021年10月14日下午,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確定!飛行乘組由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組成。翟志剛擔任指令長,是中國首位出艙航天員;王亞平執(zhí)行過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將首次進駐中國空間站,也將成為中國首位實施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葉光富是首次飛行。
19、2021年10月14日,我國在太原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采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wèi)星“羲和號”。該星將實現(xiàn)國際首次太陽Hα波殷光譜成像的空間探測,填補太陽爆發(fā)源區(qū)高質量觀測數(shù)據的空白,提高我國在太陽物理領域研究能力。
20、2021年10月14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出席第二屆聯(lián)合國全球可持續(xù)交通大會開幕式并發(fā)表題為《與世界相交 與時代相通 在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上闊步前行》的主旨講話。
21、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按照預定時間精準點火發(fā)射,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二十一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階段的第二次載人飛行任務。
22、2021年10月16日,2021年世界糧食日和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主會場活動在湖北省武漢市舉行。我國糧食生產保持“17連豐”,糧食產量連續(xù)6年穩(wěn)定在1.3萬億斤以上,果菜茶肉蛋魚等產量穩(wěn)居世界第一。目前,全國人均糧食占有量超過474.4公斤,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
23、2021年10月16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與中國國家版權局聯(lián)合在第八屆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開幕式上舉行了“2020中國版權金獎”頒獎儀式。該獎項是我國版權領域內評選的唯一國際性獎項,也是我國版權領域的最高獎項?!度w》《大江大河》《攀登者》《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古劍奇譚》《孔子》6部作品獲得2020中國版權金獎作品獎。
24、2021年10月17日,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專家團隊研發(fā)的雜交水稻雙季刷新紀錄,實現(xiàn)畝產1603.9公廳。
25、2021年10月18日,中央宣傳部授予張連印同志“時代楷模”稱號。軍旅生涯40年,把全部青春獻給了國防和軍隊現(xiàn)代化事業(yè)。2003年退休后,他毅然回到家鄉(xiāng),為左云縣環(huán)境改善和京津風沙源治理作出了突出貢獻。
26、2021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全面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問題。會議決定,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于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開。
27、2021年10月18日,北京冬奧會火種在奧林匹克運動發(fā)祥地一一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古奧林匹亞采集成功。在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赫拉神廟遺址前,奧運火種再次為北京點燃。北京將書寫歷史,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座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舉辦過冬季奧運會的城市。
28、2021年10月19日,由我國自主研制的目前世界上推力最大、可工程化應用的整體式固體火箭發(fā)動機在在陜西西安試車成功。該發(fā)動機直徑3.5米,推力達500Ⅱ屯,可應用于大型、重型運載火箭固體助推器中,標志著我國固體運載能力實現(xiàn)大幅提升。
29、2021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建設規(guī)劃綱要》。規(guī)劃綱要指出,成渝地區(qū)是我國西部入口最密集、產業(yè)基礎最雄厚、創(chuàng)新能力最強、市場空間最廣闊、開放程度最高的區(qū)域,在國家發(fā)展大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總面積18.5萬平方公里。
30、2021年10月21日,國家“十三五”科技創(chuàng)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開幕,本次展覽以“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邁向科技強國”為主題,集中展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和科技發(fā)展、改革最新進展。
