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檢測中心的總結(茶葉產品質量檢驗表)
茶葉產品質量檢驗表
|國家標準(110項)|
GB 2762-2012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2012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
GB 7718-2011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
GB/T 8302-2013 茶 取樣|
GB/T 8303-2013 茶 磨碎試樣的制備及其干物質含量測定|
GB/T 8304-2013 茶 水分測定|
GB/T 8305-2013 茶 水浸出物測定|GB/T 8306-2013 茶 總灰分測定|
GB/T 8307-2013 茶 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測定|
GB/T 8308-2013 茶 酸不溶性灰分測定|GB/T 8309-2013 茶 水溶性灰分堿度測定|
GB/T 8310-2013 茶 粗纖維測定|
GB/T 8311-2013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測定|
GB/T 8312-2013 茶 咖啡堿測定|
GB/T 8313-2008 茶葉中茶多酚和兒茶素類含量的檢測方法|
GB/T 8314-2013 茶 游離氨基酸總量測定|
GB/T 9833.1-2013 緊壓茶第1部分:花磚茶|
GB/T 9833.2-2013 緊壓茶第2部分:黑磚茶|
GB/T 9833.3-2013 緊壓茶第3部分:茯磚茶|
GB/T 9833.4-2013 緊壓茶第4部分:康磚茶|
GB/T 9833.5-2013 緊壓茶第5部分:沱茶|
GB/T 9833.6-2013 緊壓茶第6部分:緊茶|
GB/T 9833.7-2013 緊壓茶第7部分:金尖茶|
GB/T 9833.8-2013 緊壓茶第8部分:米磚茶|
GB/T 9833.9-2013 緊壓茶第9部分:青磚茶|
GB 11767- 2003 茶樹種苗|
GB/T 13738.1-2017 紅茶 第1部分:紅碎茶|
GB/T 13738.2-2017 紅茶 第2部分:工夫紅茶|
GB/T 13738.3-2012 紅茶 第3部分:小種紅茶|
GB/T 14456.1-2017 綠茶
茶葉產品質量檢驗表怎么填
GB/T 23205-2008 茶葉中448種農藥及相關化學品殘留量的測定 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譜法 GB/T 23204-2008 茶葉中519種農藥及相關化學品殘留量的測定 氣相色譜-質譜法
GB/T 23193-2008 茶葉中茶氨酸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
GB/T 21729-2008 茶葉中硒含量的檢測方法
GB/T 23376-2009 茶葉中農藥多殘留測定 氣相色譜/質譜法
GB/T 23379-2009 水果、蔬菜及茶葉中吡蟲啉殘留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
GB/T 5009.176-2003 茶葉、水果、食用植物油中三氯殺螨醇殘留量的測定
GB/T 23776-2009 茶葉感官審評方法
GB/T 5009.57-2003 茶葉衛(wèi)生標準的分析方法
茶葉質檢標準
GB/T 23205-2008 茶葉中448種農及相關化學品殘留量的測定 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譜法 GB/T 23204-2008 茶葉中519種農及相關化學品殘留量的測定 氣相色譜-質譜法
GB/T 23193-2008 茶葉中茶氨酸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
GB/T 21729-2008 茶葉中硒含量的檢測方法
GB/T 23376-2009 茶葉中農多殘留測定 氣相色譜/質譜法
GB/T 23379-2009 水果、蔬菜及茶葉中吡蟲啉殘留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
GB/T 5009.176-2003 茶葉、水果、食用植物油中三氯殺螨醇殘留量的測定
GB/T 23776-2009 茶葉感官審評方法
GB/T 5009.57-2003 茶葉衛(wèi)生標準的分析方法
茶葉質檢報告查詢
食品生產加工企業(yè)按照地域管轄和分級管理的原則,到所在地的市(地)級質量技術監(jiān)督部門提出辦理食品生產許可證的申請,提交申請材料。質監(jiān)部門在接到企業(yè)申請材料后組成審查組,完成對申請書和資料等文件的審查。
標準號:關鍵詞:
QS是“質量安全”(QualitySafety)的英文縮寫,它是我國新近實施的食品質量安全標志。國家強制性規(guī)定,所有的食品生產企業(yè)必須經過檢驗,合格且在最小銷售單元的食品包裝上標注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并加印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標志(“QS”標志)后才能出廠銷售。自2004年起,我國首先在大米、食用植物油、小麥粉、醬油和醋五類食品行業(yè)中實行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自明年起,包括茶葉在內沒有QS認證的13類食品將不得在市場上出售,所有茶莊、茶館也不得經營無QS認證的茶葉產品。
一、準備資料
