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柳飛花天氣新,郊游賞心一麗人是什么肖?
垂柳飛花天氣新,郊游賞心一麗人是什么肖?
生肖是雞。
雞,是最重要的傳統(tǒng)家禽。
在傳統(tǒng)文化里,雞因為與“吉”諧音,被人們賦予了吉祥的意義。自古以來,有雞鳴犬吠的地方就有人家、有煙火,而雄雞啼曙則作為吉祥之喻、光明之象、奮斗之聲。
雞在古代被稱為“德禽”,民間常把雞稱為“鳳”。
雞的羽毛艷麗。在雉科動物中,雞、雉、孔雀都有異常艷麗舒展的羽毛,成為“鳳凰”的主要原型。
雞肉含豐富蛋白質(zhì),其脂肪中含不飽和脂肪酸,故是老年人較好的蛋白質(zhì)食品。對體質(zhì)虛弱者,用雞肉或雞湯作補品食用更為適宜,尤以烏骨雞為佳。
雞肉味道鮮美且有營養(yǎng)。
雞的菜譜
白切雞
1.先準備好雞1200克、蔥5克、蒜頭5克、姜10克、香油一湯匙、鮮生抽3湯勺、米酒30ml,以后把雞脯肉解決清理干凈。
2.再把大蔥洗干凈后系結(jié),姜片洗干凈后切割成塊狀,雞脯肉放進鍋中,倒進涼水焯一會后撈起來,再自來水清洗一下。
3.以后把雞脯肉撈起來,放進火鍋中,倒進沸水,另外倒進米酒,蓋好蓋子火災燒開后中文火煮40分鐘。
4.把煮開的雞脯肉撈起來,放進涼水里邊侵泡徹底放涼,再提起來控干水,勻稱的刷些芝麻油,再把蔥蒜末放進碗里。
5.倒進生抽,滴少量芝麻油,立即把雞脯肉切割成小塊蘸醬吃就可以。
口水雞
1.先準備好三黃雞1只、鹽1勺子、姜1塊、蒜2瓣、八角2個、米酒1勺子、生抽醬油1勺子、白醋1勺子、大蔥2棵、麻椒油1勺、紅尖椒1把、水豆豉1勺子、香油1勺子、白糖1勺子、良姜1小把、食用油適當、風姜2塊。
2.雞屠宰解決好后清理干凈,再放進鍋中,另外放進姜蒜,倒進米酒,低火燒開5分鐘后歇火,再蓋好蓋子侵泡45分鐘后撈起來。
3.再把雞脯肉放進涼開水里邊侵泡,以后把少量油倒進鍋中,燒至濕熱后放進朝天椒、八角煸炒干水份,撈起來放涼后切割成末,放進耐熱的碗里。
4.放進水豆豉,以后把油倒進鍋中燒至起煙后歇火,放到八成熱后淋在朝天椒末中,再把姜蒜倒成泥放進碗里,倒進醋和生抽醬油,放進白砂糖。
5.攪拌均勻后篩粉一下,以后把油辣子表層的辣椒油倒進料汁中,再撒些白芝麻,以后勻稱齊整擺放在碗里的雞脯肉中,勻稱的撒些蔥段就大獲全勝了。
扒雞
1.先準備好雞脯肉1只、食用油1500克、食用鹽25克、生抽150克、姜5克、蘑菇5克、丁香花1克、白蔻1克、砂仁1克、白芍1克、小茴香1克
2.雞脯肉屠宰褪毛去內(nèi)臟后清洗干凈,再把雞的左翅自脖下口插進,翅尖從嘴里側(cè)外伸,別在雞身上。
3.再把雞的右翅也別在在雞身上。再把膝蓋骨輕輕地砸斷并起交叉式,將兩爪塞進雞腹腔,晾曬水分。
4.以后把麥芽糖和水翻拌后擦抹在雞脯肉中,再把鍋燒熱后倒進油,燒開后放進雞脯肉,炸成橙黃色后撈起來瀝干油。
5.再把水倒進鍋中,放進雞脯肉,放進用沙布包裹的五香調(diào)味品,放進姜片,鹽,蘑菇,倒進生抽
6.大火燒開后去掉白沫子,文火燜煮30分鐘至雞脯肉軟爛就可以。
