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皇帝喝的貢茶都是什么品種的?
【文藏來答】皇帝喝的貢茶來源已久,最早可追溯到西周。
大約在西漢時期,貢茶制度逐步確立了下來,并且逐漸明朗化。從有關(guān)史料記載上看,飲茶已經(jīng)成為皇帝、后妃和貴族的生活所需。
清宮普洱茶團
反映西漢皇帝及皇室成員用茶的作品,有《飛燕外傳》,書中記載了漢成帝和他寵愛的皇后趙飛燕喝茶的情況:「成帝崩后,后夕寢中驚啼。侍者呼問,方覺,乃言曰:吾夢中見帝,帝賜吾坐,命進茶?!?/p>
貴族飲茶,也見于其他有關(guān)的史料和出土文物記載。王褒《僮約》之中,有「武陽買茶」、「烹荼盡具」等與飲茶相關(guān)的語句。這些文字,間接地反映了貴族階層的買茶、烹茶、飲茶和使用茶具的情況。
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出土的一件十分重要的文物,就是漢代的「槚笥」,這是一種茶器,反映了王室生活之中,茶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
三國時期,吳國末代皇帝孫皓是一位很講究生活品位的人。據(jù)說,他經(jīng)常在宮中設(shè)宴,每宴必須有酒和茶。據(jù)史學家陳壽在《三國志·吳志》中記載:
孫皓每為食宴:無不竟日,坐席無能否,率以七升為限,雖不悉入口,皆澆灌取盡。耀素飲酒不過三升,初見禮異時,常為裁減,或密賜茶荈以當酒。
這些用茶,無疑屬于貢品。晉代時,大臣溫嶠上表,稱:「貢茶干印,茗三百斤?!固拼侵袊暡柚贫刃纬珊桶l(fā)展的重要時期,唐朝的貢茶制度對后世影響很大。尤其是在繁榮鼎盛的中唐時代,社會很安定,李唐皇帝倡導道教,主張儒、釋、道三教并立,從皇帝到大臣,較為注重外在修養(yǎng)和內(nèi)在修為。茶事,文人們一直視為雅事,茶性高潔,品茶成為君臣們內(nèi)在修為最理想的活動。信奉三教的眾人也都奉茶事為雅事,不僅愛茶,還由衷地頌茶。當時,品茶蔚然成風,朝野一片贊頌之聲。文人描述當時的情境:「田閭之間,嗜好猶切?!?/p>
唐朝時,貢茶開始形成制度,并確立下來,歷代相傳,直到清代滅亡,延續(xù)了上千年。
永字茶磚
唐代經(jīng)濟繁榮,名茶遍布全國。有關(guān)唐代的名茶,唐代文人、大臣的詩文集和史料記載比比皆是,起碼有五十余種。史學家李肇寫《唐國史補》,列出名茶有十九種,并說,唐代風俗貴茶,茶之名眾。茶圣陸羽寫《茶經(jīng)》,書中提到當時全國四十三個州出產(chǎn)茶葉。
唐代名茶眾多,主要包括:
湖州顧渚紫筍,常州陽羨茶,壽州黃芽茶,黃州黃岡茶,蘄州蘄門團黃,荊州仙人掌茶、江陵楠木茶,漢州廣漢趙坡茶,峽州碧澗、明月、芳蕊、茱萸、夷陵茶,蜀州橫牙茶、雀舌茶、鳥嘴茶、麥顆茶、蟬翼茶、九華英茶,雅州蒙頂石花,邛州邛州茶,劍州小江園茶,瀘州納溪瀘州異體,眉州峨眉白芽茶,東川神泉小團,綿州昌明茶、獸目茶、松嶺茶,湖南衡山茶,岳州邕湖含膏,夔州香雨茶、茶嶺茶、婺州東白茶,睦州鳩坑茶,洪州西山白露茶,彭州仙崖石花茶,金州茶牙,福州唐茶、柏巖茶、方山露芽,陜西紫陽茶,義陽郡義陽茶,壽州六安茶、天柱茶,宣城雅山茶,歙州婺源歙州茶,越州仙茗茶、剡溪茶,袁州界橋茶,揚州江都蜀岡茶,杭州天目山茶,徑山茶等。
