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茶葉安全標準(最新的茶葉衛(wèi)生國家標準)
最新的茶葉衛(wèi)生國家標準
代用茶國家標準GB 5009.3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水分的測定GB 5009.4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灰分的測定GB 5009.11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總砷及無機砷的測定GB 5009
代用茶國家標準
代用茶國家標準
GB 5009.3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水分的測定
GB 5009.4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灰分的測定
GB 5009.11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總砷及無機砷的測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鉛的測定
GB 5009.15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鎘的測定
GB/T 5009.146 植物性食品中有機氯和擬除蟲菊酯類農藥多種殘留量的測定
GB 5749 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
GB 7718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
GB/T 20769 水果和蔬菜中450種農藥及相關化學品殘留量的測定 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譜法
JJF 1070 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計量檢驗規(guī)則
NY/T 391 綠色食品 產地環(huán)境質量
NY/T 392 綠色食品 食品添加劑使用準則
NY/T 393 綠色食品 農藥使用準則
NY/T 394 綠色食品 肥料使用準則
NY/T 658 綠色食品 包裝通用準則
NY/T 1055 綠色食品 產品檢驗規(guī)則
NY/T 1056 綠色食品 貯藏運輸準則
國家茶葉安全標準有哪些
1、不是所有茶都要用沸水沖泡。不同的茶葉因為選料不同、發(fā)酵度不同、口感特點不同,因此就有不同的沖泡溫度。黑茶、普洱茶、烏龍茶、紅茶、白茶這幾種茶類,適合用滾燙的開水來沖泡才能,將其香氣滋味激發(fā)出來。為了保持鮮爽的口感和香氣,綠茶適合用85℃左右的水、黃茶適合用90~100℃的水。而一些特殊的茶,比如像日本的特級玉露,因為其原料過于鮮嫩,甚至可以采用冰塊投泡,稱之為“冰出玉露”。
2、不是所有茶的投茶量都一樣。意見參考:如果每次注水量都恒定為120毫升,那么綠茶、紅茶、黃茶、白茶的投茶量均為3克;而黑茶、普洱茶的投茶量一般為7克,烏龍茶投茶量則為8克。
3、頭道茶不可以洗掉農殘。茶葉農殘很大部分都是脂溶性,而非水溶性,也就是說這些農殘一般只會溶解于油脂,而不是熱水。
需要再次科普的是,有農殘不等于農殘超標,國家對茶葉產品的農殘是有嚴格的劑量標準規(guī)定的,只要是在標準以內,都是相對安全衛(wèi)生的產品,不用過分擔心。4、發(fā)霉的茶不能喝。發(fā)霉的茶,不管用熱水沖多少遍,都不能洗掉上面的有害霉菌毒
5:不是所有的茶喝了都會失眠。一般來說,喝茶會不會失眠是看每個人對茶葉中所含咖啡因的耐受性。
6:純芽頭的茶不一定是最頂級的茶。絕大部分的茶葉在原料選取上,并不是以純芽頭的最好的標準。
誤解7:茉莉花茶并劣質。比如福建福州的茉莉花茶,就會精選上好茶坯與上好的茉莉花進行窨制,甚至在制作過程中有長達7~8次的多次窨制,選料考究、制作繁復,實在是相當精致的好茶!
誤解8:中國人喜歡喝茶,而歐美人也喜歡喝。從清朝開始,我國就向歐美大量出口茶葉,英國因此形成了獨特的英式下午茶文化,還在印度種茶制茶,以抵消與清朝的貿易逆差,甚至發(fā)動了鴉片戰(zhàn)爭。至今,英國人喜歡喝紅茶、俄國人喜歡喝黑茶、美國人喜歡喝冰茶、日本人喜歡喝烏龍茶……
誤解9:瓷杯開片不一定是質量有問題。開片是瓷器釉面的一種自然開裂現象。開裂的原因有兩種:一是成型時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響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脹系數不同,焙燒后冷卻時釉層收縮率大。人們掌握了開裂的規(guī)律而制出的開片釉(即裂紋釉),變成為瓷器的一種特殊裝飾了。
10、任何茶都對身體有益。喝茶對身體有益,這是醫(yī)學界和民間都達成的共識。可也有不少人在喝茶之后身體會不舒服,甚至越喝越不舒服。想要通過喝茶改善身體的某些亞健康狀態(tài),其實應該先弄清自己的體質,然后再選擇適合自己體質的茶,這樣才能帶來事半功倍的正向效果。
茶葉國家質量標準
嫩葉的!以春芽為最好!