大盤雞
材料
鮮雞一只,土豆四個,皮帶面,青紅辣椒各一個,蔥姜蒜若干,花椒一把,八角,香葉,桂皮適量,朝天椒一把,生抽醬油,砂糖,鹽
做法
第一步,把雞切寸方塊,別太小了,放在盆里,用生抽、鹽、料酒入味15分鐘,配菜洗切干凈
第二步,多放點兒油,下花椒,把花椒炸透。
第三步,倒入雞塊,蔥姜蒜,八角、桂皮、香葉、朝天椒。翻炒幾分鐘,倒醬油和水,水一定要沒過雞塊。
第四步,加砂糖,鹽,料酒
第五步,開始燜15分鐘。(因雞的老嫩程度各異)
第六步,倒入土豆,繼續(xù)小火煮到土豆熟為止。
第七步,倒入青辣椒紅辣椒。起上色作用。
第八步,略微翻炒后,可以出鍋了。
浙江臨海有什么好吃的特產(chǎn)啊
臨海小吃主要有:
一、 麥餅
此物算是臨海的看家小吃了,麥餅看起來像普通的煎餅,但往往難以做好,關(guān)鍵就在和面的軟硬上,那是接近于面糊而又不是面糊的程度,沒點功夫是掌握不好的。抓一團面,包入肉餡,搟成餅,上鍋煎,然后用筷子在餅上跳出一個洞,倒入打好的雞蛋,把洞合上,翻面再煎。這里就見和面的功夫了,太軟,挑不起來,搞不好就成了面疙瘩炒肉末了;太硬,合不回去,就等著吃豁嘴的餅吧。同時面還要勁到,皮可以做的很薄,加上里面的雞蛋,整張餅的口感就是滑嫩爽口、蔥香四溢。
二、 蛋清羊尾
蛋清羊尾是上《中國菜譜》的道地臨海菜,在上海一些大飯店也能吃到,是少數(shù)上得臺面的臨海風味小吃之一。
蛋清羊尾在冬天吃最佳,春節(jié)前后,街頭常見。自己做也可以,只要你不怕麻煩還有一點力氣。取蛋清,用力打,打成雪花狀,要能“立筷不倒”,這是個力氣活。有用這種蛋清直接做菜的,叫做一盆雪,以前很流行,賣相很好。也有往蛋清里加淀粉的,打起來快,這是街頭行販們省力氣的做法,犧牲了口感。取豆沙丸子,裹以這種“雪花”,入油鍋炸,至三分嫩黃出鍋,炸成拳頭大小,狀如羊尾,因此得名。裝盤后略撒些白糖就好吃了,嬌嫩令人不忍下箸。
性急的人不但吃不得熱豆腐,蛋清羊尾也吃不得,蛋清羊尾剛剛上桌,一位老兄迫不及待大口吞入,結(jié)果燙個滿嘴大泡還吐不出來,沒口福?。?
三、 姜汁
外地人來臨海,總是對菜市場里一瓶一瓶的黃色液體感到好奇。那可不是你們想象的果汁,那是鮮榨的姜汁。姜,性辛、溫,發(fā)汗解表,溫胃解毒,有驅(qū)寒之功效,所以按習俗是該在冬至吃的。姜汁可怎么吃呢,難道捏緊鼻子仰起脖子一咕嚕喝下肚???那除非你想把胃燒穿。先把姜汁稍加水煮沸,撇去浮沫,加入肉末、蛋糊、黃酒、紅糖,有核桃自然更好,隔水蒸熟。耐得姜汁的辣,吃出一身汗,寒氣一驅(qū)而散,這個冬天也就沒病沒災的過了。
另外臨海還有祖?zhèn)鞯囊?guī)矩:婦女做月里(坐月子)要吃姜汁。這是有道理的,《本草綱目》生姜條:久服去臭氣,通神明。歸五臟,除風邪寒熱,傷寒頭痛鼻塞, 逆上氣。正嘔吐,去痰下氣,去水氣滿。這姜可是下結(jié)實補身體的良藥,所以此風俗延續(xù)至今。
四、 麥油脂