31、2021年10月22日,習近平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強調,要堅決落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資源高效利用、水生態(tài)明顯改善的集約節(jié)約發(fā)展之路。
32、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陸地國界法》。法律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陸地國界法明確,國家采取有效措施,加強邊防建設,支持邊境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對外開放,提高邊境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改善邊境生產生活條件,鼓勵和支持邊民在邊境生產生活,推進固邊興邊富民行動,促進邊防建設與邊境經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國家堅持平等互信、友好協(xié)商的原則,通過談判與陸地鄰國處理陸地國界及相關事務,妥善解決爭端和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
33、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法律第十三條規(guī)定,每年5月15日國際家庭日所在周為全國家庭教育宣傳周。
34、2021年10月23日,我國自主研制的首艘萬噸級海事巡邏船“海巡09”號在廣州正式交付列編。該船是全球首艘智能大型公務船、我國首艘萬噸級海事船,被譽為現(xiàn)役公務船中的巔峰之作。
35、2021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fā)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意見明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j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80%以上,碳中和目標順利實現(xiàn)。實現(xiàn)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堅持“全國統(tǒng)籌、節(jié)約優(yōu)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范風險”原則。
36、2021年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1周年紀念日。
37、2021年10月25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屆聯(lián)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shù)通過2758號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lián)合國的一切權利。這是新中國外交的勝利。
國際
1、2021年10月1日,2020年迪拜世博會在阿聯(lián)酋迪拜正式開幕,名為“華夏之光”的中國館舉行開館儀式。中國館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chuàng)新和機遇”為主題。中國館分為“共同的夢想”“共同的地球”“共同的家園”“共同的未來”四個展區(qū)。
2、2021年10月2日,在南蘇丹瓦烏中國營區(qū),中國第11批赴南蘇丹(瓦烏)維和工兵分隊268名維和官兵被聯(lián)合國授予“和平榮譽勛章”。
3、2021年10月4日,日本自民黨新總裁岸田文雄在臨時國會眾議院和參議院首相指名選舉中,均獲得超過半數(shù)選票,當選日本第100任首相。
4、2021年9月21日至10月4日,代號為“帕比一反恐-2021”的上合組織成員國主管機關聯(lián)合反恐演習在巴基斯坦帕比市舉行。這是中方反恐執(zhí)法力量首次實警實槍實彈出境參加上合組織成員國主管機關聯(lián)合反恐演習,對我方力量參與執(zhí)法安全國際合作積累經驗,意義重大。
5、2021年10月4日,瑞典卡羅琳醫(yī)學院宣布,將202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授予戴維·朱利葉斯和阿德姆-帕塔普蒂安兩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發(fā)現(xiàn)溫度與觸覺“感受器”方面所做出的貢獻。
6、2021年10月5日,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名料學家,其中,日裔美籍科學家真鍋淑郎和德國科學家克勞斯·啥塞爾曼因“建立地球氣候的物理模型、量化其可變性并可靠地預測全球變暖”的相關研究獲獎,意大利科學家喬治·帕里西因“發(fā)現(xiàn)了從原子到行星尺度的物理系統(tǒng)中無序和波動的相互作用”而獲獎。
7、2021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德國科學家本亞明·利斯特和美國科學家戴維·麥克米倫,以表彰他們在發(fā)展不對稱有機催化中的貢獻。
8、2021年10月7日。瑞典文學院宣布,將2021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坦桑尼亞作家阿卜杜勒一拉扎克·古爾納。古爾納因圍繞“殖民歷史”和“難民經歷”的文學創(chuàng)作而獲獎。