外形辨別:
1 普洱散茶:一般分為特級及一至十級普洱。級別以嫩度為基礎,嫩度越高,級別越高。芽頭多,毫顯,則嫩度高,條索緊結,重實,則嫩度高;色澤光潤,則嫩度好,色澤干枯則嫩度差。
2 普洱緊壓茶:外形勻整端正;棱角整齊,不缺邊少角;厚薄一致,松緊適度;模紋清晰,條索整齊,緊結;色澤以黑褐,棕褐,褐紅色為正常。
內質辨別:
1 湯色:明亮,紅濃,紅褐色。如湯色紅濃,剔透,則為高品質普洱茶;深紅,褐紅的湯色為正常。
2 香氣:主要看香氣的純度,區(qū)別霉味與陳香味。陳香味是普洱茶在后發(fā)酵過程中,多種化學成分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形成的新物質產生的一種綜合香氣。
普洱茶香氣達到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普洱茶的陳韻。
3 滋味:普洱茶的滋味要醇和,爽滑,甘甜,刺激性不強,沒有澀味,口感很舒服。
二 選購要點
1 品質:
優(yōu)質普洱茶應具備以下幾個條件:原料應為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發(fā)酵工藝要恰到好處,用水時間要準確;如為陳茶,儲存環(huán)境要好,儲存時間要夠,熟茶在5年以上,生茶要在20年以上。
好的普洱茶外形條索肥壯緊實,色澤褐紅;內質湯色紅濃,陳香濃郁,滋味醇濃;葉底發(fā)紅,柔軟耐泡。普洱緊壓茶除內質特征符合以上條件外,外形還具有勻整端正,棱角整齊,模紋清晰,灑面均勻,松緊適度,不起層掉面等特點。
2 外觀:
從色澤上看,優(yōu)質普洱茶顏色均一,帶有光澤。
正宗普洱茶呈豬肝色,陳放5年以上的普洱茶黑中泛紅。生茶品若經過20-30年的陳化,表面便帶有油光,不會呈灰暗色。
從外形上看,不論茶餅,沱茶,磚茶或其他各種茶形,茶葉的條索,條形都應完整,老葉粗大,嫩葉細膩。如一塊茶餅無明顯條索,外形顯得細碎,則可認定有次級品制成。
新制的普洱緊壓茶結構緊密,陳化多年的普洱茶經過與空氣的接觸而氧化,茶餅會疏松一些,開始略略浮起,但條索仍應保持完整。
3 香氣:
新制普洱茶未經時間陳化,帶有生味與雜味;陳化期在3-5年的普洱茶氣味平淡,不帶雜味,而陳化期在5-10年之間的普洱茶就會有甘醇氣味,且陳放越久,越有一種陳年老味。
當然,霉味不可有的,任何茶品若有霉味則已變質。
優(yōu)質普洱茶沖泡后,若香氣純凈和濃郁者為上品,入口則令人心安氣爽,舒適愜意;沖泡陳年普洱茶時,空氣中飄香,杯蓋,杯底留香;劣質普洱茶泡聞起來則有焦味,悶味,油臭味菁臭味,烤火味或其他異味。
4 湯色:
優(yōu)質普洱茶泡出的茶湯透明,發(fā)亮,湯上面看起來似有油光;劣質普洱茶的茶湯則發(fā)黑,發(fā)烏,沒有光澤。
存放時間不同的普洱茶泡出的茶湯也不同。新制熟茶品湯色呈深紅色,不透亮;新制生茶品的茶湯色為淡金黃色,存放15年左右的生茶品湯色則為蜜黃并略帶琥珀紅,存放30年左右的生茶的湯色呈棗紅色,略帶茶氣輕浮杯面。如果是古董級茶品(50年以上),其湯色便為深棗紅色,鮮亮,油光十足,茶湯表面霧氣浮動,有一種輕飄飄的感覺。
普洱茶只要是在正常的環(huán)境下存放,茶湯的顏色絕不會是黑色的。
5 口感:
新制生茶入口后澀感濃烈,陳放的生茶入口略澀后轉為甘甜,老茶入口感覺順滑生津,古董級茶口感濃郁爽滑,舌底泉鳴,心曠神怡,飄然欲仙。