名字有點怪,是臨海話的音譯,大街上都這么寫,我也實在找不出什么合適的字來代替。不過它還有個名,叫“食餅桶”,天臺人都這么叫,挺形象的,就是各色各樣菜品用一張薄面餅卷成桶狀。這玩意兒估計是早時老百姓們豐收時吃的,吃的東西多了,索性拿張餅卷來吃,也省得一筷子一筷子往嘴里塞假斯文了,席卷天下做不到,卷它一桌子還是方便的嘛。所以,理論上,里面卷的是什么不重要,也沒什么定例。通常,豆面(即豆粉做的粉條,臨海人喜食)、豆芽、白煮肉片、豆腐干是少不了的,其他的應時選擇,多多益善,炒制成菜,少則七八盆,多者十數(shù),只要包的下。菜品越多,味道越好,大雜燴便是如此,菜一定要炒的淡淡的,不然整個就咸了,如果加入一兩種小海鮮,味道就更上一層樓了。餅皮是粉漿在平底鍋上抹出來的,大扣銅鑼薄扣紙,所以熟皮卷熟菜,卷了就好吃。也可以煎來吃,把兩面煎黃,脆脆的,這時候,就像個特大號的春卷。
吃的時候,手臂粗的麥油脂須用雙手捧著,做狼吞虎咽之狀,吃相極其狼狽,有“綠殼”(臨海話,即強盜)相。更有些鬧笑話的外地人,不知如何吃法,將菜夾至餅上后左看看右看看前思思后想想,終于下定決心,拎起餅的四角,舉過頭頂,往那餅肚子上就是一口,于是乎臉上就開了雜貨鋪了,菜肉蛋面齊全,還油花滿面。所以最終麥油脂還是上不了大雅之堂。但麥油脂的的確確數(shù)的上是臨海的標志性小吃了。
雖是小吃,但在立夏與古歷年關(guān)是作為節(jié)日的主食的,一大家子人圍著一大桌子菜包麥油脂,歡聲笑語,能不熱鬧嗎?大年初一不動刀不動火,填肚子的就非麥油脂莫數(shù)了。
五、 羹
臨海人說的羹,是有特指的,是元宵節(jié)吃的羹,而諸如銀耳羹蓮子羹之類都是要加定語的,單一個羹字,就是元宵羹。臨海人元宵不吃湯圓,要吃羹,而且元宵不在十五過,在十四,是獨一無二的。有來歷:臨海籍狀元秦鳴雷,做得高官,其母信佛,逢初一十五吃齋。秦鳴雷是個孝子,不忍母親空度佳節(jié),于是將臨海的元宵節(jié)提前至十四,中秋節(jié)推至十六,母親得以過節(jié)。做羹臨海人稱之為“攪”羹,非常形象,一大堆原料攪成一鍋羹,一般都有芥菜葉、冬筍、*肉末、油泡、豆腐干、川豆板、豆面、香菇、木耳、蟶子及其他小海鮮,煮熟后加入山粉,攪和攪和,調(diào)味出鍋。往往一家人一攪就是一大鍋,夠全家老少吃好幾頓的。十五晚上會吃素羹,與十四的咸羹相區(qū)別,稱為甜羹。
我肚子不大,但吃起羹來是一連幾大碗的,鮮美無與倫比。羹是自家做的好,舍得放料子,會有較多的海鮮,料多、雜且好,味道自然不差。外面買的就要次一點了。
六、 馬蹄酥和羊腳蹄
有幾百年的歷史的馬蹄酥,長的一點也不像馬蹄,是一塊同月餅大小的餅子,只是餅面上有一圈凸出的斜波浪紋,用油酥制成,吃起來酥松香甜,即使受潮,仍別有一番滋味。生產(chǎn)馬蹄 酥有專門供烘烤的爐子。還需有傳統(tǒng)的工藝。現(xiàn)在不大見的到了。
羊腳蹄也不是真正的羊腳做的,也是一種面食,不過確與羊腳比較相象。把發(fā)酵過的甜面粉做成四周圓、底面平、上面分成四瓣的羊蹄形狀,面上撒上芝麻,烘干烤成,香甜松脆,清香可口。
吃以上兩種小吃,一定要牙好胃口好,不然……
七、 火燒餅
