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名菜是指哪四大?
一、中國四大名菜是指哪四大?
中國美食的四大名菜,分別是:西施舌、貴妃雞、貂蟬豆腐、昭君鴨這四道。這四道名菜分別用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楊貴妃、貂蟬、王昭君為菜名,每一道名菜都有它一段美好妙的故事。
西施舌:是一道以海鮮貝類牙蛤或沙蛤制成的湯,被賜以“西施舌”美名,相傳: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借助美女西施美貌,使 美人計,滅了 吳國。
大局已定,越王想接西施回國,越王的王后、怕西施回到越國后會受寵。便叫人綁了一塊巨石在西施背上,將她殺死沉入江底。西施死后化作這 貝殼類“ 沙蛤”,等待有人找到她,她就吐出丁香小舌,訴盡自己的含冤之情。
相傳唐玄宗在游嶗山時候,廚師為他做了這道湯,唐玄宗吃了后連聲說好。可見此菜的味道非同凡響。這道湯,湯汁爽滑,品質(zhì)極佳,味道鮮美,有“天下第一鮮”之稱。
貴妃雞:是蘇州一名菜,菜品 色, 香, 味, 俱全,令人賞心悅目,入口鮮嫩,清香撲鼻。關(guān)于這道菜,民間還流傳著一個和楊貴妃有關(guān)的故事。據(jù)說,唐皇李隆基娶到楊玉環(huán)后,終日沉溺歌舞酒色,不過問政事。有一天,兩人在百花亭飲酒,楊玉環(huán)飲酒過量,叫道“我要上天!我要飛上天!”李隆基以為楊貴妃餓了,要吃“飛上天”,就叫御廚趕緊做上此菜。御廚聽后摸不著頭腦,從來沒有聽說過“飛上天”這道菜。但是怎么辦好呢?皇帝的話一出,他說有就是有,哪個敢說“不”字。大家不知如何是好,著急得很。
有一位名叫 蘇空頭 的蘇州廚子急中生智,他說用雞翅做菜, 不就是“飛上天”嗎?大家聽后都贊同。于是用雞翅膀 和 香菇、 冬筍等一起燒。結(jié)果做出來的菜 色 香 味 形俱全。
菜端上來時,楊貴妃酒已醒了許多,她夾了一塊放進嘴,只見神清氣爽,唇齒 生香,連聲贊嘆道:“好吃!好吃!”李隆基也吃了一塊,問身邊的太監(jiān):“此菜叫什么名?”太監(jiān)答:“這是陛下吩咐御膳房做的‘飛上天’”。這時,正津津有味在品嘗“飛上天”的楊貴妃說:“此菜色艷、肉嫩、味香,都與我貴妃相似,就叫它‘貴妃雞'!”李隆基一聽,連聲稱好。
貂蟬豆腐:江西有一道名菜,叫作泥鰍鉆豆腐,做法是將泥鰍和整塊豆腐放在鍋中煮,隨著水溫升高,泥鰍受不了熱,就往較為涼快的豆腐里面鉆去。這菜有一個很雅致的名字,叫貂蟬豆腐,又稱漢宮藏嬌。它與貂蟬有什么關(guān)系呢?下面為你一 一道來:
話說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司徒王允很看不慣董卓的驕橫跋扈,就想用計除掉他,于是用了“美人計”,先后將將貂蟬送于董卓,呂布二人,然后從中挑撥,果然,呂布中計,殺了董卓。還是沒有說到菜上,對吧?別急。
清代文學(xué)家袁枚在江西吃到這道菜以后,覺得雪白的豆腐恰似貂蟬冰清玉潔,而泥鰍則比為董卓的奸猾,但最終還是逃不了司徒王允為他設(shè)計的命運。于是,他就把這道菜命名為“貂蟬豆腐”。
昭君鴨:相說出生楚國的王昭君出塞后不習(xí)慣吃面食,于是廚師就想了辦法將粉條和油面筋合在一起,用老鴨湯煮,很合昭君口味。
后人便用粉條、面筋與肥鴨烹調(diào)成一菜,稱之為“昭君鴨”,一直流傳至今。
如果你對四大名菜有不同的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小編與大家一同探討!
二、舌尖上的中國菜譜做法娃娃魚
制作關(guān)鍵:一定要把魚燒熟后才能放南瓜醬,這道菜用保鮮魚也可。
風味特點:色澤金黃、口感濃香。
E、鯢寶羹的制作方法:
1、原料:娃娃魚雜100克,把...