宋元時期,御苑、御茶園十分興旺,名茶遍及大江南北。宋代名茶眾多,主要包括:
建州建茶,武夷山巖茶,越州臥龍山茶,修仁茶,江蘇蘇州虎丘茶、洞庭山茶,湖州顧渚紫筍,常州陽羨茶,浙江杭州龍井茶、寶云茶,樂清白云茶,浙江紹興日鑄茶、瑞龍茶,浙江淳安鳩坑茶,嵊縣五龍茶、真如茶、紫巖茶、胡山茶、鹿苑茶、大昆茶、小昆茶、細炕茶、焰坑茶、瀑布嶺茶,浙江天臺茶,分水天尊巖貢茶,富陽西庵茶,諸暨石寬嶺茶,寧波靈山茶,四川蒙頂茶、雅安露芽,瀘州納溪梅嶺,青城沙坪茶,邛縣邛州茶,峨眉白芽茶,湖北巴東真香茶,當陽仙人掌茶,陜西紫陽茶,安徽放安龍芽茶,歙州婺源歙州茶,洪州雙井茶,江西清江臨江玉津,宜春袁州金片,福州方山露芽,云南昆明五果茶,西雙版納普洱茶,等等。
邛州茶磚
宋徽宗趙佶懂得品茶,他在《大觀茶論》中對當時貢茶的狀況有著十分生動的記述:
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中澹間潔,韻高致靜。則非遑遽之時可得而好尚矣。本朝之興,歲修建溪之貢,尤團鳳餅,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延及于今,百廢俱興,海內(nèi)晏然,垂拱密勿,幸致無為??N紳之士,韋布之流,沐浴膏澤,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從事茗飲,故近歲以來,采擇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勝,烹點之妙,莫不盛造其極。
北宋末年,負責貢茶的大臣是臭名昭著的端明殿大學士蔡襄。他盤剝茶農(nóng),不斷增加茶農(nóng)的負擔,導致民怨沸騰。但由于御茶園官員和工人的悉心栽培和精工制作,使得武夷山巖茶貢茶品種優(yōu)、品質(zhì)精,名垂千古,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nèi)一直是一枝獨秀,稱雄于建州,稱雄于當世。不過,巖茶真正列入皇帝的御用貢品,是在元、明兩朝。
元代學者馬端臨寫《文獻通考》,史書和文人筆記列元代名茶四十余種。奇怪的是,少數(shù)民族入主中原,產(chǎn)茶區(qū)變化不大,但名茶的名稱卻完全不同
主要包括:
福建建州頭金、骨金、次骨、末骨、粗骨,武夷茶,虔州泥片,潭州靈草、獨行、綠芽、片金、金茗,袁州金片、綠英,歙州華英、早春、勝金、來泉,江蘇陽羨茶,江南茗子,杭州龍井,江陵大石枕,饒州仙芝、福合、祿合、慶合、運合、指合、嫩蕊,岳州開勝、開卷、小開卷、大巴陵、小巴陵、生黃翎毛、光州東首、薄則、淺山,歸州清口,灃州小大方、雙上綠芽,荊湖雨前、雨后、草子、楊梅、岳麓等。
浙江顧渚山吉祥寺 原大唐貢茶院
