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茶葉產量(2016到2018年,全國茶葉產量之和)
2016到2018年,全國茶葉產量之和
2000年,茶園種植面積達到10.84萬公頃,茶葉產量達到4.5萬噸。截止到2018年底,安徽茶園種植面積達到254.6萬畝,茶葉產量達到13.5萬噸。
2018年我國茶葉產量
1.信陽毛尖2018年產值57853.4萬元,產量403.66噸。
2.2018年度茶葉市場行情,信陽毛尖產量比去年同朝439.05噸,減少了35.39噸,下降了8%,產值比去年同期47980.4萬元,增長了9873萬元,增長了17%,平均單價去年同期增高23.7%。
3.2018年度茶葉總產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天氣影響,信陽毛尖產量受到不同程度的減產。
2018年中國茶葉產量占全球茶葉產量的比重與2017年相比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產茶國,茶葉產量255萬噸,同比上升6%,占全球茶葉總產量44.8%。印度位居第二,茶葉產量127.8萬噸,同比上升0.9%;肯尼亞44萬噸,同比下降7%。產量位居前十的其他國家分別為:斯里蘭卡30.7萬噸、越南17.2萬噸、印尼12.5萬噸、土耳其10.2萬噸、阿根廷8.2萬噸、孟加拉國7.9萬噸、日本7.7萬噸。
2018年全國茶葉產量比9年前翻了一番
肯尼亞是世界最大的茶葉出口國。2018 年,肯尼亞茶葉出口量47.4 萬噸,比2018 年增長近6 萬噸,增幅高達14%。
巴基斯坦是肯尼亞最大茶葉出口市場,2018年進口17.8 萬噸,占肯尼亞出口總量38%,占比略有增長。其他主要出口市場分別為:埃及7.4 萬噸、英國4.7萬噸、阿聯(lián)酋3.5 萬噸、蘇丹2.2 萬噸、俄羅斯1.8 萬噸、也門1.4 萬噸、阿富汗1 萬噸。
2016-2018年,全國茶葉產量之和比
2018年紅茶是產量最多、消費量最大的茶類,屬于全發(fā)酵茶,主要經過萎凋、揉捻、發(fā)酵、干燥四個基本工序制作而成;品質特點是紅湯紅葉。
六大茶類中,紅茶的歷史最有趣,其它的茶類都很中國、很東方,只有紅茶最是風靡全球,沾染著異域風情。
關于紅茶的起源,學術界普遍認為是福建武夷山桐木關內的正山小種。那么到底是何時何人最早創(chuàng)制出正山小種呢?沒有確切的史料記載。筆者閱讀了幾位茶學大家的著作,有的說紅茶出現(xiàn)在烏龍茶之前,有的說在其之后出現(xiàn)。
2016~2018年,全國茶葉產量之和比
2004年中國茶葉產量增為861000噸,成為全球第一。
印度位于南亞次大陸,熱量雨量都很豐富,很適合茶葉生長。印度是于1780年從中國引入茶籽種于加爾各答,現(xiàn)在全印度22個邦產茶。印度主要盛產紅茶。
目前中國每年還需要從國外進口大量茶葉,其中2020年僅從印度進口茶葉總額2 億多元。
2017年茶葉產量前三
茶葉總產量最大國家是印度?! ∈澜缰饕牟枞~產地分布在亞洲和非洲,其次是美洲、大洋州和歐洲,這三大洲也有一定數(shù)量的生產,但相對于亞洲和非洲來說少得多。據(jù)相關的統(tǒng)計表明,2004年各洲的茶葉產量計算,亞洲、非洲的茶葉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近97%,其中,亞洲占81%,非洲占15.6%,南美洲、大洋州和歐洲茶葉產量所占比例很少。各大洲主要的產茶國如下:在亞洲,茶葉產地主要集中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和斯里蘭卡等國家,上述的四個國家茶葉產量占亞洲茶葉總產量的81%;在非洲,茶葉產地分布在肯尼亞、、烏干達、坦桑尼亞馬拉維和津巴布韋等國,這五個國家所產的茶葉占非洲茶葉產量的91%,在美洲,以阿根廷為主要的產茶國家,其茶葉產量占美洲茶葉總產量的87%?! 〕袊@一茶葉主產區(qū)外,目前世界上還有五十多個國家生產茶葉,最北可達北緯49度,位于前蘇聯(lián),最南可達南緯33度,位于南非。世界茶區(qū)在地理上的分布,多集中在亞熱帶和熱帶地區(qū),可分為東亞、南亞、東南亞、西亞、歐洲、東非和南美6區(qū)?! |亞茶區(qū)的主產國有中國和日本,兩國的茶葉產量約占世界茶葉總產量的23%,中國居世界第二位,日本居第四位。日本茶區(qū)主要分布在九州、四國和本州東南部,包括靜岡、琦玉、宮崎、鹿兒島、京都、三重、茨城、奈良、九州、高知等縣(府),其中靜岡縣產量最高,占全國總產量的45%?! ∧蟻啿鑵^(qū)的主產國有印度、斯里蘭卡和孟加拉國,所產茶葉約占世界總產量的44%總出口量的50%。