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工藝(合成氨工藝中的化學熱力學及動力學)
合成氨工藝中的化學熱力學及動力學
合成氨指由氮和氫在高溫高壓和催化劑存在下直接合成的氨。熱力學計算表明,低溫、高壓對合成氨反應是有利的,但無催化劑時,反應的活化能很高,反應幾乎不發(fā)生。
當采用鐵催化劑時,由于改變了反應歷程,降低了反應的活化能,使反應以顯著的速率進行。
目前認為,合成氨反應的一種可能機理,首先是氮分子在鐵催化劑表面上進行化學吸附,使氮原子間的化學鍵減弱。
接著是化學吸附的氫原子不斷地跟表面上的氮分子作用,在催化劑表面上逐步生成—NH、—NH2和NH3,最后氨分子在表面上脫吸而生成氣態(tài)的氨。
工業(yè)合成氨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人工固氮最有效的方法是合成氨。
化學方程式:
N2+3H2=2NH3(可逆反應,條件高溫高壓催化劑)
工業(yè)上利用合成氨實現(xiàn)人工固氮,最常用的是哈伯法,也就是氮氣與氫氣在高溫高壓催化劑(鐵)作用下發(fā)生化合生成氨,然后再經一系列的反應轉化為其他有價值的化合物,如硝酸、氮肥、含氮炸藥等等。
地球上固氮作用有三種途徑,即生 物固氮、非生物固氮和工業(yè)固氮。
1。 生物固氮
生物固氮是指固氮微生物將大氣中 的氮氣還原成氨的過程。固氮生物可以 在特定條件下把氮氣還原為氨,而且都 屬于個體微小的原核生物。
根據(jù)固氮生 物的固氮特點以及與植物的關系,可以 將它們分為自生固氮生物、共生固氮生 物和聯(lián)合固氮生物三類。 大氣中的氮, 必須通過以生物固氮為主的固氮作用, 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因此,生物固氮 也是最重要的固氮途徑。
2。 非生物固氮
非生物固氮是指通過閃電、宇宙射 線和火山活動等高能固氮。非生物固氮 的結果是形成氨或硝酸鹽,隨著雨水降臨到地球表面,以這種方式固定的氮每年 約為1 800萬噸。
3。 工業(yè)固氮
工業(yè)固氮就是用高溫、高壓和化學 催化的方法,將氮轉化成氨。工業(yè)固氮 現(xiàn)在已經達到了1億噸的年產量。
合成氨熱力學分析
合成氨工藝學很復雜系統(tǒng)的學科,包含化工原理、計算、物化、化工工藝等方面的綜合。是典型的無機化工專業(yè)的一部分。細分的話合成氨工藝學包括:
1.原料氣的合成:煤氣化﹑烴類蒸汽轉化制氣方法主要化學反應,工藝流程,工藝條件,主要設備。
2.原料氣的凈化:脫硫,變換,脫除CO2﹑少量CO和CO2的脫除,其基本原理﹑流程及工藝條件選擇。
3.氨的合成:氨合成動力學及熱力學,物料衡算,平衡氨含量,典型工藝流程,工藝條件,氨合成塔結構及類型。
合成氨熱化學方程
工業(yè)上利用合成氨實現(xiàn)人工固氮的化學方程式:N?十3H?=2NH?(高溫高壓催化劑,400-500°)
利用高溫提供高能量,斷N-N的3鍵H-H單鍵,便可從新合成,新建。但是個可逆反應,理由就是N-H鍵也會被高能量斷開又變回N-N的3鍵和H-H單鍵。要控制好反應進度,得到最高效益。
拓展資料:
人工固氮主要是針對生物固氮而言,通過化學方法,制備出類似生物“固氮菌”的物質,使空氣中的氮氣在常溫常壓下與水及二氧化碳等反應,轉化為氨態(tài)氮或銨態(tài)氮,進而實現(xiàn)人工合成大量的蛋白質等,最終實現(xiàn)工廠化生產蛋白質食品。
化工工藝學合成氨
工業(yè)上需要氨氣作為化工原料,農業(yè)上需要氨態(tài)氮肥,氨氣的需求廣泛,所以要人工合成。
從熱力學和動力學兩個方面論述合成氨的反應條件
平衡常數(shù)的大小體現(xiàn)一個可逆反應進行的程度大小,平衡常數(shù)越大,則表示反應物的轉化率越高,它是一個只隨溫度改變而改變的量,只在可逆反應中才會出現(xiàn);速率是指任何一個化學反應都具有的反應進行的速度快慢,它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響,比如:溫度、壓強(這個條件要求反應中必須有氣體參加,而且是密閉容器)、反應物濃度、催化劑等等。這是兩個基本沒有關聯(lián)的量
氨合成反應動力學
反應原理
1.主、副反應
主反應
:
CH=CH-CH3
+
NH3
+
O2
→
CH2=CH-CN
+
3H2O
丙烯、氨、氧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除生成丙烯腈外,尚有多種副產物生成。
副反應:
CH2=CHCH3
+
3NH3
+
3O2
→
3HCN
+
6H2O
氫氰酸的生成量約占丙烯腈質量的1/6。
CH2=CHCH3
+
NH3
+
O2
→
CH3CN
+
3H2O
乙腈的生成量約占丙烯腈質量的1/7。
CH2=CHCH3
+
O2
→
CH2=CHCHO
+
H2O
丙烯醛的生成量約占丙烯腈質量的1/100
CH2=CHCH3
+
O2
→
3CO2
+
3H2O
二氧化碳的生成量約占丙烯腈質量的1/4,它是產量最大的副產物。
上述副反應都是強放熱反應,尤其是深度氧化反應。在反應過程中,副產物的生成,必然降低目的產物的收率。這不僅浪費了原料,而且使產物組成復雜化,給分離和精制帶來困難,并影響產品質量。為了減少副反應,提高目的產物收率,除考慮工藝流程合理和設備強化外,關鍵在于選擇適宜的催化劑,所采用的催化劑必須使主反應具有較低活化能,這樣可以使反應在較低溫度下進行,使熱力學上更有利的深度氧化等副反應,在動力學上受到抑制。
2.催化劑
工業(yè)上用于丙烯氨氧化反應的催化劑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復合酸的鹽類(鉬系),如磷鉬酸鉍、磷鎢酸鉍等;另一類是重金屬的氧化物或是幾種金屬氧化物的混合物(銻系),例如Sb、Mo、Bi、V、W、Ce、U、Fe、Co、Ni、Te的氧化物,或是Sb—Sn氧化物,Sb—U氧化物等。
我國目前采用的主要是第一類催化劑。鉬系代表性的催化劑有美國Sohio
公司的C-41、C-49及我國的MB-82、MB-86。一般認為,其中Mo—Bi是主催化劑,P—Ce是助催化劑,具有提高催化劑活性和延長催化劑壽命的作用。按質量計,Mo—Bi占活性組分的大部分,單一的MoO3雖有一定的催化活性,但選擇性差,單一的Bi03對生成丙烯腈無催化活性,只有二者的組合才表現(xiàn)出較好的活性、選擇性和穩(wěn)定性。單獨使用P—Ce時,對反應不能加速或極少加速,但當它們和Mo—Bi配合使用時,能改進MO—Bi催化劑的性能。一般來說,助催化劑的用量在5%以下。載體的選擇也很重要,由于反應是強放熱,所以工業(yè)生產中采用流化床反應器。流化床反應器要求催化劑強度高,耐磨性能好,故采用粗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