三、求舌尖上的中國簡介。
影片匯聚了全國各地的優(yōu)秀特色美食。既有各種各樣的山珍海味也有小街小巷的特色美味小吃。影片也根據(jù)季節(jié)、氣候、地域?qū)γ朗匙隽颂貏e的尋找和描寫。這個紀錄片以美食的視角和主線,不僅記錄了各種古老和當下的美食,也對美食周邊的人、家庭、生活、城市進行了描寫??傮w而言,這部美食紀錄片,非常優(yōu)秀,表達了人們對美食的態(tài)度,對美食對家的心情。
《舌尖上的中國.S01》百度網(wǎng)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
??鏈接:
?pwd=ylbn提取碼:ylbn
該片第一季于2012年5月14日在CCTV1《魅力記錄》欄目首播,于2012年7月在臺灣公視播出,2012年9月在新加坡星和都會臺播出,10月起在香港TVB翡翠臺播出。第二季于2014年4月18日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第三季于2018年2月19日在央視綜合頻道和紀錄頻道同步播出。
《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 (2012) 李立宏(7集)》百度網(wǎng)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 ?
鏈接:
?pwd=2mo8
提取碼:2mo8 ? ?《舌尖上的中國》為中央電視臺重點項目,共七集。主題圍繞中國人對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體人物故事串聯(lián)起中國各地美食生態(tài)。
《舌尖上的中國》是由陳曉卿執(zhí)導(dǎo),中國中央電視臺出品的一部美食類紀錄片。該節(jié)目主題圍繞中國人對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體人物故事串聯(lián)起講述了中國各地的美食生態(tài)。
該片第一季于2012年5月14日在CCTV1《魅力記錄》欄目首播,于2012年7月在臺灣公視播出,2012年9月在新加坡星和都會臺播出,10月起在香港TVB翡翠臺播出。第二季于2014年4月18日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第三季于2018年2月19日在央視綜合頻道和紀錄頻道同步播出。
擴展資料
《舌尖上的中國》中每一集都是由分集導(dǎo)演根據(jù)確立了的分集主題再去找尋符合主題的人物故事拍攝。當每個分集主題確立后,分集導(dǎo)演都需要經(jīng)過3個階段才會進行拍攝:
第一個階段是“文案寫作”階段,即分集導(dǎo)演看大量有關(guān)該主題的書、調(diào)查、并寫文案。
第二個階段是“調(diào)研”階段確定分集要有什么的美食需要拍攝。
最后是根據(jù)單個美食去各個地方進行拍攝,并在拍攝地區(qū)尋找適合的人物以表達該種食物,承載這個地區(qū)的美食的人物故事拍攝。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舌尖上的中國》
舌尖上的中國
在每一種食材、每一種制作工藝的背后,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彰顯著中國作為東方文明古國的深厚傳統(tǒng);同時通過描繪人和食物的故事,展示著這片土地上人與人之間、人與大自然之間的和諧美好關(guān)系。第一集 自然的饋贈中國幅員遼闊,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這樣多潛在的食物原材料,為了得到這份自然的饋贈,人們采集、撿拾、挖掘、捕撈,穿越四季。第二集 主食的故事中國人的烹調(diào)手藝與眾不同,從最平凡的一鍋米飯,一個饅頭,到變化萬千的精致主食,都是中國人辛勤勞動,經(jīng)驗積累的結(jié)晶。第三集 轉(zhuǎn)化的靈感在吃的法則里,風味重于一切。中國人從來沒有把自己束縛在一張乏味的食品清單上。人們懷著對食物的理解,在不斷的嘗試中尋求著轉(zhuǎn)化的靈感。第四集 時間的味道為了保存食物,我們雖然已經(jīng)擁有了多種多樣的科技化方式,然而腌臘、風干、糟醉和煙熏等等古老的方法卻依然有其獨特的魅力。第五集 廚房的秘密中國的廚房里,藏匿著什么樣的秘密?是食材,佐料,調(diào)料的配比?是對時間的精妙運用?是廚師們千變?nèi)f化的烹制手法?第六集 五味的調(diào)和不管在中餐還是在漢字里,神奇的“味”字,似乎永遠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對于“味道”的感知,既起自于飲食,又超越了飲食。第七集 我們的田野中國人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這不僅是順應(yīng)自然的中國式生存之道,這個農(nóng)耕民族精心使用著腳下的每一寸土地。
《舌尖上的中國》為中國中央電視臺播出的美食類紀錄片,主要內(nèi)容為中國各地美食生態(tài)。通過中華美食的多個側(cè)面,來展現(xiàn)食物給中國人生活帶來的儀式、倫理等方面的文化;見識中國特色食材以及與食物相關(guān)、構(gòu)成中國美食特有氣質(zhì)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華飲食文化的精致和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