印度產量占世界首位,斯里蘭卡居世界第三位。印度的茶區(qū)分布在北部(包括東北部)和南部,北部又分為阿薩姆茶區(qū)和西孟加拉茶區(qū):阿薩姆茶區(qū)是印度的主要茶區(qū),茶葉產量約占全國茶葉總產量的50%以上;西孟加拉茶區(qū)主要分布在杜爾斯附近,茶葉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20%左右。南部茶區(qū)主要分布在馬德拉斯和喀拉拉(爪盤谷、交趾),氣候與北部相比,較為暖和,全年無霜,可終年采摘茶葉。斯里蘭卡地處印度半島東南,是一個熱帶島國。全島地勢以中部偏南為最高,茶園多集中在中部山區(qū),主產區(qū)為康提、納佛拉、愛里、巴杜拉和拉脫那浦拉,其茶園面積占全國茶園總面積的77%,茶葉產量占全國的75%。孟加拉國位于恒河下游,印度阿薩姆邦和孟加拉邦之間,茶區(qū)主要分布在東北部的錫爾赫特和東南角的吉大港以及位于上述兩區(qū)間的帖比拉,其中錫爾赫特的茶葉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90%?! |南亞茶區(qū)位于中國以南,印度以東。產茶國家有印度尼西亞、越南、緬甸、馬來西亞、泰國、老撾、柬埔寨、菲律賓等,茶葉產量約占全世界總產量的8%,其中印度尼西亞產量最高,越南、緬甸次之,馬來西亞較少,其他幾個國家產笙則很少。印度尼西亞大部分地區(qū)屬熱帶雨林氣候,具有溫度高、降雨多、濕度大的特點,全年幾乎無寒暑之分,終年可采收茶葉;茶區(qū)主要分布在爪哇和蘇門答臘兩大島上,其中海拔2000米左右的爪哇島產茶最多,約占全國總產量的80%。越南屬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溫高、濕度大,早雨季明顯;茶區(qū)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中部、南部也有少量茶區(qū)。馬來西亞因靠近赤道,終年炎熱多雨,屬熱帶雨林氣候;茶區(qū)主要分布在海拔1220米的加米隆高地?! ∥鱽喓蜌W洲茶區(qū)的主要產茶國有歐洲的前蘇聯(lián)和亞洲的土耳其、伊朗等,所產茶葉約占世界茶葉總產量的14%。前蘇聯(lián)茶區(qū)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格魯吉亞和阿塞拜疆,在黑海沿岸的克拉斯諾達爾等地也有少量茶區(qū)。土耳其茶區(qū)主要分布在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的里澤地區(qū)。伊朗大部分地區(qū)屬大陸性亞熱帶草原和沙漠式氣候,雨量較少,寒暑變化劇烈,不適宜種茶,僅西部山地和黑海沿岸地區(qū)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故茶區(qū)主要分布在黑海沿岸的吉蘭省和馬贊撼蘭省,其中巴列維和戈爾甘為主要產地?! |非茶區(qū)的主要產茶國有肯尼亞、馬拉維、烏干達、坦桑尼亞、莫桑比克等國,其中肯尼亞產量最高。肯尼亞有5省12縣產茶,主要茶區(qū)分布在肯尼亞山的南坡,內羅畢地區(qū)西部和尼安薩區(qū),如克里喬、索提克、南迪、基錫、尼耶尼、墨倉加、開里亞加等地。馬拉維是東非第二大產茶國,茶區(qū)主要集中分布于尼亞薩湖東南部和山坡地帶,如米蘭熱、松巴、高羅、布蘭太爾等地。烏干達是新興的產茶國之一,茶區(qū)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南部的托羅、安科利、布里奧羅、基蓋齊、穆本迪、烏薩卡等地區(qū)。坦桑尼亞和莫桑比克也都是東非主要的產茶國,坦桑尼亞茶區(qū)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維多利亞湖沿岸,布科巴等地產茶較多;莫桑比克茶區(qū)主要集中在南謀里和姆蘭杰山區(qū)?! ≈心厦啦鑵^(qū)的產茶國家有阿根廷、巴西、秘魯、厄瓜多爾、墨西哥、哥倫比亞等國。其中阿根廷產量最高,約占南美茶葉總產量的70%,茶區(qū)主要分布在東北部密西奧尼斯山區(qū),在科連特斯等省較為集中。
2016-2018年,全國茶葉產量之和比2013
綠茶——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綠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沖泡等特點。其制作工藝都經過殺青→揉捻→干燥的過程,不經過發(fā)酵。