臨海的火燒餅不同于別處的,更不同于武大郎賣的火燒餅。餅大如杯墊,有咸、甜兩種,咸的包碎*肉、大蔥;甜的包白糖。面是由*油和小麥粉拌在一起揉成的,包好后撒上白芝麻入燒餅爐用白炭烤制而成,送脆可口。臨海城關(guān)以白塔橋頭的火燒餅做的最好。
也有紅糖和苔菜做餡的火燒餅,面上掐花,紫云街的安樂天邊上就有一家專門賣這種火燒餅的小店,一個白發(fā)老頭開的,我小時侯經(jīng)常光顧他的小店,五角錢的火燒餅給我回家的路上添了不少歡樂。
八、 大餅
和火燒餅一樣,臨海的大餅和山東的蔥花大餅不一樣,和上海的大餅油條也差了十萬八千里。臨海的大餅包的是霉干菜肉餡,把包好餡的面團搟成餅,兩面抹上清水,貼到大餅爐子里壁烤數(shù)分鐘即可。這樣的大餅爐子在臨海街頭隨處可見,味道都不錯,有一塊的和五毛的兩種,一塊的有五寸大,五毛的三寸,過去還有一種五毛的,里面的肉用的是肥肉,味道也不賴,現(xiàn)在大家都要健康飲食了,肥肉餡的大餅也就基本絕了跡了。買的時候,攤主會問餡里要不要蔥、胡椒、辣椒粉,隨你的口味。大餅攤是臨海人的麥當勞,有誰家的孩子上學要遲到了,來不及吃飯了,就近找個大餅攤,抓兩個大餅就走,就著幾口礦泉水,飛奔到校門口,一頓午餐也解決完了。
在杭州也見到過類似的東西,但杭州的餅薄餡少,與臨海的有天壤之別。
九、 青團
青團不是臨海特有的小吃,南方好多地方都有,青團幾乎是南方人心中清明節(jié)的象征。但臨海的青團也有獨到之處,那就是青團子的上色一定用的是一種叫“青”的野菜,而蘇州杭州等地,往往用青菜汁、嫩絲瓜葉汁上色?!扒唷睋?jù)說也叫鼠鼬草,正因為這個“青”,臨海的青團有一種不同于其他地方青團的特殊香味。
在臨海,每當清明將近,家人往往舉家出游踏青,到了田間地頭,便在田埂上尋那長了小圓葉子、略帶點毛的“青”,在外玩上一圈,也就滿載而歸了?;丶覍⒄獊淼摹扒唷敝笫鞊v汁,和糯米粉和在一起,粉團的顏色便綠的讓人頗有胃口了。陷料有咸、甜兩種,甜的是豆沙,咸的包豆腐干丁、筍丁、肉丁、咸菜等,為了能分開甜的和咸的青團,往往甜的包成圓的,而咸的包作大餃子的樣子。包好的青團用鮮楮樹葉墊到底下上屜蒸,伴著清明時節(jié)紛紛的雨,家家戶戶的青團便在霧氣騰騰中出籠了。
上墳祭祖,青團是必不可少的,供完了先祖,青團自然成了野餐的最好主食,熱乎乎的青團固然好吃,但冷了的青團吃起來也有格外的香味。伴著淡淡的哀思,臨海人在青團的回味中度過了一年又一年的清明。
十、 炒米糖
小時候,每到年邊,小孩子家的最快樂的事情,就是看著賣炒米糖的師傅把一整塊的熱氣騰騰的炒米糖劃開,切成小塊,裝進大人的口袋中,等到炒米糖冷了,就迫不及待掏出來吃,咬在嘴里嘎崩嘎崩脆,過年的氣氛就這樣在炒米糖的香甜氣味中開始了。
在以前,炒米糖是過年必備的糖果,也是招待客人最重要的一樣點心。在以前,過年前準備年貨的時候,往往都是自帶炒米、芝麻、花生米、糖飲以及柴禾到加工點去加工炒米糖、芝麻糖、花生糖等等。過完年,吃剩下的炒米糖受了潮,不再好吃的時候,就那開水泡泡開,當早飯吃,也是不錯的選擇。
但最近幾年,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年貨市場更是極大豐富,炒米糖已經(jīng)不再是主要的糖果了,過年根臨海人也只是象征性地買些許炒米糖,但炒米糖師父總是年復一年的執(zhí)著地讓炒米糖的香味飄滿臨海的大街小巷。