生茶茶湯在上頜,舌面,舌下,兩頰,咽喉間都可能有香氣產生,且產區(qū)不同與制作工藝不同,香氣的感應位置就有不同。
上品普洱茶在吞咽時也能產生香氣,且有層次變化。如果生餅茶湯在上顎前端生有高溫烘干的甜香味,則屬不佳。普洱茶多產生苦澀味,苦澀味濃淡代表茶質,茶性強烈,厚重與否。好的生餅入口后能迅速的苦化甘,澀轉甜,如果品茶之后3-5分鐘內,喉頭與兩頰之間回韻依舊甘甜,則為佳品。
6 葉底:
沖泡后觀察葉底,茶葉逐次開展者表明制造技術良好,陳化期穩(wěn)定,沖泡次數多;葉面不開展或沖泡多次仍只有小程度的開展的茶葉,多因制造過程失敗或陳放不善造成。
好的生餅葉底葉面光澤油亮,枝末等雜質少,如果葉底顏色參差不齊,可能為發(fā)酵不均或是拼配品。
以手指捏葉底,一般以柔韌性強者為好。若葉脈凸顯,葉面碎爛,缺乏彈性,觸感生硬,則為次級品。以老葉為原料的茶,葉底則肥厚均勻者為佳。 。
茶葉安全標準包括哪些
茶葉生長期打藥,是指夏茶和秋茶,這兩季茶葉生長旺盛,也正是蟲害最厲害的時期,如果不打藥,茶樹就回遭受到嚴重的蟲害,不但損害這兩季茶葉的產量,也會影響茶樹的光合作用 ,進而影響茶樹儲存營養(yǎng),導致來年的春茶產量。
春茶,指的是清明前后幾天采集的茶葉,這期間的茶葉經過一個冬天的蟄伏 ,開春后隨著溫度的上升,緩慢的生長至清明前后采收,這個季節(jié)的茶樹沒有蟲害,茶樹也不需打藥,即使上年給茶樹打了藥,其殘留經過一個冬天的消耗,也不會殘留至春茶上,因而春茶是最安全的茶葉,也是價格最貴的茶葉。
我曾多次去過股份制公司茶園,看到茶農護理茶樹,他們給茶樹噴藥的藥水是由專人統(tǒng)一調配的,調配的比例濃度符合標準,既能消滅害蟲,又不至于濃度過大,待農藥殘留基本耗盡后才允許采收,然后經過烘炒封包,封包前還要做一次農藥檢測,因而進入市場的夏秋茶葉還是比較安全的。
我也到過私人茶園,私人制作的春茶沒有問題,我所擔心的是夏秋兩季茶葉,他們給茶樹噴藥,憑經驗估計,出茶后,是否進行了農藥檢測不得而知。所以,我現在買茶一般都是買春茶,偶爾也喝過夏秋茶葉,沒有覺得身體不適。
如果還疑茶葉農藥殘留太多,總感覺不安全,那么你就買清明前后的茶葉吧,經過冬天歷練的茶葉更香更純。
中國國家茶葉標準
不同的茶葉等級分類辦法也是不同的,提現的是茶葉的質量,等級越低越好,茶葉的等級是根據國家標準《茶葉感官審評室基本條件》對茶葉的條索外形、色澤、整碎、凈度、內質、香氣、滋味醇厚度、湯色、葉底來分類。下面就為大家介紹茶葉的等級劃分。茶葉的等級劃分,由高到低依次為:特級、1級、2級、3級....9級,特級
茶葉 食品安全標準
不見得!
六大茶類中,不少茶葉加工都要好好“曬個太陽”。這其實是一個形象化的說法,更多是一定溫度下,在通風和攤晾過程中,水分散失和自體分解的過程,也即茶葉加工中的“萎凋”。
一、萎凋過程
白茶、紅茶、青茶的加工,都需要一個萎凋過程。傳統(tǒng)上,一些茶葉往往采用陽光下萎凋的形式,而目前茶葉加工中,萎凋已不必然完全是陽光下。
在生產上,萎凋對茶葉品質的關系很大,如在白茶中,萎凋程度的不同直接決定了茶葉品質的好壞。在云南一些茶山,鮮葉一般需要在從山上運往山下才開始初制,這個過程大概需要八個小時,在這個過程中,茶葉的萎凋其實已經開始;而在一些茶區(qū),如祁門紅茶核心產地,鮮葉從采摘到初制則需要三個小時左右,其萎凋相對云南則較輕。這些都會對茶葉品質形成直接的影響,判斷茶葉的萎凋程度,對茶葉的品質有重要的意義。
二、鮮葉為什么要萎凋?