元亡明興,貢茶制度仍然沿襲元朝,有所創(chuàng)新。明洪武二十四年(一三九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頒詔,命全國各產(chǎn)茶之地,按照規(guī)定的每歲貢額,將貢茶繳送京師。同時,朱皇帝特地頒布一道詔書,將武夷山所屬的福建建寧貢茶,列為貢茶上品。當時,武夷山貢茶被視為神品,建寧貢茶,四品最有名,茶名分別為:探春、先春、次春、紫筍。朱皇帝喜愛建寧貢茶,特別下令,不許將這些貢茶碾搗為「大小龍團」,一定要按照新的制作方法,改制加工成為芽茶,及時入貢皇宮。據(jù)當時的學者徐獻忠《吳興掌故集》記載:「兩浙茶產(chǎn)雖佳,宋祚以來未經(jīng)進御。李溥為江淮發(fā)運使,章憲垂廉時,溥因奏事,盛稱浙茶之美,云:自來進御,惟建州茶餅,浙茶未嘗修貢,本司以羨余錢買到數(shù)千斤,乞進入內(nèi)?!?/p>
明世宗時期,皇帝二十余年不上朝,政務荒疏。因御茶園疏于管理,一直十分興旺發(fā)達的貢茶漸漸衰落。隨著時光流逝,御茶園茶樹枯敗,茶業(yè)一落千丈。嘉靖三十六年(一五五七年),朝廷正式?jīng)Q定,武夷山巖茶停止進貢。御茶園從元代建立,至此停止進貢,前后歷時二百五十五年。清人董天工編篡《武夷山志》,他在《貢茶有感》中這樣感嘆: 「武夷粟粒芽,采摘獻天家?;鸱忠欢?,春別次初嘉。整源難比擬,北苑敢矜夸。貢自高興始,端明千古污?!挂馑际钦f,御茶園精制絕倫的貢茶,是地方官用來取悅天家皇帝的。
茶馬古道
明代學者顧元慶寫《茶譜》,許次紓寫《茶疏》、《茶說》、《續(xù)茶經(jīng)》等書。明代文人吟詠名茶的詩文很多,史料、筆記、詩文所列名茶,大約有五十余種。
主要包括:
湖州顧渚紫筍、綠花、紫英,邛州碧潤、明月、茱萸尞茶,邛州火井、芽茶、家茶、孟冬、思安、夷甲,巴東真香,劍南蒙頂石花,蜀州麥顆茶、鳥嘴茶,渠州薄片茶,福州柏巖茶,建州先春茶、龍熔茶、石巖白茶,建南綠昌明茶,安徽六安皖西六安茶,歙縣黃山茶,石臺石埭茶,越州瑞龍茶,六安州小四同峴春茶,洪州白露茶、白芽茶,常州陽羨茶,婺州興趣巖茶,袁州云腳茶,了山陽坡茶,黔陽高株茶、都濡茶,宣城了山瑞草魁,龍安騎火茶,江蘇蘇州虎丘茶,浙江杭州西湖龍井茶,臨安浙西天目茶,長興羅岕茶,分水貢芽茶,上虞后山茶,嵊縣剡溪茶,樂溪雁蕩龍湫茶,浙江余姚瀑布茶、童家岙茶,龍游安山茶。
烏龍茶
有清一代,皇帝、后妃都喜愛喝茶。
乾隆時期著名的御用珍品包括:
湖廣進磚茶,湖北巡撫進通山茶,陜甘總督進吉利茶。陜西巡撫進吉利茶、安康芽茶。漕運總督進龍井芽茶。河東河道總督進碧螺春茶瓶。江蘇巡撫進陽羨芽茶、碧螺春茶。浙江巡撫進龍井芽茶、各種芽茶、城頭菊。兩江總督進碧螺春茶、銀針茶、梅片茶、珠蘭茶。閩浙總督進蓮芯茶、花香茶、鄭宅芽茶、片茶。福建巡撫進蓮芯茶、花香茶、鄭宅芽茶、片茶。云貴總督進普洱大茶、中茶、普洱小茶、普洱女茶、蕊茶、普洱芽茶、普洱茶膏。四川總督進仙茶、陪茶、菱角灣茶、觀音茶、春茗茶、名山茶、青城芽茶、磚茶、鍋焙茶。江西巡撫進永新磚茶、廬山茶、安遠茶、介茶、儲茶。湖南巡撫進安化芽茶、界亭芽茶、君山芽茶、安化磚茶。安徽巡撫進銀針茶、雀舌茶、梅片茶、珠蘭茶、松蘿茶、涂尖茶。云南巡撫進普洱大茶、中茶、普洱小茶、普洱女茶、蕊茶、普洱嫩蕊茶、芽茶、普洱茶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