十一、 豆面炒沙蠶
沙蠶,也有叫沙鉆的,這里是臨海話的音譯,我實在找不出它的學名。沙蠶是海灘上的一種軟體動物,白色,平時攤在灘涂泥上,像一朵花一般,一有風吹草動,就會鉆到身下的洞里去,沒有經(jīng)驗的人很難捉到。市場上買的多有拳頭那么大,軟軟的一團,有個收緊的尾巴,但燒熟的沙蠶往往只有手指粗細了。在我看來,沙蠶是一種絕對的美味,無論燉肉、燒湯,都能給人留下難忘的回味。有的地方把海蜈蚣叫做沙蠶,海蜈蚣也是種極其鮮美的海鮮,不過和我說的不是一種東西。
豆面就是用薯粉做的面條,青綠色半透明的粉干狀,臨海人愛吃“豆面碎”,顧名思義就是豆面中加入肉末、油泡等煮的碎碎的,咕嚕咕嚕囫圇喝下,也算是臨海的經(jīng)典小吃了。但我偏要講講這個豆面炒沙蠶――一般臨海人也不一定知道的小吃,這個是流行于臨??亢5泥l(xiāng)下的一種小吃,做法很簡單,拿沙蠶洗干凈了和豆面炒到一起,炒的好的,沙蠶肚子里風味濃郁的膏汁均勻裹在豆面之上,讓人遠遠聞到就流涎三尺。
十二、 麥蝦
麥蝦是臨海名聲在外的小吃之一,在杭州我都看到過掛“臨海麥蝦”的牌子的飯店。在臨海,晚上約幾位朋友到白塔橋頭吃一碗麥蝦當夜宵,看看人頭攢動,聽聽高談闊論,無疑是件愜意的事情。
其實麥蝦似乎不是臨海土生土長的小吃,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在溫州蒼南吃到過麥蝦,那時臨海還沒有這樣的東西,至于滿大街的麥蝦店,那也是最近幾年的事情了。
麥蝦實際上就是面疙瘩,將麥粉漿調(diào)到插筷子不倒的程度,然后用菜刀沿著碗沿把粉漿一刀一刀刮進煮開的牛肉湯里,加入配料煮熟之后,就成了一碗香味濃郁的牛肉麥蝦了。因為面疙瘩的形狀像蝦,故稱之麥蝦。最近也有炒麥蝦等新的做法,自然是別有風味了。
十三、 白水洋豆腐、白水洋狗肉
就算臨海人自己下館子吃飯,也少不了點一個白水洋豆腐,之所以喜歡白水洋豆腐,是因為白水洋的豆腐都是用傳統(tǒng)工藝制作的,真真鹵水點成,吃起來頗有懷舊的味道。這讓吃慣了沒有味道的盒裝內(nèi)脂豆腐的城里人的味蕾為之一振,所以我建議來臨海玩的人都嘗嘗白水洋豆腐,一碗什么佐料都不加的白煮豆腐足以讓你對臨海味道記憶深刻。
白水洋還有出名的吃食便是狗肉了,俗話說“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wěn)”,但白水洋的經(jīng)典狗肉做法不是這種紅燒狗肉煲,而是白切狗肉,狗肉在燒至半熟時,去掉油湯,因此狗肉不油不膩,唯有誘人香味。秋冬之際,下狗肉館,切半斤白切狗肉,蘸著細鹽,就著白酒,體味純粹的肉味,頗有一股豪爽的感覺。當然,狗肉的做法絕不止白切一種,要吃一道狗肉宴白水洋師傅也是手到擒來,現(xiàn)在更有加工包裝起來的狗肉制品,一個禮品盒里狗肉、狗爪子、狗鞭一應俱全,吃不了完全可以兜著走。
十四、 麻糍