9、2021年10月8日,習近平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通電話。習近平強調,中日是近鄰,“親仁善鄰,國之寶也”。維護和發(fā)展中日友好合作關系,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亞洲乃至世界和平、穩(wěn)定、繁榮。
10、2021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經濟學家戴維·卡德、喬舒亞.D.安格里斯特和吉多.W.因本斯,以表彰他們在勞動經濟學及實證方法研究領域的突出貢獻。
11、2021年10月12日,中老昆(明)萬(象)鐵路全線鋪軌完成。這是我國“一帶一路”倡議與老撾“變陸鎖國為陸聯(lián)國”戰(zhàn)略對接的重要項目,也是首條以中方主要投資建設、全線采用中國技術標準、使用中國設備并與中國鐵路網直接聯(lián)通的國際鐵路。
12、2021年10月13日,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70年全球對氫氣的需求將達到5.2億噸。自今年2月以來,全球范圍內啟動了131個大型氫能開發(fā)項目,預計到2030年,全球氫能領域投資總額將達到5000億美元;預計到2050年,氫能在全球終端能源消費量中的占比可高達25%。
13、2021年10月14日,第76屆聯(lián)合國大會選舉產生包括美國在內的18個聯(lián)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以接替將于今年年底結束任期的成員。18個成員的任期將于2022年1月1日開始,為期3年。
14、2021年10月16日,美國航天局“露西”號太空探測器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fā)射升空,開啟為期12年的太空旅程,將首次探索在木星軌道內運行的特洛伊小行星群。
15、2021年10月19日電,由于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在《地球的未來》雜志上發(fā)表論文稱,北冰洋“最后的冰區(qū)”或將在2100年消失。
16、2021年10月20日,新西蘭第22任總督辛迪·基羅就職儀式在首都惠靈頓舉行?;_是新西蘭史上第四位擔任這一職位的女性,同時也是第一位擔任該角色的毛利女性。
17、2021年10月22日,為期兩天的世界貿易組織第八次對中國貿易政策審議會議正在瑞士日內瓦召開。會議期間,多國代表積極評價中國貿易政策及其對全球多邊貿易體制作出的貢獻。
18、2021年10月26日,習近平同巴布亞新幾內亞總理馬拉佩通電話。45年前,巴新在太平洋島國中率先承認一個中國。
2017年全國人均茶葉消費量最大的是哪個國家
英國不是茶葉消費量全球第一,目前中國式茶葉消費量全球第一的國家。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茶葉消費國,在茶葉全球版圖中,中國占據著絕對第一的地位。數(shù)據顯示,2017年中國茶葉種植面積為305.9萬公頃,占全球茶葉種植面積的62.6%,其次是印度,茶葉種植面積為59.0萬公頃,占12.1%。
2017年世界茶葉種植面積比上一年增加了17萬公頃,而2017年中國茶葉種植面積比上一年增長了15.6萬公頃,可以說,世界茶葉種植面積增長部分的91.8%來源于中國。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茶葉消費國。2017年,世界茶葉消費量最大的國家是中國,達212.4萬噸,居第二位的是印度,為105.9萬噸。
值得一提的是,該報告顯示,印度人均茶葉消費量幾乎停滯在750克/年。年輕人飲茶量減少是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在印度17-24歲的年齡組中,50%的年輕人(約2.5億人)每天飲茶不到一杯,未來十年,印度總人口的65%將低于35歲,因此,印度茶葉局和印度商務部向大學里推廣新式茶葉沖泡方法——即冷飲調味茶,以此在年輕人當中推廣茶葉。
事實上,不只是在印度市場,中國茶企如何迎合年輕人的消費習慣也成為新課題。新式茶飲是迎合年輕消費者的手段之一。數(shù)據顯示,目前全國擁有新式茶飲店達15萬家,并且呈上升的發(fā)展態(tài)勢。
對于年輕化的消費趨勢,小罐茶相關負責人也向記者表示,該公司也在考慮如何推出更年輕態(tài)的產品線,比如方便茶、彩罐系列等,以滿足年輕人的飲茶需求。據了解,小罐茶目前線上消費者的年齡構成為18歲到35歲,比傳統(tǒng)行業(yè)的消費者平均年輕10歲,該品牌的定位就是要用創(chuàng)新思維打造現(xiàn)代中國茶品牌。
傳統(tǒng)茶葉品牌也在尋找突破口。記者從吳裕泰方面了解到,從2019年開始吳裕泰將會陸續(xù)推廣有機茶專柜的覆蓋規(guī)模,新設專柜會達到200多家,包括鐵觀音,紅茶,白茶三個品類。吳裕泰方面稱,從該公司的整體銷售趨勢來看,有機茶葉是未來的發(fā)展方向,這也是為了迎合消費升級的市場需求。
中國茶葉流通協(xié)會報告也提到,有機茶的推廣也將成為未來趨勢。不過,當前由于各國的有機茶執(zhí)行標準的不同,因此出現(xiàn)了產茶國與消費國不同版本的有機茶標準,增加了茶葉生產國的認證成本,這需要世界各國在有機茶標準方面達成共識,形成統(tǒng)一的全球標準,在對外貿易中,有機茶標準要得到各國之間的互認。
中國茶迎來第二個時代提到茶葉人均年消費量
根據調查機構歐睿的統(tǒng)計數(shù)據,世界上每年人均茶葉消費量最高的國家是土耳其,每年人均消費量是3157克;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別是愛爾蘭與英國;而中國則以人均茶葉消費量566克,全球排名第19位。
茶在土耳其也被視為“國飲”,但不同于中國是茶葉的母國,土耳其接受茶實際上比歐洲還要晚。如果說中國人是愛品茶,那么土耳其人則是嗜茶,他們喝茶不像中國人用開水沖泡,而是用茶壺煮。土耳其新聞通訊社的一項調查稱,土耳其人的喝茶數(shù)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每人年均喝茶1250杯,全土耳其每天消費高達2.45億杯。