一般來說,剛采下的茶樹鮮葉含水量在73-78%之間,細胞組織呈緊張狀態(tài),葉質硬脆,在這種情況下不便進行揉捻,也不能塑造出良好的茶葉外形,茶汁在揉捻時極易流失,不利后續(xù)內含物質轉化的正常進行。萎凋就是利用鮮葉水分減少這一過程,促使茶葉外形與內含物產生緩慢而又有序的變化,從而為逐步形成了各茶類特有品質打下基礎。
三、萎凋程度與茶葉品質關系
萎凋程度的不同,對后續(xù)工序和制茶品質關系較大。
萎凋不足時,萎凋葉含水量高,可塑性差,揉捻時容易斷碎,甚至茶汁流失。制成干茶條索短碎,片末多,香低味淡,且?guī)в星酀?,湯色渾濁,葉底花青。
萎凋過度時,萎凋葉含水量少,葉子干硬,粘性小,揉捻時難以成條,且碎末茶增多。這樣制成的干茶條索松拋,片末多,香低味淡。色澤灰枯不顯毫,湯色葉底偏暗。
萎凋在烏龍茶加工中被稱為“走水”,這名詞叫得很生動,萎凋過程中的水分散發(fā)是在有秩序且茶青帶有生機的情況下進行的。水分沿著葉脈擴散,經由葉緣的水孔與葉面的氣孔(大部分在葉底)蒸發(fā)。這與直接曬干是不同的,鮮葉必須在這樣繼續(xù)保持生機的狀態(tài)之下,讓鮮葉內的酶帶動各種成分的氧化,如此茶葉的色、香、味才得以形成。
國家茶葉安全標準是什么
|國家標準(110項)|
GB 2762-2012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2012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
GB 7718-2011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
GB/T 8302-2013 茶 取樣|
GB/T 8303-2013 茶 磨碎試樣的制備及其干物質含量測定|
GB/T 8304-2013 茶 水分測定|
GB/T 8305-2013 茶 水浸出物測定|GB/T 8306-2013 茶 總灰分測定|
GB/T 8307-2013 茶 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測定|
GB/T 8308-2013 茶 酸不溶性灰分測定|GB/T 8309-2013 茶 水溶性灰分堿度測定|
GB/T 8310-2013 茶 粗纖維測定|
GB/T 8311-2013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測定|
GB/T 8312-2013 茶 咖啡堿測定|
GB/T 8313-2008 茶葉中茶多酚和兒茶素類含量的檢測方法|
GB/T 8314-2013 茶 游離氨基酸總量測定|
GB/T 9833.1-2013 緊壓茶第1部分:花磚茶|
GB/T 9833.2-2013 緊壓茶第2部分:黑磚茶|
GB/T 9833.3-2013 緊壓茶第3部分:茯磚茶|
GB/T 9833.4-2013 緊壓茶第4部分:康磚茶|
GB/T 9833.5-2013 緊壓茶第5部分:沱茶|
GB/T 9833.6-2013 緊壓茶第6部分:緊茶|
GB/T 9833.7-2013 緊壓茶第7部分:金尖茶|
GB/T 9833.8-2013 緊壓茶第8部分:米磚茶|
GB/T 9833.9-2013 緊壓茶第9部分:青磚茶|
GB 11767- 2003 茶樹種苗|
GB/T 13738.1-2017 紅茶 第1部分:紅碎茶|
GB/T 13738.2-2017 紅茶 第2部分:工夫紅茶|
GB/T 13738.3-2012 紅茶 第3部分:小種紅茶|
GB/T 14456.1-2017 綠茶
茶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茶農賣茶,茶就是農產品 如果進商超,就是食品,三證齊全 茶葉店能不能賣散茶? 各地標準不一, 一般情況是不允許賣,很多地方是政策不許,但工商默許。
按要求,你應該從廠家進貨,進大包裝,箱子上有廠家。有Q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