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桕別名叫什么?
【別名】桊子樹、桕樹、木蠟樹、木油樹、木梓樹、虹樹、蠟燭樹
【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烏桕屬植物烏桕Sapium sebiferum (L.) Roxb.,以根皮、樹皮、葉入藥。根皮及樹皮四季可采,切片曬干;葉多鮮用。
【性味歸經(jīng)】苦,微溫。入肺、脾、腎、大腸經(jīng)。有小毒。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shù)據(jù)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木材、乳汁、葉及果實(shí)均有毒。中毒報(bào)道較多,食人中毒,出現(xiàn)腹痛、腹瀉、腹鳴、頭昏、四肢及口唇麻木、耳鳴、心慌、面色蒼白、四肢厥冷等癥狀。接觸乳汁可引起刺激、糜爛。葉可作農(nóng)藥及殺蟲用。
【功能主治】殺蟲,解毒,利尿,通便。用于血吸蟲病,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利,毒蛇咬傷;外用治疔瘡,雞眼,乳腺炎,跌打損傷,濕疹,皮炎。
【用法用量】根皮1~3錢;葉3~5錢;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敷患處,或煎水洗。
【注意】副作用為嘔吐較劇,潰瘍病患者忌服。
藥店應(yīng)該買的到的.
烏桕讀音是什么
烏桕讀作[ wū jiù ]。
wū:聲母是w,前鼻韻母是u,第一聲。
jiù:聲母是j,前鼻韻母是iu,第四聲。
烏桕也叫蠟子樹。落葉喬木。葉子互生,略呈菱形,秋天變紅,花單性,雌雄同株。種皮外有白色蠟層,可用于制肥皂、蠟燭等;種仁榨的油叫梓油,可用于制油漆、油墨、潤滑油等。
分布于中國黃河以南各省區(qū),北達(dá)陜西、甘肅。日本、越南、印度也有;此外,歐洲、美洲和非洲亦有栽培。模式標(biāo)本采自廣州近郊。
擴(kuò)展資料:
烏桕為中國植物圖譜數(shù)據(jù)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木材、乳汁、葉及果實(shí)均有毒。中毒報(bào)道較多,食人中毒,出現(xiàn)腹痛、腹瀉、腹鳴、頭昏、四肢及口唇麻木、耳鳴、心慌、面色蒼白、四肢厥冷等癥狀。
此外木材白色,堅(jiān)硬,不翹不裂,紋理細(xì)致,可作車輛、家具和雕刻等用材。葉為黑色染料,可染衣物。根皮治毒蛇咬傷。白色之蠟質(zhì)層(假種皮)溶解后可制肥皂、蠟燭;種子油適于涂料,可涂油紙、油傘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烏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