2017年全球人均茶葉消費量最大的是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古老的茶葉大國。根據國際茶葉委員會2011年統(tǒng)計,中國的茶葉產量137萬噸,占全球總產量406.7萬噸的33.7%,位居世界第一。但事實上,中國人卻并不是喝茶最多的。
根據調查機構歐睿的統(tǒng)計數(shù)據,世界上每年人均茶葉消費量最高的國家是土耳其,每年人均消費量是3157克;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別是愛爾蘭與英國;而中國則以人均茶葉消費量566克,全球排名第19位。
這似乎有別于人們日常的感知,但事實上不同的茶文化造就了各地區(qū)飲茶習慣的差異。
茶在土耳其也被視為“國飲”,但不同于中國是茶葉的母國,土耳其接受茶實際上比歐洲還要晚。如果說中國人是愛品茶,那么土耳其人則是嗜茶,他們喝茶不像中國人用開水沖泡,而是用茶壺煮。土耳其新聞通訊社的一項調查稱,土耳其人的喝茶數(shù)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每人年均喝茶1250杯,全土耳其每天消費高達2.45億杯。
事實上,茶葉產量和本國消費量并沒有直接的關系,肯尼亞就是一個典型的產茶外銷國家。2011年,全球茶葉出口總量172.9萬噸,肯尼亞茶葉出口44.10萬噸居世界第一,但在人均茶葉消費量方面極低。
中國各省茶葉人均消費量
作為茶葉的故鄉(xiāng),中國既是產茶大國,同樣也是茶葉消費大國。目前,中國茶葉產量結構穩(wěn)定,但綠茶產量遠超其他茶葉品種。以2020年為例,在六大茶類中,綠茶產量最高,高達184.3萬噸,而紅茶、黑茶、烏龍茶、白茶、黃茶產量則分別為40.4萬噸、37.3萬噸、27.8萬噸、7.4萬噸、1.5萬噸。
或因產量高,又或是受飲茶習慣等因素影響,綠茶成為大部分中國消費者線上購買茶葉時的首選,占比達71.9%。此外,不少消費者也喜歡在線上購買紅茶、烏龍茶、花草茶、養(yǎng)生茶、白茶、黃茶等茶葉品類,占比分別為60.8%、45.5%、43.6%、42.2%、23.7%、9.0%
2017年全球人均茶葉消費量最大的是()
2017年全球茶葉種植面積高達489萬公頃,茶葉產量為581.2萬噸,全球茶葉消費量為557.1萬噸,
人均茶葉消費量排在世界第一的是()
紅茶是世界上產量最多、消費量最大的茶類
1. 紅茶定義:
紅茶,英文Black Tea,而非Red Tea,是從茶葉外形來說的。一般紅茶干茶顏色深,黑色為主,兼具金黃或深紅。
茶作為六大茶類之一,是發(fā)酵茶。除此之外還有綠茶(未發(fā)酵茶),烏龍茶(半發(fā)酵茶),黃茶(輕發(fā)酵茶),白茶(微發(fā)酵茶),黑茶(后發(fā)酵茶)。
這里說的發(fā)酵,除了黑茶是名副其實的微生物參與的發(fā)酵之外,其他的茶類都是酶促氧化反應,也就是說茶葉被氧化而已。
紅茶的加工工藝主要為:萎凋、揉捻、發(fā)酵、干燥。
2. 紅茶功效
茶作為一種飲品,其功效和成分大同小異。因此紅茶也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調節(jié)三高、保護血管、提神醒腦等保健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紅茶作為發(fā)酵茶,其刺激性的活性成分已被氧化,因此體質虛寒人群或者是腸胃不舒服時可以飲用。
我國茶葉消費群體人數(shù)
2020年1-11月,中國茶葉累計出口量為32.42萬噸,同比減少2.88%,其中綠茶、紅茶、烏龍茶等茶類出口量都出現(xiàn)不同幅度下降,僅普洱茶出口逆市上揚,海外需求持續(xù)增長。
接近4成有每天喝茶的習慣,茶葉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剛需。隨著健康養(yǎng)生觀念的加深,部分受訪網民也會選擇喝茶來達到保健的目的。
每年茶葉的消費量
十七世紀初,茶葉傳到歐洲后,英國人就成了茶的崇拜者。英國人十分愛好茶葉,皇字貴族都以茶為飲料,甚至以茶作為皇后壽辰的禮品。
英國人民稱贊茶是“群芳最”,視茶為“康樂飲料之王”,村茶贊美不己,如詩曰:花神寵秋色,嫦峨矜月桂,月桂與秋色,難與茶比美。
英國茶葉消費量,一直在世界上保持最高紀錄,是世界上消費茶葉最多的國家。1967年以來,每年進口茶葉,基本上保持在4 00萬擔以上,最高達 525萬擔。1977年進口茶葉446萬擔,占世界茶葉總進口量的四分之一。
英國每年每人平均消費茶葉7市斤以上,大約相當于1500碗,每天每人要喝茶五碗,是世界上按人口計算消費茶葉量名列前茅的國家之一。歷史上,英國每人每年的茶葉消費量,曾超過9市斤。近年有所下降,1978年進口茶葉降到三百多萬擔。減少的原因,主要是喝咖啡的人日益增加,特別是年輕人,喜歡喝咖啡。
十年前,每個英國人喝茶和喝咖啡的比例是七杯對一杯,而目前卻是二點五杯對一杯了。
中國茶葉人均消費量
世界人均茶葉消耗量排名,土耳其第一,中國的排名你想不到!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且與民生息息相關,老話中有“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喝茶這件事在我國的人民心里的重要位置。在我們大部分人心中,我國的茶葉消耗量應該位居世界前列才對,但是,有相關數(shù)據顯示,世界人均茶葉消耗量排名中,中國甚至排到了十幾名開外,與我們想象中的情景大相徑庭,令人震驚。
事實上,世界人均茶葉消耗量的排名中,第一名是土耳其,第二和第三分別是愛爾蘭和英國。這個排名其實也不是很難理解,土耳其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終點,接受茶文化的歷史很早,土耳其語中的“茶”讀音就跟漢字相近。如今,茶文化已經在土耳其扎根,并且成為了整個國家的特色,無論在土耳其的什么地方,茶館永遠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static/images/biaoqian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