根據(jù)加工時干燥的方法不同,綠茶又可分為炒青綠茶、烘青綠茶、蒸青綠茶和曬青綠茶。綠茶性苦寒,可消暑解熱,又能生津止渴。但因其營養(yǎng)成分過高,且葉綠素含量較多,對腸胃刺激較大,所以過敏體質喝綠茶易嘔吐,胃潰瘍病患者更不能喝綠茶。
2017年全球茶葉產量的增長量為
世界茶葉貿易的基本特點:一是全球茶葉種植區(qū)域集中;二是茶葉進出口也較集中;三是紅茶是世界茶葉貿易主要品種。
一、全球茶葉種植區(qū)域集中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目前,世界上有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qū)種植茶葉,但種植區(qū)域集中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其中,中國、印度和斯里蘭卡種植面積位居世界前三位,2017年種植面積分別為222.5萬公頃、62.4萬公頃和23.2萬公頃,占全球茶葉種植面積的比重分別為54.6%、15.3%和5.7%。產量排名與種植面積略有差別,產量排名前三位的國家是中國、印度和肯尼亞,2017年產量分別為245.9萬噸、130.4萬噸和43.3萬噸,占全球茶葉產量比重分別為40.3%、21.7%和7.2%。
二、茶葉進出口較集中。
盡管種植茶葉的國家和地區(qū)僅有50多個,但參與全球茶葉貿易的國家和地區(qū)卻多達170多個。在這1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中,肯尼亞、中國和斯里蘭卡是世界前三大出口國,2017年出口茶葉46.8萬噸、36.7萬噸和28.9萬噸,占全球茶葉出口量的20.3%、15.9%和12.5%。前三大進口國為巴基斯坦、俄羅斯和美國,2017年進口茶葉20.5萬噸、18.1萬噸和16.6萬噸,占全球茶葉進口量的18.6%、16.5%和15.1%。
三、紅茶是世界茶葉貿易主要品種。
國際上一般將茶葉分為綠茶(greentea)和紅茶(blacktea),其中紅茶是全球茶葉貿易的主要品種。2017年世界茶葉出口230.7萬噸,其中紅茶出口166.1萬噸,占72%;綠茶出口為45萬噸,占19.5%。
2016年中國茶葉產量
59287.8億元
2016年全國農業(yè)總產值為59287.8億元,較上年增長2.9%。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1303萬公頃,比上年減少31萬公頃。其中,小麥種植面積2419萬公頃,增加5萬公頃;稻谷種植面積3016萬公頃,減少5萬公頃;玉米種植面積3676萬公頃,減少136萬公頃。棉花種植面積338萬公頃,減少42萬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412萬公頃,增加8萬公頃。糖料種植面積168萬公頃,減少6萬公頃。
全年糧食產量61624萬噸,比上年減少520萬噸,減產0.8%。其中,夏糧產量13920萬噸,減產1.2%;早稻產量3278萬噸,減產2.7%;秋糧產量44426萬噸,減產0.6%。全年谷物產量56517萬噸,比上年減產1.2%。其中,稻谷產量20693萬噸,減產0.6%;小麥產量12885萬噸,減產1.0%;玉米產量21955萬噸,減產2.3%。
全年棉花產量534萬噸,比上年減產4.6%。油料產量3613萬噸,增產2.2%。糖料產量12299萬噸,減產1.6%。茶葉產量241萬噸,增產7.4%。
全年肉類總產量8540萬噸,比上年下降1.0%。其中,豬肉產量5299萬噸,下降3.4%;牛肉產量717萬噸,增長2.4%;羊肉產量459萬噸,增長4.2%;禽肉產量1888萬噸,增長3.4%。禽蛋產量3095萬噸,增長3.2%。牛奶產量3602萬噸,下降4.1%。年末生豬存欄43504萬頭,下降3.6%;生豬出欄68502萬頭,下降3.3%。
全年水產品產量6900萬噸,比上年增長3.0%。其中,養(yǎng)殖水產品產量5156萬噸,增長4.4%;捕撈水產品產量1744萬噸,下降1.0%。
全年木材產量6683萬立方米,比上年下降7.0%。
全年新增耕地灌溉面積118萬公頃,新增節(jié)水灌溉面積211萬公頃。
2018年中國茶葉產量占全球茶葉產量的比重
中國茶產量居世界第一 中國肉、蛋產量居世界第一 音響、電話機、彩電、VCD視盤機和一些電子元器件等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電子工業(yè)大國之一。
我國鈦產量居世界第一 中國在116個國家建立430多個孔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