炒麻糍是臨海人酷愛的一道小吃,許多父輩人把吃熱乎乎的炒麻糍當作一種享受。做麻糍先蒸粉,蒸好后倒進搗臼里搗,搗是個力氣活,而負責翻粉團的除了要力氣外技術(shù)也必須是一流的,要把滾燙的幾十斤的大粉團翻來覆去可不是件簡單的事,以前村子里負責這個活的都是村里的干活能手。世面上賣的麻糍都是一塊一塊的,炒麻糍店老板在炒之前會問你要幾兩,這時候就得掂量掂量自己的肚子了,如果胃口好而且不怕把人嚇著的話,要一斤也是不礙事的。拿肉片、豆腐干、雞蛋、大蔥炒的麻糍自然是又好吃又填肚子,料的多少,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口味定制,豐儉由人。
當然了,不光是炒,炸麻糍、糖麻糍都是很好吃的。
還有一種特殊的麻糍叫烏飯麻糍,農(nóng)歷四月八日,是臨海的 “牛生日”,鄉(xiāng)下用烏飯麻糍喂牛。做烏飯麻糍需用山上的烏飯樹嫩葉浸泡,浸出來的水揉進糯米粉中,蒸熟做成麻糍,卷成筒狀,里面包上好的豆沙,外表再滾上一層嫩黃的松花粉。外則細膩爽滑,內(nèi)則清香撲鼻,色澤烏亮,別有風味。據(jù)說牛吃了,能補身,補完了身子好下地耕田。如今是不是還用烏飯麻糍喂牛吃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每年出烏飯麻糍的時候我都會去買來吃,真的很好吃。
十五、 豆腐干煮鑊
臨海街頭往往能看到一些小店或者人家門口,擺一個小爐子,上面坐一口不大不小的鍋,咕嘟咕嘟冒著熱氣,不用懷疑,十有八九那就是賣豆腐干煮鑊的了。名字很有意思,叫豆腐干煮鑊,實際上是鑊里煮著豆腐干,湯是骨頭湯,會加些醬油,整天整天的煮,煮得豆腐干都發(fā)出小空來,臨海人非常愛在逛街之余吃上一碗。
十六、 咸飯
咸飯一般是拿糯米和了料煮的飯(也有炒的),比較好吃的有蘿卜絲芋頭咸飯,飯里會有咸肉、蘿卜絲、芋頭、包菜、豌豆、胡蘿卜,統(tǒng)統(tǒng)切丁,一碗飯五顏六色,香糯可口,真?zhèn)€色香味俱全。如果不喜歡吃咸肉,也可以換作鮮肉丁,飯仍舊是咸的。
咸飯是標準的家常小吃,要是臨海人請你去家里做客,運氣好就能吃上家里做的咸飯,不過要小心哦,別吃撐了。
十七、 漾糕、酒盞糕、紅糖饅頭
“到了六月六,小狗洗洗浴”,臨海人六月六要吃漾糕,烊糕有米粉和麥粉做的兩種,米粉做的是白的,麥粉做的是紅的(加了紅糖的緣故)。漾糕是發(fā)酵成的,發(fā)酵用的糕頭是用甜酒釀調(diào)一小團麥粉后發(fā)酵二十四小時而成,所以炊熟后,其大無朋,松軟香甜,拜開來,里頭除了孔還是孔。夏日炎炎,沒有胃口,上街割一塊漾糕,回家就著涼湯或清粥,午飯自然有滋有味。
和白漾糕相似的有酒盞糕,形似酒盞而得名,還略帶酒味;和紅漾糕相似的有紅糖饅頭,就是普通饅頭的面里揉入紅糖。俱是夏日絕佳主食。
十八、 豆腐圓
這東西我自己也沒吃過,據(jù)說是將豆腐以刀壓捻,分成小圓,沾淀粉,加作料湯煮,為臨海特色小吃。
嗯,傳說中的臨海小吃。
十九、 敲梆餛飩
如果在一個雨后的傍晚,你聽到“篤、篤、篤”的敲梆聲,那么,找個碗沖出家門是最好的選擇了,賣餛飩的來了!