按照規(guī)定要求填寫《食品生產許可證申請書》(到所在市(地)質量技術監(jiān)督部門領取)兩份;企業(yè)營業(yè)執(zhí)照、食品衛(wèi)生許可證、企業(yè)代碼證(復印件)一份;不需辦理代碼證書的,提供企業(yè)負責人身份證復印件一份;企業(yè)生產場所布局圖一份;生產企業(yè)工藝流程圖(標注有關鍵設備和參數(shù))一份;企業(yè)質量管理文件一份;如產品執(zhí)行企業(yè)標準,還應提供經質量技術監(jiān)督部門備案的企業(yè)產品標準一份;申請表中規(guī)定應當提供的其他資料。
二、 申請
食品生產加工企業(yè)按照地域管轄和分級管理的原則,到所在地的市(地)級質量技術監(jiān)督部門提出辦理食品生產許可證的申請,提交申請材料。質監(jiān)部門在接到企業(yè)申請材料后組成審查組,完成對申請書和資料等文件的審查。企業(yè)材料符合要求后,發(fā)給《食品生產許可證受理通知書》。企業(yè)申報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企業(yè)將在接到質量技術監(jiān)督部門的通知后補正。
三、審查
企業(yè)的書面材料合格后,按照食品生產許可證審查規(guī)則,企業(yè)要接受審查組對企業(yè)必備條件和出廠檢驗能力的現(xiàn)場審查?,F(xiàn)場審查合格的企業(yè),由審查組現(xiàn)場抽封樣品。審查組或申請取證企業(yè)將樣品送達指定的檢驗機構進行檢驗。經必備條件審查和發(fā)證檢驗合格而符合發(fā)證條件的,地方質量技監(jiān)部門對審查報告進行審核,確認無誤后,統(tǒng)一匯總材料在規(guī)定時間內報送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質檢總局收到省級質量技監(jiān)部門上報的符合發(fā)證條件的企業(yè)材料后,審核批準。
四、 發(fā)證
經國家質檢總局審核批準后,省級質量技監(jiān)部門向符合發(fā)證條件的生產企業(yè)發(fā)放食品生產許可證及其副本。
食品生產許可證的有效期一般不超過5年,不同食品其生產許可證的有效期限在相應的規(guī)范文件中規(guī)定。在食品生產許可證有效期滿前6個月內,企業(yè)應向原受理食品生產許可證申請的質量技術監(jiān)督部門提出換證申請。
食品生產許可證實行年審制度。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yè),應當在證書有效期內,每滿1年前的1個月內向所在地的市(地)級以上質量技術監(jiān)督部門提出年審申請。
食品生產加工企業(yè)在食品原材料、生產工藝、生產設備等生產條件發(fā)生重大變化,或者開發(fā)生產新種類食品的,應當在變化發(fā)生后的3個月內,向原受理食品生產許可證申請的質量技術監(jiān)督部門提出食品生產許可證變更申請。企業(yè)名稱發(fā)生變化時,應當在變更名稱后3個月內向原受理食品生產許可證申請的質量技術監(jiān)督部門提出食品生產許可證更名申請。
特別提醒:《食品生產許可證申請書》封面應當加蓋企業(yè)公章,復印的印章無效。
茶葉質量鑒別表
茶葉應該在10攝氏度以下的溫度環(huán)境下存放,可較好地抑止茶葉褐變進程,防止茶葉陳化變質。一般而言,溫度越高,茶葉的陳化變質越快。茶葉在儲存的過程中,溫度每升高1℃,新茶陳化的速度就會加快3~5倍。在20℃的條件下冷藏,幾乎可以定期阻止茶葉陳化和變質。
茶葉產品質量檢驗表格
茶葉水浸出物中主要含有多酚類(包括水溶性色素)、可溶性糖、水溶果膠、水溶維生素、游離氨基酸、咖啡堿、水溶蛋白、無機鹽等。茶葉水浸出物含量一般在30~47%,其中主要組成見表。茶葉水浸出物中主要組成及其含量的綜合協(xié)調;決定著茶葉品質。因此,水浸出物含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茶葉品質的優(yōu)次。
茶葉品質審評表
茶葉的等級是根據(jù)國家標準《茶葉感官審評室基本條件》對茶葉的條索外形、色澤、整碎、凈度、內質、香氣、滋味醇厚度、湯色、葉底來分類。
特級:緊細、勻整、顯毫、勻凈、陳香濃郁、濃醇、紅濃明亮、褐紅細嫩;
一級:緊結肥嫩、勻整、較顯毫、勻凈、濃純、濃醇、紅濃明亮、褐紅肥嫩;
二級:緊結較肥嫩、勻整、條勻較顯毫勻凈、濃純濃醇、紅濃、褐紅柔嫩;
三級:條索緊結、勻整、尚顯毫、勻凈、濃純、醇厚、紅濃褐紅尚亮。
茶葉產品質量檢驗表模板
物理測試:外形檢測:形狀,嫩度,色澤,凈度等;內質檢測:香氣,滋味,湯色,雜質,葉底等 化學指標:水分,水浸出物,總灰分,水溶性灰分,水溶性灰分堿度,水不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干物質含量,粗纖維,游離氨基酸,碎末茶,粉末,碎末,咖啡堿,茶多酚,凈含量,含氟量,山梨酸,苯甲酸,糖精鈉,環(huán)己基氨基磺酸鈉,新紅,赤蘚紅 重金屬及營養(yǎng)元素:鉛,稀土,砷,銅,鉻,鎘,汞,錫 微生物指標:菌落總數(shù),大腸菌群,霉菌和酵母菌,致病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商業(yè)無菌 真菌毒素指標:黃曲霉毒素
茶葉品質檢驗標準
茶葉特級或者精品最好,茶葉根據(jù)感官品質的不同,分為精品、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等,其等級主要是按照外形、內質兩方面作為評判依據(jù),其中精品并非所有茶的等級,而特級較為常見,特級茶在色香味形較為突出,因此整體品質較高,而四級則品質稍次,但工藝、茶類的不同,也會有一定的差異。
有分好壞,好茶之所以是好茶,自然憑借的是真本事、硬實力。如果只談個人感受而忽視客觀事實,那么茶葉就變得沒有標準,好茶與壞處沒有界限。
好茶難得,好茶是有標準,需要滿足N多條件,當然,茶葉無好壞,等級僅為參考,也不必過于追求等級,畢竟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