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茶怎么制作
原料酥油、茶葉或磚茶、食鹽調(diào)料牧民們傳統(tǒng)的提煉酥油方法是:先將從牛、羊身上擠出來的奶汁加熱,倒入特制的大木桶中(這種桶當?shù)亟小把┒?,是專用來提煉酥油的,高約4尺、直徑在1尺左右),然后用專用的酥油用具用力上下抽打奶汁,來回數(shù)百次,攪得奶汁油水分離 [1] 。制作編輯方法一磚茶呈固體狀,需要用刀切削,如砍柴刀等,得用力切削 [2] 。鍋中加300毫升水煮沸,加3到5克碎磚茶,煮到茶水變黑熄火。茶水變色后,可加入0.5克鹽。寒冷的日子里還可以多加一些鹽。再加入2克酥油(約湯匙的三分之二)。水經(jīng)茶水過濾網(wǎng)注入茶壺備用。通常使用小茶杯飲用。方法二先將奶汁加熱,然后倒入一種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高4尺、直徑1尺左右),用力上下抽打。來回數(shù)百次,攪得油水分離,上面浮起一層湖黃色的脂肪質(zhì),把它舀起來,灌進皮口袋,冷卻了便成酥油。制作酥油茶時,先將茶葉或磚茶用水久熬成濃汁。再把茶水倒入酥油茶桶。接著放入酥油和食鹽,用力將茶桶上下來回抽幾十下,攪得油茶交融,然后倒進鍋里加熱,便成了噴香可口的酥油茶了。 [3] 酥油茶有各種制法,一般是先煮后熬,即先在茶壺或鍋中加入冷水,放入適量磚茶或沱茶后加蓋燒開,然后用小火慢熬至茶水呈深褐色、入口不苦為最佳。在這種熬成的濃茶里放進少許鹽巴,就制成了咸茶。如在成茶碗里再加一片酥油,使之溶化在茶里。就成了最簡易的酥油茶。但更為正統(tǒng)的做法是:把煮好的濃茶濾去茶葉,倒入專門打酥油茶用的酥油茶桶(這是藏區(qū)群眾家里常見的也是必備的一種生活工具,由筒桶和攪拌器兩部分組成。筒桶用木板圍成,上下口徑相同,外面箍以銅皮,上下兩端用銅做花邊,顯得精美大方。牛羊奶經(jīng)過這樣搗打后,其中的油質(zhì)浮出水面,將它用手提出。壓裝于皮翼中,冷卻后便成酥油,進入21世紀以來,手搖牛(羊)奶分離器已經(jīng)逐步代替了手工搗制的舊工藝。酥油以夏季從牦牛奶里提煉的金黃色酥油為最好,從羊奶里提煉的則為純白色。虔誠的藏傳佛教信徒敬神供佛時,點燈、煨桑等都離不開酥油。酥油還可以軟化皮革,以便揉搓皮繩革條,在牧區(qū),男女青年還用它擦臉,以保護皮膚,防曬抗寒。被譽為青海塔爾寺密宗“藝術(shù)三絕“(酥油花、堆繡、壁畫)之一的酥油花,更是以其獨特的工藝和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而馳名中外。酥油花是一種獨特的雕塑藝術(shù),它用酥油揉以各色礦物顏料塑成形態(tài)各異的形象,大至山川人物,小至花草蟲魚,無不逼真細膩,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和審美價值。 藏區(qū)絕少產(chǎn)茶,制作酥油茶的茶葉,最初多來自中原地區(qū)。據(jù)史書記載,早在公元4、5世紀時,吐蕃軍隊就曾通過與內(nèi)地的戰(zhàn)爭奪得了大量茶葉,但直到公元5世紀以前,吐蕃社會還沒有形成飲茶的習俗,茶葉也只是作為一種珍貴的保健品而為社會上層所珍藏。唐朝開元年間以后,隨著唐蕃之間交往的增多,飲茶習俗漸漸傳入吐蕃。
酥油茶已經(jīng)成了西藏的代表性飲食,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只聞其名,而未見其物……那么酥油茶到底是用什么東西做的呢?今天咱們來聊聊這個問題。首先說說酥油,酥油是從牛奶羊奶中提取的油脂,跟黃油有點相似,西藏人民最喜歡用牦牛奶制作的酥油。酥油的制作過程大概是這樣的:把鮮奶倒入木桶中,使其微微發(fā)酵,然后用專用的工具反復(fù)攪拌,攪拌上千次后,油水就會上下分離。這個時候要小心翼翼的把上層漂浮的油撈出來,放在涼水里,雙手反復(fù)揉捏,直到雜質(zhì)清除干凈,就變成了純正的酥油。說完酥油,咱們再說說酥油茶。制作酥油茶的時候,先把酥油放在桶中,加少許食鹽,倒入濃茶,然后反復(fù)攪拌,直到茶和酥油充分融合,變成乳狀就可以了。酥油茶有點像咱們常喝的奶茶,只不過奶茶也是牛奶加茶,而酥油茶是酥油加茶。酥油茶是藏族人每日必備的飲品,寒冷的時候可以御寒,饑餓的時候可以充饑,還能提神醒腦,讓人精神振作,其營養(yǎng)價值和保健功能得到了廣大群眾和醫(yī)學家的肯定。