餛飩擔子上有好多抽屜,一個最大的抽屜是放餛飩的,抽屜打開,劃幾個餛飩到鍋里,煮熟了撈出,從其他抽屜里配好佐料,澆上澆頭,就是一碗熱氣騰騰的餛飩了,解饞,絕對解饞。
這樣的餛飩擔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絕跡了,吃不到原汁原味的臨海敲梆餛飩了。不過去年在臨海看到過一個老頭推著車子的敲梆餛飩,不過不是臨海的敲梆餛飩,是溫州餛飩,那種皮外比皮里肉還多的餛飩。
二十、 糯米圓
在臨海,過冬至除了姜汁,還要吃糯米圓子。那是一種比乒乓球略大一些的豆沙糯米圓子,煮好后立即放到豆黃粉里滾上一層,然后趁熱吃。由于要放到豆黃粉里滾,所以又稱滾圓,有人寫作擂圓的,是臨海話直接音譯來的,溫州人也有類似的東西,他們叫滾糕。豆黃粉是用黃豆炒熟后磨成粉,拌進紅糖而成,所以滾圓吃起來自然是甜甜蜜蜜的感覺啦。
另外也有種里面包*肉的糯米圓子,過年才吃的,個個有拳頭大小,吃一個就足以撐死。
二十一、 扁食
就是上海人說的大餛飩,也是蠻家常的啦,通常餡為茭白、豆腐干、炊皮、肉丁、或,白蘿卜、咸菜等,俱切成小丁,事先炒熟,扁食皮不同于普通的餛飩皮,餛飩皮往往是正方形的,而扁食皮是略呈梯形的,包的時候,將皮攤在桌上,取一勺餡料放在皮上,從小邊向上卷一圈,兩邊壓緊后合到中間即可。扁食一般湯食,也可以蒸可以煎,是家家戶戶經(jīng)常吃的主食。
臨海的傳統(tǒng)小吃其實還有很多,比如:牛肉碎、大米面、炒面干、灰塵糕、蜜汁番薯、水晶番薯、番薯圓、吉鴻糕、油泡酥、核桃調(diào)蛋、桂圓調(diào)蛋、糯米油條、鍋塊、糖糕、廚面、重陽糕、蜂蜜炒栗等等等等,據(jù)說有百余種,我也只能列舉這些了,余下的,有待大家一起挖掘了。
二十二、 類圓
用糯米粉做成盅口大小的團子,煮熟后放在豆黃粉里拌滾(這個過程,臨海方言叫“類”,故名“類圓”)。豆黃粉是用黃豆炒熟后磨成粉,拌進紅糖而成。類圓糯軟香甜,配上大魚大肉等大菜,自然吃得又飽又有味了。
這些基本是可以攜帶旅行的,只是別存放太長時間就行了。
臨海的特產(chǎn),涌泉蜜桔,白水洋的楊梅,羊巖山的茶葉都是不錯的。小吃的話,羊角蹄,糟羹,麥油脂,蛋清羊尾等在臨海的紫陽街那邊都有。
1、?臨海楊梅,其因氣候地理條件優(yōu)越,生態(tài)條件良好,生產(chǎn)的楊梅外觀好品質(zhì)優(yōu)。栽培的品種有東魁、荸薺種、臨海早大梅、水梅等,其中東魁楊梅果形特大、色澤艷麗、甜酸適口、風味濃郁。
2、臨海蟠毫,其芽葉肥嫩,形狀盤曲,滿披銀毫,葉色隱翠,香味高鮮。并且具有排毒、養(yǎng)顏、提神、明目等功效,很值得親們購買哦。 除此之外,還有汛橋食用菌,其產(chǎn)品 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而且富有高蛋白、低脂肪、各種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
3、牛肉碎、大米面、炒面干、灰塵糕、蜜汁番薯、水晶番薯、番薯圓、吉鴻糕、油泡酥、核桃調(diào)蛋、桂圓調(diào)蛋、糯米油條、鍋塊、糖糕、廚面、重陽糕、蜂蜜炒栗等等。
4、有很多啊,在紫陽街上就有很多,什么海苔餅啊,羊角蹄,馬蹄酥之類的。我們學校都在紫陽九九那買的,據(jù)說那比較正宗,比較好吃!
臨海美食真的是太多了,根本數(shù)不完!臨海本地餐飲幾乎都有自己不同味道的臨海小吃。大家去消費后,買單時記得使用省多網(wǎng)共享商鋪付款哦,更優(yōu)惠,能省下一筆錢哦,買單后還有紅包可用領(lǐng)!無需充值,直接說是省多網(wǎng)會員,用微信支付即可享受內(nèi)部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